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大同 037006)
耕作层土壤健康是林业育苗的基础,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期缺乏对耕作层土壤的养护,忽略土壤改良问题,育苗的质量及数量都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对林业苗圃耕作层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进行分析,以有效改良土壤,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必须科学施肥,而有些经营者为了方便省力,一次性施用大量肥料,虽然短时间内会使苗木枝叶旺盛、根茎变多,但时间一长,就会因为根茎生长过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出现苗木发黄枯萎的现象,不利于苗木生长。此外,种植者对肥料成分的掌握也有所欠缺,所施肥料含有的元素过于单一,没有将氮、磷、钾等元素合理配比,使苗木营养失衡。如果施肥量过少,也会导致树苗吸收不到充足的养分,影响苗木生长。因此,过少或过量的施肥都会影响苗木的生长,不利于苗木发育,因此要科学施肥,并控制施肥量,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1]。
经权威机构监测,长期育苗的耕作层土壤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养护,就会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是耕作层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成分之一,尽管它只占土壤组分的小部分,但它对耕作层土壤的耕性及肥力影响极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否达标是育苗的关键,其含量在不同的土壤中差异也比较大,在林业育苗时有机质含量应保持在20%以上,这样的土壤透水透气性好,适合育苗,有机质含量正常才能使苗木茁壮生长。但由于育苗时反复施肥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少,易使土壤出现盐渍化风险,造成苗木根系损伤,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保持是改良土壤的重要部分。
土壤酸碱度失衡会影响土壤的供养能力及苗木的健康生长,一般育苗时选用的都是中性土壤,这种土壤质地疏松、透水透气性强,适合树木幼苗生长。由于环境及施肥的影响,土壤酸碱度失衡,育苗土地偏碱化,导致土壤易板结,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起白沫,不利于土壤存储水分,造成苗木缺水,影响苗木生长。在育苗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时,可到专门机构检测土壤酸碱度,也可自行检测,如通过看土色、看质地、凭手感及浇水后的情形判断土壤酸碱度。例如,土色深的是酸性,土色较浅的是碱性;质地疏松的是酸性,质地坚硬的是碱性;手握感觉松软的是酸性,手握易结块的是碱性;浇水后易渗透到地下的是酸性,吸水性不好的是碱性。一旦通过上述办法发现育苗耕作层土壤过于偏酸性或碱性,要及时改良土壤,以免烧苗[2]。
长期向土壤中施用化肥,土壤的含盐量必定会有所增加,一旦含盐量达到一定水平,土壤就会有盐渍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土壤含盐量的升高,土壤溶液浓度就会较大,直接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土壤含盐量可反映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如果矿物质含量过少就会影响土壤肥力。林业育苗时耕作层的土壤含盐量要控制在3 g·kg-1以下,这样土壤才会给苗木持续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及肥料,保障苗木健康生长。而一旦土壤含盐量超标,苗木种植在这种土壤中,轻则苗木会出现长势不良的情况,重则会导致苗木陆续死亡。现在林业育苗土壤经常出现含盐量偏高的情况,为保证苗木健康生长一定要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
土壤中的微生物繁殖快、数量多、活动性强,对苗木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林业育苗工作量大,一般使用机械耕作,经常使用机械耕作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造成破坏,导致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苗木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可消灭苗木根部的病虫,起到抵抗病虫害的作用,一旦土壤缺乏微生物就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粒结构减少,从而出现土壤吸肥力降低、土质易结块、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等问题,造成苗木生长缓慢。因此,为使苗木有效吸收化肥中的元素健康生长,改良耕作层土壤势在必行。
大量施用化肥是土壤被破坏的根本原因,为改良土壤,必须从合理施用化肥入手。施用化肥时要根据土壤及作物的缺肥情况确定施肥数量,要有计划性,不能为了提高苗木产量而过度施用化肥。施肥前要做好测土施肥工作,检测土壤中缺失的元素,并根据苗木种类、目标产量等确定化肥元素配比。在育苗前施用底肥时,可按照测土配方一次性施足,再使用机器进行深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化肥挥发带来的损失,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在苗木各生育期进行追肥,施用氯化铵与磷酸铵混合的复合化肥,促进苗木枝叶的生长。育苗后期,苗木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可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的方式,有机肥中富含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及氮、磷、钾等元素,对土壤保肥、耕性、土壤生物及土壤容重等都十分有利,可提高苗木生产数量。例如,在苹果树结果时期施肥,可将鸡粪、牛粪等动物粪便提前进行发酵,并与无机肥搅拌后施用到苹果树下;还可在秋季苹果树丰收后,将苹果树的树叶用机械搅碎,将搅碎后的残渣埋在苹果树下,可保障苹果树冬天对营养的汲取。因此,在施用化肥时,不仅要调节化肥中元素的比例,更要保证化肥施用量,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降低无机肥过量施用给土壤带来的伤害[4]。
