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军
(定西市水务局,甘肃定西 743000)
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实力提升尤为重要,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当前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而农作物生长环节离不开水资源,因此,做好灌溉工作尤为重要。但实际灌溉环节,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不但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还会产生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若想更好地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需要对此项技术不断完善,从而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的。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明显,并且还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会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态环境开发及利用。
现阶段,气候稳定性逐渐变差,出现了较多复杂的自然灾害,一些地区出现了较多的极端天气,如冰雹、干旱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良好应用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农业种植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植物良好生长,降低用水成本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尤为重要。现阶段,较多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并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如滴灌技术、膜上灌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良好应用会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并且在不断创新发展中,会使各项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具备更高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实现技术持续创新。
农田水利灌溉中,微灌溉技术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灌溉技术,存在多样化的灌溉形式,包括微喷雾灌溉、滴灌、涌泉灌溉等[1]。现阶段,我国较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环节用到的微灌溉技术中,均需要具备一个核心的工作技术条件,即设备压力,并且该技术主要存在2 种不同的形式:1)常压微灌系统;2)重力微灌系统。当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以设备为主时,通常情况下基础灌溉系统会由2 种模式共同构成,分别是地下微灌技术及地上微灌技术。基于本质上而言,微灌溉技术是在灌溉控制系统、水传输渠道、水资源过滤结构体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灌溉方式,具备水资源控制等特点。实际应用环节,该技术原理为在稳定器、滴水头、喷水带、滴灌水带和分水器的良好配合下,向农作物上喷施可水解的化学肥料,从而保证农作物良好生长。
通过应用渠道防渗漏技术,会使高效灌溉系统内部结构渠道的渗透性大大降低,从而防止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及灌溉环节,渠道防渗漏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关键的技术手段,但传统农田水资源的运输渠道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实际用水过程中会有很大一部分水流失掉,浪费了较多水资源。因此,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渠道防渗技术在水资源节约上发挥出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渠道防渗漏技术中,主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及沥青混凝土等,将水资源运输渠道进行改善,将U 型断面形式作为渠道的整体横断面。同时,这种技术实际应用环节,维修成本较低、水资源传输较快,且能有效控制地下水资源,避免发生次生盐碱化等,因此农田水利中渠道防渗漏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喷灌技术是指利用水泵或者地势落差,设定相应压力,向水资源施压,受到压力的影响,将水输送至灌溉区,由喷头位置处喷射至空中,最终以小水滴的方式落到农田作物上,保证农作物生长环节拥有足够的水分。喷灌技术实际应用时,应科学筛选输水管道、混凝土材料及钢材料等常用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应具备较强的承压性,均要通过承压测试后才能进行安装,以保证所有材料的质量符合实际使用需要。管道安装环节应对地势高差优势进行充分利用,承压管道外层应做好防腐处理。通过喷灌技术的应用,会节约30%左右的水资源,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喷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较多农田中。
这一灌溉技术主要的原理是以地膜栽培模式为前提,将原本的地膜附近灌溉模式向膜上灌溉模式转换,促进农作物生长。膜上灌溉技术应用环节,应在地膜上沿线进行苗孔布置,并且膜上还应布置相应的渗水孔,进行膜上浇水时,会使水分从渗水孔中渗入膜下,因为地膜的存在会降低水分的蒸发速度,保证土壤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2]。通过膜上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约25%左右的水资源,并且可以将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至80%。若实际应用环节,将膜上灌溉技术与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联合使用,会达到90%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具有较多的应用优势。
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不会浪费较多的水资源,保证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达到节水灌溉目的。但在应用井灌技术时,需要注重以下内容,即为保证实际应用效果,应积极利用生态水源,制订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在需水量较大的时期,进行集中灌溉,其他时期应尽可能减少灌溉次数及灌溉量,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产量。将灌井位置设置在农田的中心位置,以此为中心布设输水管道,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移动的井灌体系,最终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
雨水资源的良好利用会达到较好的节水目的,对于农田水利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使得此项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因此,应将此项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农田水利中。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科学选用先进的雨水储存结构,将水资源通过管道到达农田,进行农作物灌溉,保证农作物良好生长。该技术在干旱地区适用性较强,可为人类及牲畜提供饮用水,还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相应水资源。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的机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具备较多优势,利用组装的方式进行机器装配,适应性强,流动方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急需灌溉地区作物进行灌溉。1)会使水资源灌溉技术的移动性得到进一步强化;2)能够配合一些硬件设施进行组装使用[3],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性能好,并且可移动,能够在不同的地势环境下进行农田灌溉,不会受到外部环境情况的影响。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且灌溉效果良好。
若想更好地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出此项技术的作用,提升节水灌溉技术成熟度,主要应做好以下2 方面的工作。1)需要有物力方面的配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前需要完整地安装各种设备,在完善的硬件设备基础上,确保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良好应用于农田水利中;2)需要有人力方面的配合。通过专业人员的良好配合,充分发挥出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重点提升人员设备应用的熟练度,特别是要重点讲解应急问题的处理方式及设备维修知识等,确保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应用效率。
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因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属于利农工程,农业工作者是主要的使用人员,因此,应向农业工作者大力宣传,使其具备较强的节水意识及技术使用能力,保证相关人员了解设备的使用要点,避免因为操作失误使设备发生损坏。2)政府部门应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业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掌握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操作要点,从而保证节水灌溉技术的高效性及规范性[4]。此外,应重点做好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掌握更多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设施的维护知识,保证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设施良好运行,充分发挥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设备维护工作尤为重要,也是相关管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1)为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应加大设备维护力度,特别是设备容易损坏的部位更应予以重点关注。制定完善的维修制度,对维修技术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问题,全面排除风险因素。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应将所有工程管理资料保存好,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后期使用中,可结合实际资料,对设备进行合理维护,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避免设备或部件发生损坏。
相关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管理责任,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及时发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的问题。当地水利管理部门应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对维护制度、反馈通道及技术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制订出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为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应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当地部门应进行细致的组织架设,选择综合能力强的人员负责设备及工程结构的维护及管理,同时与当地工作者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完善的沟通及反馈渠道,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与技术的应用情况[5]。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前,应对区域内农田类型、数量、耕种面积及农作物各时段的需水量进行明确,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案,保证均匀、充分的灌溉。并且还应对农田灌溉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即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期,科学设计浇灌时间与灌水量;针对自动化灌溉的设计,需要对各地区降水量及气温变化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随后对灌溉水量及浇灌时间作出科学调整。此外,为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灌溉方案设计,选择最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水量的同时,确保每一滴水都得到有效利用。
农田水利灌溉环节,为充分发挥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应完善水利灌溉管道,保证水源能够顺利输送到农田中。灌溉管道安装环节,应确保水压充足,避免水分的大量消耗,选择科学、精细的灌溉方式。同时,应深入水利灌溉工程所在区域,实施全面考察,与区域水源具体分布情况相结合,进行设计水源输送路线的科学设计,最大程度上缩短水源输送距离,科学调配水源,选择有效的节水措施,避免水源浪费。
农田水利灌溉中具有较多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微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漏技术、喷灌技术、膜上灌溉技术、井灌技术、雨水收集技术及步行式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均得以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还应将重点放在提升节水灌溉技术成熟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大设备维护力度、完善制度及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