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文旅融合发展探析

2023-01-04 19:35刘洁琼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刘洁琼

(中国共产党齐河县委员会党校,山东德州 251100)

0 引言

齐河作为黄河下游的北方县城,位于华北平原,隶属山东省德州市。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作为北方一个县级城市,齐河是如何摘得国家级旅游示范荣誉的呢?

1 文旅融合的底层逻辑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源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形成承担不同社会功能的行业,之所以能够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离不开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文化与旅游业的内在耦合性。

社会矛盾的转变是文旅融合的社会基础。社会矛盾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变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在政治上的表现是逐渐走进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在文化上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讲中国话。社会矛盾是国家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生产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就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随着人民的腰包日渐丰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之余,为自己和家人安排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去陌生的地方,或去瞻仰浸染着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或是一方水土滋养下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文化。总之,是要来一场非一般的精神享受。这段旅程兼具旅游和文化两种属性,旅程本身是一种旅游消费行为,而选择的目的地则是心向往之文化意味浓厚的旅游圣地。经济的发展让社会主体的旅游消费行为愈加频繁,更多人选择去既能吃喝安乐,又能寻找心灵归属的旅游目的地。在市场的调节下,旅游景区竭力挖掘能引起游客共鸣的文化,将其巧妙的融入到旅游景区内,使旅游景区的文化味更加浓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强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程度愈加紧密。

文化和旅游业内在耦合性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文化和旅游业的内在耦合性主要是指文化产业具有的旅游特性与旅游产业具备的文化特性之间是是相得益彰的耦合关系。“旅游的文化性”和“文化的旅游化”构成了二者之间最核心的关联[2]。所谓的文化产业具备的旅游特性指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旅游活动参与文化宣传、保护和再生产的过程。自古以来,旅游胜地不是名山大川就是庙宇圣殿。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名山大川是千百年来特定自然环境形成,名山大川里蕴含的独特人文环境,具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习俗,是人文化的名山大川;庙宇圣殿是由人类智慧建造完成的,更是深深打上人类文化的烙印,旅游业的发展,让名山大川和庙宇圣殿更加有名、更能得到开发和保护。旅游产业具备的文化特性指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文化渗透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旅游主体的人类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其思想和活动是在文化指导下进行的;旅游的媒介(旅游消费行为)更具文化意味,游客选择的目的地,皆是心之所向的文化地域;旅游客体,更是充分融合当地文化习俗的文化的游览物的载体。文化滋养愈深厚,旅游业发展的愈有生机与活力。文化和旅游相互联系、渗透的耦合关系,是文化和旅游业得以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齐河县文旅融合的发展优势

2.1 县域经济发展为齐河县文旅融合夯实发展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旅融合发展基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势头强劲。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县域内的经济实力的支撑,要成为旅游区,就得有旅游区的基础要素,诸如便利的交通、大型游玩项目、安保措施等一系列必备要素,完备的旅游要素需要资金的投入。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宣传更是有赖于地域经济的支持。齐河县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齐河县基于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近三年每年县财政支出的1/3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是建设了“快旅慢游”“内畅外联”旅游大交通体系[3]。投资近百亿元,紧邻景区建设了齐河黄河大桥、京台高速生态城出口、太青高铁齐河站,域内高速出入口达7个,建设绿道、骑行专线、慢行系统近百公里,开通到景区的5条济齐跨市城际公交线路。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汽车站游客集散中心、智慧文旅平台,推动重点景区提升完善游客中心20余处;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A级标准旅游厕所达到230余座;完善公共标牌建设,主城区和景区双语标识到达3 000多块。县域基础设施为齐河县文旅融合夯实发展基础。

2.2 地域文化内涵深厚为齐河县文旅融合铸魂赋能

文旅得以融合发展的根源在于文化认同[4]。随着社会发展,旅游不仅是吃喝玩乐,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旅游地的文化习俗是否能被游客欣赏、认同,将成为旅客是否再次造访的重要考量。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旅游区只能吃喝玩乐,那可替代性太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反之,倘若旅游区在吃喝玩乐的基础,增添特色的地域文化,则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文旅融合需要深厚的地域文化赋予发展能量,这也是文化与游旅得以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齐河县域内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历久弥新的精神延续(“仁义礼智信”的齐鲁文化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文化精髓、“慷慨悲歌、尚义任侠”的燕赵文化风骨、“大义齐河”的当代精神)、也有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传承(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以黄河号子、绣球灯舞为代表的黄河民俗文化,以及以时传祥、孟祥斌为代表的先模文化等等),这都是齐河县丰富的文化宝藏。齐河县深知文化宝藏价值,将其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打造了黑陶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大清河历史碑廊、孟家大院等承载文化精髓的展馆,众多文化展馆共同构建出齐河版的“文化大观园”,为齐河县文旅融合发展铸魂赋能。

