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周恩来的现代化意识

2023-01-04 03:37
新传奇 2022年50期
关键词:信条立志眼光

“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在周恩来关于人的现代化意识中,其开放性表现是很强的。青年周恩来有一种非常开阔的世界眼光,十分重视与强调把中国的事情放到世界范围中去观察。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征途中,周恩来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他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分的关系,多有人论及。而在周恩来的早期文集(自1912 年10 月至1924 年6 月)中,也可追溯出现代化思想意识之源头。

青年周恩来在柏林留影

强烈的创新、求新意识

1915 年,陈独秀提出了“现代人”所具备的精神状态和品格,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浓缩成开放性、进取性、创新性及科学理性精神。

从青年周恩来的言行中,可以发现他的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意识,大多体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在个人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基础上,要求国人“革心”。他认为自我“革心”是实现社会“革新”的道路,社会“革新”是自我“革心”的目的。这也是青年周恩来思想的特征,是他的思维与行为的一贯特性在其现代化意识中的体现。

在周恩来关于人的现代化意识中,其开放性表现是很强的。青年周恩来有一种非常开阔的世界眼光,十分重视与强调把中国的事情放到世界范围中去观察。他批评当时闭目塞听的国人:“中国人喜欢闭着眼睛说话,也不看看世界的大势,观察进化的潮流,就瞎编派事情。”要看清世界大势,需要国人有世界眼光。周恩来说:“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

周恩来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兼做天津《益世报》的特约通讯员。在他所发回的稿件中,对许多问题的论述,都颇具世界眼光。后来,他又提出了做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家”的要求。

青年周恩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求新意识。当他接触到《新青年》杂志后,求新意识更加迫切,他把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看成是如同“重生”“更生”一样。

周恩来认为,只有“人人心中存着这个‘新’字,中国才有希望”。他认为个人要求新,在给同学的信中他说对“新思潮尤所切望”。同时,他认为团体也要求新,“团体要做的事情,是为‘新’”。

1919 年7 月,周恩来在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本报的一项主旨就是“介绍现在最新思潮于社会”。他认为,新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新者永远战胜,旧者常常失败”。正是有这种求新意识,周恩来才身体力行“活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

“立志”思想

周恩来强烈的进取心,表现在他多次谈到的“立志”问题中。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专门写过一篇《尚志论》的作文。周恩来对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世界无穷愿无尽”十分欣赏,他说:“盖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通过立志,去寻求救国与改造社会的真理。

在进取的道路上,周恩来期望自己的“思”“学”“行”,“能顺着进化的轨道,自然的妙理去向前走”。在前进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要做好一切准备,甚至是自我牺牲的准备。周恩来认为:“我们必须鼓足勇气,去面对那些小困难。否则这些小困难就会扩大成大的困难。”贯穿在周恩来一生中的是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使他更为光荣,出类拔萃。

在进取中,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必需的。在领导天津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时,周恩来提出:“吾人做事乃宜审慎,有恒心,有胆力,方能成功。”在《觉悟》第一期所发表的《学生的根本觉悟》一文中,周恩来着重指出,现在中国学生“在发展个性、研究学术、求着实验以外,还要负一种促进社会去谋人类幸福社会进化的责任”。

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针对其表兄对社会的悲观情绪,周恩来指出:“举目禹域,诚难说到乐观,然事亦在人为,吾辈丁斯时艰,只宜问耕耘如何,不宜先急于收获也!”正是在这种立志进取精神的支配下,作为主体的人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切合时代进步的要求。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革命实践经验的丰富,在进取中超越觉悟社“革心”的信条,用一种更科学的信条代替它,便在情理之中。这一信条就是共产主义。

1922 年,周恩来说:“觉悟社的信条自然是不够用、欠明了,但老实说来,用一个Communism(共产主义)也就够了。”这正是立志进取,追求真理,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科学、正确的途径。

在政治主张上的现代化意识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报纸作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工具,不可或缺。周恩来对此非常重视。他认为,报纸“一字之褒贬,胜于斧钺”。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时,周恩来把报纸和演讲看作是求得社会同情的两个利器,是表现学生思潮的结晶。报纸求得社会同情是其存在的前提,“革新”社会则是其目标之所在。

在周恩来看来,个人“革心”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改造社会,谋社会之进化。关于改造社会的方法,起初周恩来受当时思潮的影响,主张教育与实业救国,实现社会现代化。他认为,实业振兴,教育普及,“然后国运可以隆盛”。救中国之根本计划,“一则崇尚教育,涤除恶习,使国民之德性日益张,而达于尧天舜日之境;一则振兴实业,厚培民生,使国民无不恒之产,国家有仓廪之余,而比隆于欧美”。直至他赴法勤工俭学初,他仍认为“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只要这两者振兴,就可慢慢动摇军阀政客的统治。

在社会现代化中,首要的一点是政治现代化,而民主又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与体现。周恩来写过一篇题为《共和政体者,人人皆治人,人人皆治于人论》的论述共和政体的文章,教师的评语是:“非明共和真理者,不能道只字。”这也可隐约透露出他在政治主张上的现代化意识。

“革新”是周恩来希冀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手段与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逐步通过革命来达到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目标。社会形势激烈变化,革新如果受到太大的阻抑,就难免引起革命。正是由于青年周恩来希冀的“革新”这座桥梁受到了太大的阻抑,才使他走上了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道路。

猜你喜欢
信条立志眼光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居家信条
苏梦飞
七月记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心态决定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