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04 15:34邓春凤张研孙昌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邓春凤,张研,孙昌盛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高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协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我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政策一直在更新和改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以我国当前的用人单位需求作为基准点,目的是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弥补和完善。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优势和价值。我国当前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的现实意义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具有较为明显的现实意义。校企联合培养可以使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达成一致,还能使学生的实践水平在培养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降低研究生的培养成本,降低这一部分的教育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联合模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指向性较强,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是衡量研究生水平的主要指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学业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1]。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企业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体之一,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岗位需求,为专业对口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深化理论学习,并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可有效提升研究生的综合水平。

1.2 降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成本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成本是高校需要考量的因素,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节约培养成本,提升培养效果。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在拿到学位证书毕业后会面临工作的选择和试用期,这一时期是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适应期和过渡期,时间有长有短,对企业和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时间越长对双方的不良影响越大。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已经进行了工作实践,在岗位上进行实践,可以有效缩短进入岗位的适应期,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在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往实习生短时间内无法胜任工作的问题,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培养成本。

1.3 满足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还能够尽量满足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要,对双方主体都有益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借助高校成熟的科研知识储备,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对于高校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实现高校对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做到一举两得,既能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水平,研究生毕业后又能获得用人企业的青睐,形成良性循环。

2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应用的现状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足,在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近十年来,多所高校在现有的教育资源上进行优化和升级,对教育目标和任务进行创新和改进,联合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对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培养成果斐然。

2.1 联合培养可持续性的不确定性

联合培养基地一般是高校和企业在沟通交流后,将双方的需求和目标进行融合后所建立的培养基地,设立之初是依托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项目进行的,在项目结束后,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沟通不够,导致双方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使得联合培养的持续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2.2 校企联合培养理念滞后

当前,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企联合培养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应用,培养理念较为落后:一方面,高校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没有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有些高校过分注重企业的实践而忽略了理论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寸步难行,部分高校过于轻实践、重理论,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与岗位工作相适应,这两种培养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校企联合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仅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是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具体工作上的指导,使得人才培养效果不够理想。

2.3 管理监督工作有待完善

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培养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当前,高校在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合同时,没有对后续的培养工作细化明确,对培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也不到位,高校和企业之间缺少系统的合作,导致研究生在理论内容和技能实践方面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这种管理和监督工作上的缺位,不利于研究生的发展。

2.4 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研究生的校外导师没有给予学生较为全面和专业的指导,会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难以充分发挥优势,培养效果不够理想。校外导师在校企联合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提供优质的校外实践指导工作是其主要工作。校外导师并不能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指导工作中,使得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导师的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被解决[2]。专业学位研究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导师的指导,会影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打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利于校企联合模式效果的提升。

3 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水平的有效措施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以职业实践为导向,将高校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经验的获取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能够得到生产、科研的实践经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效果,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3.1 整合资源,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资源分配不合理、培养内容不全面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要整合资源,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将企业与学校的优势进行结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全面培养,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3]。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是整合双方资源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投入科研资金,同时也能够帮助高校做好技术攻关工作。学生可以加深对培养基地的了解,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内容更加丰富。

3.2 更新理念,确立新型的培养理念

当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培养理念上未及时更新,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更新培养理念,这是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重点环节。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比如双方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一致、不明确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人才培养理念入手。新型的培养理念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还能够契合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征,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培养过程中要兼顾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给予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企业实践工作同样的重视程度,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培养理念[3,4]。学校和企业需要对培养理念进行沟通和交流,将用人单位的需要作为培养原则,以高校的理论内容为基础,实现校内所学与行业所需的“无缝”对接。

3.3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需要建立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证与监督评价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整改和优化,将工作重点放在保证研究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同时能够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3.4 规范指导,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

校外导师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重点环节,校外导师可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校外导师一般是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领导或者专家,专业水平较高,对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基本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校企合作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要对校外导师进行严格把关和考核,最大限度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5]。校企联合培训基地可以定期对校外导师进行培训,使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了解,提升校外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举行培养方面的会议,使校外导师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的细节中,会议中主要探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商议解决,从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5 建立权责分明的分配体系

当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权责不明的问题,需要校企联合合作方建立权责分明的分配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双方的约束机制。除此之外,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引进激励与评价机制,对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行实时追踪和监督,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能够顺利实现[6]。

4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培养理念,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权责分明的分配体系,将当前企业和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积极探索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策略,从而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