3 齐河县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3.1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文旅工作合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齐河县在2018年2月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后,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主抓,负责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和实施,财政、文化和旅游、交运等成员单位按照试点工作任务要求,分别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在工作推进中,推行责任部门“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构建文旅工作合力机制。为确保文旅创建工作规范化开展,齐河县制定和健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联席会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相关制度文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聚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3.2 加强顶层设计,标准引领文旅发展

制度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需要制度、机制、标准的引领与规范。齐河县在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上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科学编制了《齐河县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2)》。另一方面,注重规范标准的引导作用。齐河县先后出台《齐河县“黄河人家”农家乐评定标准》《齐河县“黄河人家”农家乐服务规范》等“地方味”浓郁的地方标准,起草的《好客人家服务与评定规范》等5项标准成为省级地方标准。发展规划和政策标准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上为文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从根本上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3.3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走在项目前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5]。齐河文旅项目呈现由点到面发展态势,黄河国际生态城实现从“一个项目、一条路”到“一个集群、一大版块”的华丽嬗变,正是得益于“项目未动、服务先行”的营商理念。一是政务服务走在项目前。对重大文旅项目,全部实行专班负责制,提供“保姆式”服务。比如,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10天办完全部审批手续,一周时间完成地面附着物清表,项目自开工建设到开业运营,仅用时1年9个月,速度业内罕见。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项目,通过容缺受理、全程帮办,将施工许可手续办理期由7天压缩至1天,确保第一时间进场施工。二是要素服务项目前。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先后设立重大文旅项目专项扶持资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场营销推广资金,全力扶持重点文旅企业茁壮成长。三是配套服务走在项目前。县财政累计投资59.4亿元,建成“五纵四横”主道路框架,搭建起“快进慢游”“外联内畅”的大交通体系。

3.5 文旅项目高端,文旅路线亲民

齐河县一手建设高端文旅项目,一手设计亲民旅游线路,这一高一低两手谋划极大激发齐河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一是旅游项目高端化。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内布局大块头的“文旅航母”的旅游项目,重锤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区,相继落成16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过千亿元。旅游项目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如齐河博物馆群项目凝聚了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50多年的研究精华和8年的项目策划成果,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项目规划曾获山东省旅游规划创新奖。二是路线亲民化。齐河县文旅项目“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需求,儿童可以到动物王国、海洋馆寓教于乐,青年可以到梦幻世界畅快游玩,中老年可以到博物馆群体验文化、到湿地感受静谧。项目承担的是县级成本,门票定价不高,且搭配免费的演出、表演,饮食、住宿、购物等物价也很划算。游客到齐河旅游,是以亲民的价格,享受高端的文旅体验。

3.6 实施“旅游+”工程,引导产业融合发展

齐河坚持标准化引领,大力实施“旅游+”工程,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引导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在“旅游+体育”上,每年举办中国攀岩联赛、黄河湿地马拉松等大型活动,成为山东省首批黄河自驾游基地。在“旅游+康养”上,依托保利医养健康小镇,以及境内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生态型养生基地。齐河县现已打造了“旅游+体育”、“旅游+娱乐”、“旅游+休闲”、等15种“旅游+”新业态[6]。

3.7 构建文旅宣传机制,提升品牌影响力

旅游产业是“眼球经济”“人气经济”,打得出品牌,才抓得住眼球、聚得起人气。为此,齐河县建立起“政企联手、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文旅宣传推广机制,切实打响“黄河水乡、生态齐河”旅游品牌。一是主流媒体有声音。连续9年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媒体黄金时段进行形象宣传;央视《发现中国》《美丽中国乡村行》《城乡之间》等栏目组多次走进齐河,以品牌宣传活跃旅游市场。二是节事活动有亮点。多频次承办山东省“六个一百自驾游”、“好客山东”国际大学生文化旅游节等省级以上大型活动,定期举办3D城堡夜光幻影秀、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非遗购物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让节事旅游成为文旅休闲消费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联合营销有创意。发起成立“京津冀鲁协同发展旅游城市联盟”,与北京昌平、天津武清、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等4省12地共同组成联盟单位;积极加入“黄河入海”旅游目的地营销、“好客山东”精品旅游线路,以“抱团”式营销策略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与其它热点城市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齐河越来越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众多游客心中出行的重要选择。

4 结语

齐河县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文化内涵深厚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实现文旅融合发展要从加强党的领导、制定科学规章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设计特色旅游路线、引导“旅游+”特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着手。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