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历史与现实:坚持人民至上的三维解读

2023-01-04 17:12刘冀瑗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利益中国共产党群众

刘冀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1)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前提,也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关键,准确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渊源、历史进路,目的在于继续坚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并指导新的实践。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渊源

“为了谁”和“依靠谁”是百年来党一直在回答的核心问题,体现了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方向、前途与命运。党的百年历史对这个核心问题做了正确的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人民解放,赢得国家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当家作主在制度上得到充分保证;改革开放时期,为了人民富裕,依靠人民的首创精神,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而后向全国、向各个领域铺开,为国家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更加民主的政治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人民幸福,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全面脱贫,国家更加富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价值所在。坚持人民至上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华文化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其理论之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群众史观是其重要内容。其主要观点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批判了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制度,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至上”的基本特征以及利益关系隐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被资本所奴役的本质。马克思指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2],人民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才能解放自身。其次,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决定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直接阐述人民至上的命题,但他们的思想一直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辉。如,强调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切社会历史都是人的历史,人的积极实践活动推动历史的发展,等等。再次,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否定了英雄史观,也否定了人民在历史面前无能为力的消极观点。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变革;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同时也是利益主体。马克思强调“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这是对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和利益分配中主体地位的尊重。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其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来源。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中国式表达,是群众史观在新时代的展现,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二)中华文化的民本思想是其血脉之源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血脉之源,人民至上吸收了民本思想的精髓,并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继承、创新和提升。民本思想与人民至上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在于: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民”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的“民”一般称为“君民”或“子民”,君民关系是一种君主恩赐人民的关系,塑造了君王抚慰子民的家长形象。尽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说,一些开明的皇帝也接受这一观点,但又在统治人民过程中强调“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里的“民贵”只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一种策略,并没有真正把百姓当人看待。人民也只是帝王的私有财产,适度尊重人民和让渡一小部分权力,只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之“人民”的内涵,已完全不同于君民和子民的内涵。在党执政的条件下,人民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人,人的尊严与自由都得到充分尊重;共产党与人民始终站在一起,代表人民的利益,与人民不存在对立关系,更没有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共产党是人民公仆而不是家长,党执政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其次,民本思想与坚持人民至上目的不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关注的是“统治”,民本只是维护皇权稳固的一种权宜之计,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安顿民心和休养生息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爱民,只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实现有效 “统治”才是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而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人民至上,重视的是“发展”,关注的是人民的幸福,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党最重要的工作,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发展和利益。再次,民本思想与坚持人民至上目标不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关注的是“用民”,以实现对民的统治为目标。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强调的是“为民”,党的一切工作和政策都是围绕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展开,将人的全面发展当作执政的目标与归宿,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关注的重心,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与幸福。总之,民本思想虽然与党的人民至上思想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为党的人民至上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合理的营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源泉。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吸收了民本思想的“重民”理念,自觉强化了对人民及其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把人心的向背作为国家治理与稳定的前提,这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民性特质和人民立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追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我们党各个时期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这三次理论飞跃给党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它诞生于革命战争中,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与完善起来。其中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等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最新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坚持人民至上又为群众观点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毛泽东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1031,阐明了人民的历史作用。在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将群众观点上升为党的群众路线,从此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革命胜利有了保证;在群众标准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1096;在党的宗旨上,强调为人民服务不能浮于表面,不能三心二意,要踏踏实实和全心全意地服务。毛泽东思想所阐述的上述观点既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来源,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遵循与内容。其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又一直接理论来源。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站在人民立场,把群众是否满意和是否高兴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理论强调的共同富裕就是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与重视,他关注的不仅是人民的经济利益,更重视人民在经济方面的平等权利,让人民平等地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江泽民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创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最新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人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政策满足人民更高质量的各种需求;重视党与群众关系,党员领导干部搞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有利益要想着人民群众,送温暖要帮助有困难的人民群众;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6],严厉反腐就是对人民最痛恨的事情的积极回应,是对人民的最大尊重和对人民利益的最大保护,反腐清除了党内毒瘤,让党组织更加先进与纯洁,从而得到人民的信任;指出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7],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进路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8],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体现对党的宗旨、群众立场以及人民需求等一以贯之的重视与坚持。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党一直坚持人民至上,救国为民、立国为民、富国为民、强国为民,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依靠和带领人民走向解放、独立和当家做主人、实现富强和幸福的历史。

(一)救国时期,党践行人民至上,人民得解放

救国时期,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扛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率领民众,通过创建根据地、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武装起义、同党内左右倾主义进行斗争等方式,壮大自己的力量,得到人民的拥护,最终带领人民翻身得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是革命的推动力。大革命时期,党发动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军阀的混战局面。土地革命时期,经历过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和大屠杀后,共产党深知手无寸铁只能束手待毙,深刻的教训让共产党明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以回击国民党的屠杀,南昌起义就是党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党建立起新型人民军队。在古田会议上,明确红军在打仗之外,有责任和义务向人民宣传党的政策并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这是红军与军阀的根本区别,也是红军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反围剿和长征过程中,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并依靠人民与强大的敌人周旋,实施战略转移,最终红军通过长征转移到陕北,保存了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深知兵民是胜利之本,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在实践中,毛泽东逐步把群众观点提升为群众路线并将其写进党的七大报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充分体现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正是由于相信和依靠群众,践行人民至上,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得解放。

