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
(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枣庄 277300)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营养均衡,具备超高产能力,是一种高产稳产用途广泛的重要农作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抗旱、耐瘠、少病虫,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饲料和重要的轻工业原料。枣庄市的甘薯种植历史悠久,甘薯生产已经由分散种植发展到规模生产,食用型甘薯优良品种推广、产品深加工、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等推动了甘薯产业发展,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以上,甘薯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甘薯产业优势,保持甘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作者针对枣庄甘薯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枣庄甘薯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枣庄市甘薯的栽培区域过去主要集中在山亭区的徐庄镇、店子镇、桑村镇、山城街道等山区、丘陵、旱薄地,面积仅8万亩左右,随着产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加工业的兴起,栽培区域不断向周边辐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现在全区所辖的10个乡镇都有种植,除山亭区外逐渐向峄城区和市中区和台儿庄区扩展,栽培面积增加到现在的15万亩,平均亩产在2 500 kg以上,亩收入3 000~4 000元。
山亭区店子镇、冯卯镇、山城街道等以发展淀粉型品种为主,种植的淀粉型品种主要是徐薯18、商薯19、徐薯22、济薯25等,主要加工地瓜粉、粉皮、粉条等;桑村镇、徐庄镇、北庄镇一般以种植鲜食甘薯为主,以加工地瓜枣、薯条等为主,鲜食型品种主要有烟薯25、济薯26、西瓜红等,部分为北京553、西农431、来福1号,紫薯主要品种有苏薯8号、烟紫7。枣庄市内其他地区则是鲜食型和淀粉型品种兼种。
从过去的单一种植淀粉型向如今的鲜食和加工型方向发展,鲜食用甘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紫薯和食味品质好的优良品种需求量上升。其中高淀粉品种占60%~70%,鲜食品种占30%~40%。种植专用型、多元化及鲜食、加工、特用品种的面积逐渐增加。
枣庄市甘薯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亭区,地瓜枣甘薯加工业分布在山城、水泉、徐庄、店子、西集等镇街。山亭区已有大型地瓜枣加工企业10余家,其中“德丰食品”“新谷川”等已发展成为枣庄市龙头企业。甘薯主要以加工成粉丝、薯干、地瓜枣、粉条、凉粉、甘薯全粉等系列产品为主。目前山亭区地瓜枣加工户已发展到6 000余户,日加工地瓜枣300 t,产品畅销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甘薯品种较多,但品种混杂更新慢,老品种占据很大面积,大部分品种都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随着枣庄市甘薯加工业的兴起,甘薯品质差严重影响深加工。目前种植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主要以徐薯18为主,植年限长、病害重、产量低,不耐储藏;鲜食品种主要为济薯5号、烟薯25,品质差,软腐病重,使用范围窄;引进品种商薯19、徐薯22等淀粉型品种目前正处在小面积示范阶段。急需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的专用型品种,特别是薯型好、食用品质好、耐贮藏、抗病(抗根腐病、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的品种。
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种植一定时间后病毒积累严重,特别是育苗时间较长的品种更为严重。农民自留种情况较多,导致甘薯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因种苗质量不好导致的减产甚至绝产时有发生。因此,种薯、种苗脱毒质量急需提高。同时标准化的脱毒种苗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力度需要加大。
枣庄市的甘薯大面积种植在山区和丘陵区,土层薄、干旱和土壤贫瘠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种植区域向平原地区中等肥力土地转移,地上部徒长严重、块根膨大缓慢限制此类地块甘薯产量提高。因此,甘薯生产急需一套针对旱薄地、旱肥地和中等生产条件的综合栽培技术,特别是需要优质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储藏技术、新型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等。
甘薯不耐连作,连作会使病害加重、品质变劣、产量下降。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规模化生产甘薯的专业合作社及种田大户,连作面积增加,甘薯茎线虫病、黑斑病等部分病虫害加重。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构建针对甘薯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由于生产的区域主要在山区、丘陵地带,大型机械难以作业,起垄、栽植、收秧和收获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村耕地的流转集中,农村劳动力已严重缺乏,再加上缺少甘薯生产上轻便配套的小型机械,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甘薯生产急需适合本地区生产条件的作业机械,以促进甘薯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大型甘薯加工企业较少、规模小,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加工产品品种少、档次较低、附加值低。食用型甘薯属于集中收获、分批销售的产品,受规模化贮藏保鲜设施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周年供应,生产与需求存在季节性矛盾,需要贮藏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突破创新。淀粉型甘薯主要是以加工淀粉为主,由于淀粉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治理难度大,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制约了淀粉型甘薯加工企业的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山亭区重点甘薯产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合作社、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根据企业加工需求调整甘薯产业布局,坚持区域化种植,推动甘薯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
以甘薯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各级政府努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服务,吸引各方资金投入到甘薯加工产业中,把甘薯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枣庄的甘薯品牌,以品牌优势促进产品销售,加大、创新甘薯加工企业规模,改进加工工艺技术,提高加工机械化程度,创造出名优特色产品,提升甘薯产品价值,实现出口创汇收入,通过品牌效应促进枣庄甘薯生产及加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双高型(高产量、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重点引进抗病、广适型、外形美观、品质好,适于加工、耐贮藏的鲜食型甘薯专用新品种。充分利用国内、省内优质甘薯品种资源,开展甘薯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示范与推广工作。
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农药、肥料等,鲜薯统一收购、储存、销售,建立高标准、规模化的种薯繁育基地,提高种薯繁育水平和优质种薯覆盖率,为甘薯生产提供高质量的脱毒种苗和脱毒种薯。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农药、肥料等,鲜薯统一收购、储存、销售,保证甘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加强小型水利建设,对规模化种植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确保甘薯旱涝保收。二是提高甘薯生产、收获的小型机械设备的补贴,积极推动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承担甘薯生产的专业化服务热情。三是在薯干加工方面,引导扶持农户改造蒸煮设施,建设小型烘干房。整合小作坊,扶持合作社扩大加工厂、烘干房规模,适当提供用地指标,引导薯干加工厂房、烘干房、冷库连片建设,形成薯干加工产业集聚区。对从事甘薯生产、加工、储藏的企业在税收、融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等进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讲座,在主产区建立高产示范方、样板田等,组织参观考察学习,加强技术的示范和培训,提高科技意识和生产种植水平。同时与国家及省薯类产业体系专家联合,对甘薯的引种、推广、储藏、加工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推广应用新优品种、脱毒增产技术、缓控施肥技术、生长期间调控管理技术及抗旱保水等为主要内容的丰产栽培技术,为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实现增产增效。应建立严格的轮作制度,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实行深耕改土、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合理密植、黑色地膜覆盖等。特别要针对当前鲜食甘薯品种档次低、收获机械设备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等开展甘薯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推广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