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针灸治疗阳虚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

2023-01-04 12:36邓永志
光明中医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气海关元肾阳虚

郑 屹 邓永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其出现胰岛素缺乏与作用障碍而导致血糖升高及脂质、蛋白质与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1],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重要器官,有着极高的致残致死率。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览》显示,全球约有4.63亿DM患者,中国约有1.164亿DM患者[2]。根据近十年本土流行病学调查,中国DM的患病率在9.7%~11.6%,其中Ⅰ型仅占5%,Ⅱ型在90%以上,总患病率高于世界水平[3]。有相关研究发现阳虚型在终末期DM肾病中占比为83.33%[4],另一项研究发现DM肾病证型中,阳虚证较其他证型的SCr更高,RBC更低,且与贫血的发生呈正相关[5]。DM初期的证型多表现为气阴两伤,若调控不当,病至末期,患者多表现为心、肾等脏器的阳气虚损,进而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笔者通过检索知网、万方、Pubmed等各大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阳虚型糖尿病的有关临床研究26篇,现将进展整理如下。

1 针刺相关疗法

1.1 单纯针刺疗法吴哲[6]以针刺 “烧山火”手法,治疗 60例阳虚寒凝型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选取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肾俞为主穴,每日治疗1次,每次行针使肢末感受到热感并留针 50 min,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为平补平泻手法,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烧山火”行针法通过“引阳入阴”,温经络之寒凝,有效恢复阳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单纯针刺较少被用于阳虚型DM,DM基础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当转化为阳虚证之时多已病情深重,故针刺常配合其他疗法或特殊行针法同施,弥补其单用温阳效能相对不足的缺点。

1.2 针刺配合灸法刘凡[7]认为针刺配合雷火灸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调节反射恢复,通过温补阳气,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治疗60例DM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组分A、B2组,A组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同时施雷火灸于气海、关元穴;B组针刺肾俞、膀胱俞、气海俞、次髎、委中,同时施雷火灸于命门、腰阳关穴。结果示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与残留尿量明显降低,最大尿流速明显提升,均优于导尿组。钱莹[8]治疗110例脾肾阳虚型DM肾病患者,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命门等穴进行温针灸,同时对百会穴进行热敏灸,针刺双侧隐白,连续治疗4周。结果示治疗组肌酐、BUM及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均优于金匮肾气丸组。马国庆等[9]治疗阳虚寒凝型DM周围神经病变64例,选取足三里、冲阳、曲池、合谷、肾、脾、关元俞进行温针,针刺组选穴同温针组,每日1次,共治疗4周。结果示温针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差值的增大与患者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优于针刺组。何玲娜等[10]根据河车路理论选取施治部位治疗阳虚型DM患者92例,治疗组于体表“河车路”施以盒灸同时配合针刺命门八阵穴,行9次紧按慢提促使得气后即刻出针并按压,对照组常规针刺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百会、印堂。结果显示2组患者空腹血糖的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的糖尿病相关诸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刘乡[11]治疗64例阳虚寒凝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予西医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予针刺双侧太冲、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合谷、曲池,留针30 min,配合悬灸气海、关元、中脘、大椎、肾俞、脾俞,治疗12周。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胫、腓神经MCV的提升与糖代谢指标的改善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P2 h PG改善最为显著。刘乡[11]认为针灸配合既能降低血糖水平,又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糖代谢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神经功能及营养状况。上述该疗法治疗组中有效率最高为96.88%[11],最低为86.20%[7],平均为91.79%。针刺与艾灸的结合方式多样,可针刺结束后于相应穴位行灸法,也可在针刺的同时将艾柱置留于针尾,留针期间点燃艾柱,两法结合,可达到温阳通络行气导滞之功效,弥补了针刺温性不足,灸法行滞欠劲的遗憾。

1.3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邓永志等[12]治疗60例脾肾阳虚型DM腹泻,针刺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肾俞、大肠俞、脾俞,行捻转补法,使酸胀感传导至腹部,留针30 min,日1次,配合口服温肾暖脾通络中药方,治疗4周。结果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7.78%,优于口服洛哌丁胺组(76.67%),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认为该疗法安全性较好。金美英等[13]治疗60例脾胃阳虚型DM胃轻瘫患者,针刺中脘,留针30 min,日1次,配合温通方药煎汁内服,共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相关症状改变、胃排空率及血糖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4 h胃排空率的提升及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早饱、胃部冷痛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口服多潘立酮组。因口服药物的途径直达胃肠,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胃肠道相关并发症时常以针灸配合中药口服。针对阳虚证型,中药多以温暖脾肾,益气和胃的药物为主。针刺常选用腹部任脉穴、背俞穴、脾胃及大肠相关特定穴。

