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龙,宋莹莹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137)
随着我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职业院校要在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必须以提高专业质量建设水平为抓手,通过质量体系建设以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质量改进。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竞争力和支撑所在地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力,随着佛山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转型和融合发展,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争创一流并保持领先优势受到挑战。物流管理专业只有构建适应佛山乃至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专业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持续厚植制造业质量文化,才能达成物流管理专业具有领先优势、与国际接轨、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目标。
我校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是以所在区域制造业发展为基础条件,融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广东实施的难得机遇,总结凝练出了特色发展制造业物流方向,使之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继而成为学校作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骨干专业。因此,这里提出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角度出发,运用质量管理理念研究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的质量保障运行体系,从质量生成过程规律分析物流专业如何建设以让学生作为人才产品满足佛山制造业企业的能力,这就需要重构质量管理基础、界定质量流程、研制质量文件、规范质量内审、推动持续改进,管控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从而形成保障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的生态环境。
从国外看,早在20世纪30年代,拉尔夫·泰勒在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实施“三十校实验”,他们认为在专业建设主导思想上提出不能只关注评估价值判断,更重要地需要强化对评估价值的管理活动,着重对专业目标、建设手段、评估效果开展有效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逐步探索构建一套以“共同构建、全面参与、多元价值”为核心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美国出现高等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最早模式,他们把由非政府组织专业建设认证并进行排名和开展博士点评价作为核心过程活动,以保障高等院校专业质量认证,这对西方多个发达国家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国家的工程教育学会一致签署《悉尼协议》,形成了西方三年制高等教育培养的工程技术教育的认证规范文件,把专业认证质量保障、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的机制及操作方式作为在这个文件的中心内容,创新提出专业学习成果导向的专业标准,设计了专业质量改进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等路径。笔者认为《悉尼协议》最富成果的思想就是其中蕴含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思想,这对我们探索高职院校具体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专业上存在很大局限性,与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不相符的地方。
从国内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对专业建设质量保障开展了有益探索,以1990年国家教委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开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实施水平评估为标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高热点进入全面实践研究。2003—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评估时代,李志宏、李明惠、陈斌、洪贞银、黄秋明等专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随着国家和省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对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深入实践探索;2015年至今职业院校进入实施教学质量保障的诊断与改进阶段,出现了许多职业院校专业质量内部保障建设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多数集中在高等院校宏观研究层面,主要有两个代表性观点:一是认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评估体系、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二是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中来,以此开展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所以,在具体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方面没有深入研究成果,尤其对工程技术类专业与商管文科类专业跨界交叉性很强的物流管理专业没有对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是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完备的质量保障系统,从专业建设质量层面上不能真实地反映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研究探索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高效的物流管理专业质量建设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优势特色质量观,增强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内涵的理解,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示范带动相关专业质量提升;二是有利于标准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制度约束、过程监督、资源协同、产出评估及结果反馈等系列质量管理;三是有利于强化专业内部质量监控,明确专业定位,设立专业目标,聚集专业资源,形成融入佛山制造业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地。
从理论上看,在这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价值在提出专业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是一个生态周期系统,引导厘清质量计划、运行组织、领导制度、信息反馈的职能定位,设计专业建设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把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教学内容、专业支撑条件融合起来,构建外部输入、资源供给、质量生成、外部输出的质量建设动态供应链,形成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生成过程统一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过程;在实践上,重新审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以动态化、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理实一体化推动专业建设向高质量特色转型升级,为本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实践指导,创新地设计全面建设单个具体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思路,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理论起到了丰富和充实作用。从专业建设实践上看,创造性地以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开展质量分析和研判,对接当前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需要,提出物流管理专业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标准建设、质量评估制度建设和质量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践路线,为推动广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发展动能提供实际指引。学校深入研究国内外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质量保障发展趋势,转变被动、粗放、静态、分散、独立的质量保障模式,建设按需、精准、动态、聚合、协同的质量支持体系,确定以物流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目标。
在梳理国内外职业教育专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学校充分对物流管理专业质量进行研判,融入专业诊断与改进要素要求,对接佛山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开展对各阶段、各环节质量统筹、质量协调、质量管理的职能配置,研制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质量标准、过程监督标准、运行控制标准、资源合成标准,协同推动保障专业特色和人才质量的生态管理系统的形成,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定位明确、职责清晰、要素协调、成果互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引进融入国内外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梳理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特色成果,区分不同重点和运用条件。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是《悉尼协议》提出的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国职业院校专业质量保障建设提供实践参考;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为将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障认同为教学质量保障,在形式上对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有一定研究,在专业建设质量管理实践上,我们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在初级发展时期,实践研究的发展趋势是递进性、整体性和科学性。
二是升华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文化。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文化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传承作用,它不仅是物流专业建设质量生成过程,而且是调节专业建设质量的升级动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文化要找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各环节的着力点,从高职教育目标出发理清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把质量价值观念、质量意识、质量规范文化、质量行为模式及其精神体现等方面的内容融入顶层设计专业质量保障的内在体系。
三是研制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治理重点在于对质量生成过程监控,成败在于质量产出审核评估,着力研制实施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绩效目标管理,构建专业设计、专业建设、专业监控、结果检测、持续改进的专业成长主线的质量生态过程,建立以专业设计、资源输入、过程控制、成果产出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制定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专业设计流程、专业定位流程、专业目标达成流程、专业建设方案执行流程、专业建设过程监控流程和专业建设成果评估流程的质量标准,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质量职责、专业生成流程和专业活动作业等文件,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个体发展和社会需求。
四是设立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质量评估机制。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工作流程,确立以专业质量监控为锚点,建立发挥多主体参与评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质量,确定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纵向运行路径,建立实时监控的质量信息技术管理平台,贯穿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运行层次,分别从专业自评、课程自评、校内评估、校外评估等角度;制订评估专业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情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专业质量标准的专业评估制度体系,搭建“目标—过程—结果—反馈—支持”于一体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五是建造运作专业质量内部保障系统管理平台。按照“五纵五横一平台”骨架,充分利用学校数据中心,对接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数据,以专业质量监控作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为重点,建立包括校本数据中心、教学质量常态监控、专业诊改的专业质量内部保障系统管理平台,发挥全校师生参与的作用,全面落实学校职能部门的专业建设质量职责,引入校内外专家或机构介入,实施全过程对专业活动进行监督、评估及督导,实现移动端、PC端集成使用,把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生成过程嵌入到学生、教师、督导、专家等多元监控管理过程,界定和细分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的不同过程,重构质量生成的资源支撑供应链、人才培养实施教学链、服务支持价值链,实现保障专业质量持续改进。
六是健全锚定专业目标链诊改的责任体系。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为主线,立足“自定目标、自立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的专业质量职能定位,全面贯彻“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专业制作方针,打造标准链,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纵”系统,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横”层面,强化供给链,保障过程链,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专业质量紧扣校院系三级管理职能转换,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实化到完善权责明确的内部质量保证责任制中来,锚住建立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的目标链,制订执行每年二级学院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形成三级统筹、多方协调、相互联接的内部质量保证的诊改责任体系。一方面,发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运行的指挥决策机构作用,充实学校质量保证委员会、二级单位质量保证工作组和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的职能,赋予诊改职责,厘清责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目标主导作用,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实施诊改职责指标量化,分类管理,细化考核,确定教学、教改、科研、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班级导师等不同岗位绩效的贡献度计量指标,建立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形成了目标蕴含责任、责任保障目标的互促互保工作格局,校级、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相互协调的诊改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强化了专业质量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