林业育苗耕作层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会影响苗木数量的产出,为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推广秸秆还田等耕地保护措施,以改良土壤为目的,经济合理地使用秸秆等有机物,使土地恢复肥力。例如,将秸秆等有机肥料收集起来,进行堆放发酵,在林业苗木施肥时将发酵物施入土壤中,发酵后的秸秆会生成有机质,随着发酵物施入土壤中,有机质也融入土壤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热量、气体、水分及各种养分代谢更加快速,有利于苗木生长。此外,可通过休耕的方式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微团聚体的比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例如,在种植苗木时进行3 年一停耕的方式,通过停止育苗使土壤启动自我修复功能,恢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停耕1 年后,待土壤得到充分的改良后再继续种植苗木,这样也能提升育苗的质量。停耕会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经营者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壤,减少无机化学物质对于土壤的伤害,合理地给土壤补充缺失的有机质,避免通过停耕恢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营养在酸碱度适中时最能发挥效果,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改变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导致苗木吸收的微量元素不全面。1)可通过轮作的方式改良土壤的酸碱度。例如,在一块土地上长期进行林业育苗,为防止土壤发生酸碱变化,将垂柳、白杨树、松树或白桦树等不同种类树苗进行轮作,其中垂柳、白杨树适合碱性土壤,松树、白桦树适合酸性土壤,通过1 年换1 种苗木进行育苗,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在不减产的同时有效改良土地的酸碱度。2)农药对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极大,因此要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可通过人为释放赤眼蜂或使用黏虫板2种办法杀灭害虫,这2 种方式均不使用化学物质,可有效减少农药对土壤的伤害。例如,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县作为绿色防虫模范县,农户们都减少农药的使用,白天采用赤眼蜂防治害虫,晚上利用黏虫板防治贪夜蛾,不仅可有效防控害虫,还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现无毒无害绿色健康的防控。只有确保耕作层土壤酸碱适中,pH 处于6.5~7.5,才能使苗木对钾、钙等元素的吸收值达到最大,以种植出茁壮的苗木。
土壤盐渍化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由于连年耕作,化肥用量较大,再加上下雨时的淋溶作用,导致盐分没有及时下渗,时间久了就易发生盐渍化问题。土壤盐渍化会导致微生物繁殖能力下降,无法为苗木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1)通过有机肥、无机肥及微生物肥的合理施用调节土壤的含盐量。例如,在进行杨树育苗时,可将粪水有机肥、无机化肥及微生物肥料科学配比后施肥。随着苗木生长周期的不同,施肥比例也有所不同,后期苗木生长成熟后,需减少有机肥施用量,增加生物肥施用量,以确保苗木生长后期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充足。2)通过控制水分调节土壤含盐量。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以水压盐,水流通过土壤缝隙,将耕作层的高浓度盐离子带到地下,避免耕作层因为含盐量过高缺少微生物,造成苗木减产的情况。3)采用土地深翻的方式调整土壤含盐量。耕作层土壤含盐量高多表现为透气性差、板结等特点,可通过土地深翻,打破土壤的层次结构,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深翻的深度一般在40 cm 以上为宜,能彻底有效改良土壤。在发现育苗土壤周围出现苔藓,且土壤出现白色斑点时,就要关注土地含盐量情况,一旦发现土壤含盐量高出现盐渍化等情形,应照上述方案处理,调节含盐量,以减少对苗木的损害[5]。
现阶段,我国的土壤微生物群还没有达到世界水平的1/2,土壤的吸水能力降低,使土地变得很坚硬,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低。补充土壤中的微生物,增加微生物菌群的数量,改善苗木生长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微生物和苗木是互利共存的,林业苗圃育苗时,苗木的根系会向土壤底部生长,在根系生长过程中,须根上的根冠细胞会脱落,脱落的根冠细胞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给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反过来,微生物代谢酶类菌丝,这些菌丝会和土壤团粒结合在一起,加大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更适合苗木的生长。一般可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微生物,还可在苗木土壤中培养微生物。例如,在育苗期间可在土壤上堆放牛粪,并在牛粪中养殖蚯蚓,蚯蚓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用于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含量丰富,会增加有机质含量,使苗木更好地生长。
土壤的肥沃度对育苗有着重要影响,为培育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树苗,要积极改良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从施肥、有机质、酸碱度和含盐量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改良土壤,保障林业育苗的生长环境,推动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