2 艾灸疗法

2.1 艾条灸陈玉玲[14]认为肾病早期多属脾肾阳虚合并血瘀,使用艾条灸联合口服中药方治疗70例脾肾阳虚型DM早期肾病患者,施灸穴位选择涌泉及肾俞,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8周。方药使用温阳活血类中药。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与ACR等指标较之常规西药降压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关媛媛[15]认为人的体质具有动态可变性及可调性,通过将阳虚质患者调整为平和质的理念,运用添加温阳药物(附片、肉桂、黄芪)的自制灸条治疗60例阳虚型DM早期肾病患者。灸穴选取命门、关元、足三里、肾俞,日1次,共治疗6周。结果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尿白蛋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阳虚质转化分的改善均优于普通艾条组。贾晓媛[16]治疗阳虚型DM肾病水肿患者100例。予患者每日药浴1次,药浴液组成为宣表行水类中药,同时艾灸水分、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于水分、气海行灸泻法(灸后不按压穴位,补法则反之),余穴行灸补法,日1次。结果示治疗组有效率远高于西药降压组。上述3项研究中有效率最高为87.5%[14],最低为83.3%[15],平均84.9%阳虚则体内代谢缓滞,功能低下,肾虚失于气化,水液外溢肌表则水肿,肠道运化不利,传化糟粕无力则便秘,通过艾灸温经通络,补益阳损的作用,能够有效调节肾与大肠的功能,通利体内代谢运行的通路。

2.2 特色灸法陈嘉炫等[17]以督脉灸治疗67例合并高血脂脾肾阳虚型DM,治疗组于督脉及膀胱经铺上姜泥并放置上艾炷进行施灸,日1次,共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较常规降糖降脂西药组高。陈氏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机为脾肾阳虚所产生的痰浊瘀血久蕴所致,督脉灸联合西药,既能温阳除湿,又能避免久用西药更使脾肾受损。赵如琴等[18]采用雷火灸治疗60例阳虚型DM肾病,对照组予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及温阳益气利湿类中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雷火灸,选穴为关元、三阴交、神阙、水分、脾俞、肾俞,每周5次共治疗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尿量、双踝周径等水肿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黄惠榕等[19]运用隔盐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60例脾肾阳虚型DM腹泻,灸穴选取双侧天枢,灸后在同穴覆盖中药敷贴,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黄氏认为盐入肾经,隔盐灸能温下元,而温脾燥湿之药物,经体表腧穴贴敷经皮给药,在刺激穴位、吸收药物的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及不良反应,治疗效应更强。李林平[20]于腰背部“河车路”使用长盒灸法,通过腰背部的温热刺激,激发患者内在经气,使得气血上行输布周身,补阳解郁,治疗脾肾阳虚型DM抑郁症61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各主症及次症均得到改善。4项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最高为93.33%[19],最低为86.7%[20],平均为90.60%。各类灸法治疗阳虚型DM突出了施灸部位及材料上的特异性,部位多选择督脉及膀胱经,背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在该部位施灸,更能引阳入体,充盈经络,而施灸材质多选择添加了温阳药物的艾灸,两法均能起到迅补阳气,破冲寒凝气滞,瘀血痰浊的功效。

3 针 药 灸联合疗法

徐英[21]治疗96例脾肾阳虚型DM肾病,治疗组服用补脾益肾中药汤剂,联合肾俞、气海、意舍、上巨虚、环跳、足三里、太溪、太冲等穴行温针灸。结果显示治疗组各肾功指标的改善与血清蛋白含量的提高,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白丽萍[22]治疗60例阳虚络瘀型DM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服用当归四逆汤,联合关元、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太溪等穴行温针灸,治疗2个月。结果示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末端潜伏期缩短,TAS评分下降,有效率高于口服西药组。吴敏等[23]治疗脾胃阳虚证DM胃轻瘫40例,治疗组服用附子理中汤辨证加减方每日1剂,同时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隔姜灸中脘、内关每日1次,治疗4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率、胃泌素、血糖相关指标的改善,优于口服西药组,停止治疗后对照组复发率更高。赵喜运[24]等治疗84例DM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三阴交、涌泉行提插补法,配合温灸及温肾固涩类中药灌肠。结果显示治疗组总体残余尿量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赵喜运[24]认为该疗法,对预防及改善糖尿病尿潴留症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患者进一步转变成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本组疗法中治疗组有效率最高为95.24%[24],最低为86.67%[22],平均为90.64%。糖尿病若不能及时调控血糖,发展至并发症出现时,多属脾肾阳虚,痰湿瘀血结滞之态,多种病理因素共存,虚实夹杂,单一手法恐顾之不及,所以临床上治疗糖尿病阳虚相关并发症,常多种手法齐下,共达温阳补益,化痰活血之功。

4 结语

针、灸、拔罐、药物贴敷等疗法通过脉络皮部,进行刺激效应传导或药物吸收,通过补益阳气,调节自身阴阳平衡的功效,从根本上改善因阳虚导致的糖尿病症状。此类疗法经济便捷,易于操作,不易产生不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利于糖尿病的长期调治。

通过整理所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大多研究中干预措施及对照措施繁杂,多种疗法或药物同时运用,不利于充分发掘针灸的特色及优势。但就所搜集的文献情况,笔者认为,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阳虚型DM及其并发症,产生的疗效优越,安全可靠,不但对糖尿病基础症状的调控有效,在治疗因糖尿病所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胃肠道系统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源性膀胱上显示出其优越性。

猜你喜欢
气海关元肾阳虚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