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实验小学校 冯美玲
实践证明,一个人受到激励后,能力就可以发挥到90%左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励手段的运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尝试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变得更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在课堂上,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根本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课、讲故事比赛等教学都经常需要使用激励评价机制,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通过语言评价进行激励主要是从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实现。赞美的语言一定要发自内心,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这样,他们才能从情感上得到振奋,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口头语言的评价形式通常包含行为、神态、肢体等多方面。例如,当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要用亲切的、含有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们,边听边点头,表示赞同;轻轻摇头,暗示着需要调整回答问题的结果,这些都比语言上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得到激励的学生会心花怒放,变得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因此,教师要及时、有度地激励学生,这样也会使别的学生受到鼓舞,努力想得到教师的激励。提问的语言评价也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表现,使他们的上进心不被打压下去,坚定学习的决心与勇气。我以前提问时经常会说“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结果只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还有几个想回答却又犹豫,不敢举手。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变换一种方式提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回答好,谁来尝试一下?”学生受到了鼓舞,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表情也变得自信了。可见,不同的提问方式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发挥了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问题要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同时,要有层次、目的明确、意图清楚、精当、讲究质量,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回答正确后的喜悦,渐渐做到想说、敢说,激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回答:“想。”然后又提出如下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都向谁去借尾巴?结果如何?为什么不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和用处?它自己知道吗?它的认识对吗?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给中等生和后进生回答的机会,引导、启发、激励他们回答出这些问题,不仅使他们掌握了知识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的一个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提前给学生布置带有启发性的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激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开拓思路,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把质疑引向更深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在提问时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要问得绝妙,问得到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例如,在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学生都认为乌鸦很聪明,可有个男学生却说乌鸦其实一点都不聪明,如果它用石子将瓶子打碎的话,就马上能够喝到水,就无需那么麻烦地反复衔石子了。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肯定他敢于质疑的做法,随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后的结果是这位学生的想法不一定能实现,原因一是乌鸦衔不动打破瓶子的石头;二是如果瓶子碎了,水就会马上流光,乌鸦还是喝不到水。虽然这个结果被推翻,但我却告诉全班学生,我们要欣赏这位男学生对问题敢于质疑的做法,他能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是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启发质疑、激励创新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才是有效的合作。尤其是针对学生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不爱举手发言等状况,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结果,以自信成为前进的动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古文时,我鼓励学生用书中的注释来理解句子,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点都不高,甚至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我决定换种形式,以小组合作来进行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理解每句古文的意思。学生顿时来了兴致,都想在小组里发挥作用,出自己的一份力,只一会儿功夫,每组就把结果讨论了出来,而且都争着汇报。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学效果也有了提高。
为了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教师要在课堂中让学生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确有成果,学生就会渐渐产生表达的兴趣。很多学生都不爱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有种抵触心理。其实,他们不是写不好作文,而是没有信心去把它写好,这就需要教师推他们一把,给他们一些激励。为此,教师在每次作文时,可以预设一个学生应该达到的训练目标,并在写作方法上予以指导。在作文批改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小小成功的肯定。因为“兴趣有赖于成功”,只有学生确实看到自己的作文一次比一次进步,并且不断得到教师的激励,他们对写作的积极性才能逐渐增强。在作文评讲时,以激励为主,增强学生的信心,可以选取部分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欣赏,并且要让作者上台朗读并介绍经验。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再指出每篇作文成功在哪里。对特别优秀的作文,还可以鼓励学生再次修改,推荐发表。
小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争强好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搭建有竞争氛围的平台,如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语文特长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在竞争中激励学生进步,提高学习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学校及校外举办的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如写字比赛、演讲比赛等,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提醒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师要适时进行鼓励引导,督促他们进步。学困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予以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困生的激励,教师可以从作业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作业方面:在班级张贴作业评比栏,每周书写认真和正确率高的学困生得一朵小红花,每周评“书写认真好少年”和“书写正确好少年”,每学期评选班级优秀作业,数量不限,只要作业书写工整、认真的都能选上,班级自己印制小奖状并发给这些学困生,让学困生也有机会得到奖状,这样会让他们有进步的信心,也让其他学生鞭策自己更加努力。课堂表现方面:积极回答问题,上课认真听讲的学困生都会在课下得到一个小粘贴,凑齐3个就可以换成分数加到班级考核分数中,月末发奖品;其他学生凑齐5个才能得分加到班级考核分数中,目的是让学困生更容易得到分数,激励他们增强信心,进步得更。
总之,教师不要吝啬在语文教学上运用激励,通过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带给他们的乐趣;通过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