(二)立国时期,党践行人民至上,人民得独立

立国时期,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党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党继续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完全摆脱受奴役的地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国家的主人。

1949 年以后,毛泽东领导人民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巩固新生政权,为保护人民的利益提供了基本社会制度保证;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保证了人民经济方面的利益;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力奠定了政治基础。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艰辛探索,在一穷二白的中华大地上,为人民当家作主建立起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党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前提和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碎旧制度给人民群众套上的枷锁,在人民至上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全体人民享受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新社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人民的权力都无法实现。

(三)富国时期,党践行人民至上,人民得富裕

富国时期,是指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开放。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从温饱线向富裕大踏步迈进,生活水平极大提升,党领导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看到贫穷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同时又看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能力,从安徽小岗村18枚红手印掀开的农村改革序幕,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深刻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于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引导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发挥首创精神,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发扬主人翁精神,财富靠人民群众创造,幸福靠人民群众创造,美丽的环境仍要靠人民群众创造。党坚持人民至上,不只是理念上的,更是行动上的,共产党是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一切发展也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自由与安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国策不动摇,重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目标不仅关注当代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保持足够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为持续发展蓄力。

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幸福感增强。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并长期稳定,文化更加繁荣,全面小康目标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富足,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到202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一切都与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群众路线与代表群众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强国时期,党践行人民至上,人民得幸福

强国时期,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到现在,这一过程还将持续下去。这一时期,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表明了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决心、为人民执好政的担当。这是党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体现,也是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政治宣言。

坚持人民至上,在新时代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个需求体现在:物质上,让人民共同富裕;政治上,让人民享有全过程民主;法制上,让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上,让人民拥有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环境上,坚持美丽中国建设,让人民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和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党为人民谋利益是全方位、多层次和多领域的,不再局限于仅仅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立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在制定政策和实践中以人民的满意度来检验党的工作成败,以人民是否支持来评价党的工作得失;在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问题上,党站在人民立场,以高压态势进行反腐败斗争,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大幅提升,风清气正的局面已经出现;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关注与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举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予以援助,在抗疫之路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是人民的生命至上。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在新时代就是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基层社会由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更坚定地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具有统一性,只有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核心地位和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才会紧跟党,信任党的领导,党的执政根基才能牢固。“富起来”的人民和“强起来”的民族,在世界舞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同时也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新时代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辉煌,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维护人民利益的结果,与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不变的执政理念密不可分。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现实要求

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守住民心就守住了党的事业,就守住了人民的幸福。党与群众联系紧密,党的事业就成效显著;脱离群众,发展就会停滞。总结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来源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目的是继续把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运用于实践。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在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一)向人民学习,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实践是党的政策和指导思想的直接实践来源,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又反过来指导群众的实践。习近平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10],强调人民是智者、是能者,充分表明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尊重。以民为师,坚信人民创造历史,在实践中党应该做好如下两点。

其一,向人民学习,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的创造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在革命时期,地道战和地雷战等就是人民群众的首创,这种灵活的战争形式使敌人形同困兽、疲于应付、陷入人民的包围圈。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虽然遭遇严重挫折,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以及毛泽东从实践中提炼出的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改革是从安徽农村开始的,是小岗村农民的首创,而后在城市也进行了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过程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党更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向人民取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性,为实现深化改革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其二,向人民学习,依靠群众创造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了的科学观点。人民创造历史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遭遇挫折时,党依靠人民走出困境;改革开放是人民的创举,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最好见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人民共同努力换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依靠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更加充满活力,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美丽。面对腐败、面对贫困、面对疫情,党始终问需于民,向人民学习,依靠人民战胜了腐败和贫穷,在世界范围内依靠人民最先抑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的历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党和人民将创造下一个百年辉煌。

(二)坚持人民立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强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坚定人民立场,就是要在实践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中。党的理论、路线和事业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站稳人民立场谋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党一百多年来总结出的正确结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人民立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与体制,在政治上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特点是通过人大代表集中人民的意见和智慧,代表人民把提案提交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间接地参与决策和管理国家重大事务。这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征,是将人民的意见、建议和愿望通过意见、建议、议案的形式,进入立法程序,让人民的意志成为国家的意志,以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管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等广大民主人士向共产党建言献策,让党的政策与理论反映各方面诉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同样是让老百姓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是直接民主,体现了政治上对少数民族和基层人民的尊重。我们国家的民主是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和协商民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真正的民主,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各项权利的实现。同时,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发展全过程民主,保障人民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等的有效行使,调动人民积极有序地参与到了政治全过程。其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废除影响经济发展的过时的体制机制,解放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人民实现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支撑。共同富裕在实践中,就是围绕人民的利益,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在再次分配中关注公平。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实现人民生活至上的前提。再次,坚持人民立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最终目标上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民立场,就是党要牢记人民利益是党全部执政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引领人民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发展,把人民利益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实践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实现人民幸福至上。

总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在实践中就是要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独立、富裕和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坚持人民至上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

猜你喜欢
利益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I Love You, Dear China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