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培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式,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所产生的教育新形态,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疫情期间,我国大中小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线上教学,这使在线教育模式再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线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其为广大乡村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方案,创造了新机遇。
在线教育打破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以线上的方式配置到欠发达地区,有效弥补了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和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2]疫情期间,中小学的在线教育由地方统筹管理,由地区选出优秀并且有在线授课能力的教师负责直播授课,其余教师负责教学辅助工作,这打破了教育教学的空间限制,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共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配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乡村教师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效果。同时,近年来“远程教育”、慕课等使乡村学生获得了更多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开拓了乡村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乡村地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城乡学生尽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乡村在线教育的开展使城乡学生尽可能享受同样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教育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推动“互联网+教育”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在线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模式,更是教育理念。其广泛运用一方面有利于乡村教师重新思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知识的习得方式等,推动教师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有益于乡村学生开拓视野,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增强运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能力,推动学生的现代化。师生的现代化将会持续推动乡村教育充分利用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现代化发展,使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在线教育的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疫情期间大规模的乡村在线教育实践也让人们看到了当前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上述积极功能的发挥和实现。
在线教育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以智能设备为起点、中介和终端。学习设备和网络环境与条件对在线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师生的课堂体验以及课堂教育的实效。就网络环境而言,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授课与学习的流畅性,保证师生良好的课堂体验,提高课堂效率;就智能设备而言,虽然适用于在线教育的设备类型多样,但是对学生而言,不同类型的设备学习体验不同,对学生视力的影响也不同,通常来说电脑与平板要优于智能手机。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尚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网络支撑不足导致偏远乡村地区很难开展甚至无法开展在线教育。《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而农村地区为52.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已经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设施与环境,但是在线教育往往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学习的场所由学校转到家庭,而部分乡村学生家庭缺乏适合线上学习的智能设备,或是多兄弟姐妹共用一部智能设备,且乡村学生多依赖于手机,而手机屏幕小、功能受限等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视力均有所影响。此外,疫情期间,偏远乡村地区的学生步行几公里找信号学习、因为没有网络而师生“失联”等新闻见诸报端,我们可以看到信息设备和物质技术支撑不足会直接影响乡村师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影响乡村在线教育的发展。
在线教育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与方式,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推动师生关系的变化,这对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乡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整体上少于城镇教师,不少乡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持观望态度,这也阻碍乡村在线教育的开展。
不少乡村教师反映,自己无法有效调用网络资源支撑教学活动,在线上备课、直播授课、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等环节都存在困难,导致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未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此外,还有乡村教师反映学校缺乏资源库和数据库,自己在线上备课的过程中一些想法和设计难以实现,影响在线教育质量;另外乡村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在线教育技能培训,这也使得其在线教育能力提升受限。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能够获取、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教师信息素养自20世纪70年代信息素养的概念提出以来,信息素养概念和内涵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而不断发展、延伸与变迁,同样,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才能满足形势需要,这种需要,既有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也有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提高信息素养进行教学,已不仅仅是锦上添花之举,更成为时代之需。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愈发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然而在现实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旧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与矛盾。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乡村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素养,难以达到在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尤为值得关注、思考。城乡教育差距在教师信息素养这一话题下必然会更加明显。时代的要求,未来的需要,现实的无奈,种种交织,矛盾频频,共同加剧了乡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迫切性。
在线教育模式打破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倒逼家校合作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与家长更为频繁和有效地沟通,家长需主动且清晰地向老师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表现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在线教学策略,通过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保障在线教育的质量。在线教育模式倒逼家校合作的发展,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为频繁和必要,一方面它对教师的沟通技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它对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家长需主动且清晰地向老师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表现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在线教学策略,通过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推动在线教育质量的提高。
然而,家庭数字鸿沟使乡村学生线上学习处于不利地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数字鸿沟可以分为物质性(表现为家庭中是否有智能手机、家庭电脑、有线电视和网络接入等)、素养性(表现为个人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习惯、能力和态度等)、结果性(表现为技术使用对个人带来的政治参与、经济收益、生活便利和学业成绩等积极结果)三个层次;对乡村地区来说,首先在物质性上,除了智能手机外,乡村家庭的其他物质性数字资源全面处于落后地位,它影响了教学的公平性、在线的包容性和学习的连续性;在素养性上来说,乡村学生往往缺乏信息素养和有效支持,这不仅可能导致了短期的教育中断,更有可能使处在辍学边缘的初中生面临长期辍学的风险。当前,乡村地区留守儿童居多,多为隔代教育,加之乡村社会环境以及观念理念等因素导致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不够,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阻碍着师生的有效沟通;此外,在线教育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要求很高,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各种诱惑,家长的陪伴与监督对保障教学质量十分必要。而乡村地区家长多数不能有效参与孩子的在线学习过程,不能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合作,使在线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3]
总之,疫情期间乡村地区在线教学暴露出的诸如物质技术保障相对不足、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家校合作困难等问题可能会成为拉大城乡数字鸿沟的新因素。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在线教育在乡村地区正向功能的发挥。
良好的学习设备和网络技术是开展在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发展乡村在线教育应首先解决乡村学生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0》指出,我国城乡及县域义务教育尚未均衡发展,应强化政府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当前乡村地区存在网络覆盖面低、信号不稳定、网络条件差等问题,政府应将网络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偏远乡村网络全覆盖,加快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此外,政府应继续加大乡村学校在线教育设备的投入,安排专业人员对乡村地区缺乏在线教育设备支撑的家庭进行排查和统计,运用精准脱贫的经验,对接受在线教育存在困难的学生家庭进行精准帮扶,切实保障乡村困难学生接受在线教育的权利。
教师信息素养是影响在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除了基本的信息素养以外,更需要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的应有之义,乡村教师的能力是影响现代化教育设备应用程度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讲座的方式,一方面使乡村教师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结合,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思想理论方面的培训,使乡村教师认识到在线教育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理解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转变。积极打造城乡教师交流的平台,发挥城市反哺作用,促进乡村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家长的积极配合与辅助以及良好的家校合作是在线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4]提升家长的信息技术素养、明确家长的在线教育责任对促进公平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改进处境不利儿童(贫困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家庭不完整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提出政府、学校、社会应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强调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线上教学对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研究表明,在学生居家学习时,家庭安全性、支持性和参与性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有其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达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在思想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实践中能积极与老师反馈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各基层组织也应该结合当地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手段提升家长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意识,逐步转变家长观念。此外,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可以组织志愿者定期帮扶,尽可能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在线教育质量造成的影响。[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在线教育,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线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促进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让学习更加灵活,打破时空的限制,对促进教育现代化,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疫情的暴发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我国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同时也显现出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线上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目前依然没有证据表明它可以替代线下教育。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将重构我们的学校,将线上与线下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疫情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的契机。现阶段,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持续关注并积极解决乡村地区在线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引导在线教育发挥其正面作用,才能让在线教育为乡村教育现代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