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文荣
(蒙阴县蒙阴街道办事处,山东蒙阴 276200)
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的用水较多,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产生,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膜下滴灌技术结合了许多节水灌溉方法的优势,借助新型的灌溉系统将水肥一起滴灌到玉米根部,保证水肥的平衡,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山东省的粮食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在我国均位居前列,2015年的单产和总产量与2005年相比较,分别增加了7.8%和20.3%。山东省在2015年的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749.33 万hm2,其中玉米占317.4 万hm2左右,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左右,是真正的玉米种植大省。而从单产来看,山东地区的玉米单产多年来一直处于440 kg/667m2的平均水平,远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从总产量看来,山东地区在2015年的粮食总产量为4 713 万t,其中玉米占2 050.9 万t,占据山东地区总产量的44%。
在2010—2019年,我国的玉米单产水平在不断地提升,2019年单产达到6 317.1 kg/hm2,较2018年增长了212.8 kg/hm2,增长幅度达到3.49%。在2019年,山东地区播种玉米310.79 万hm2,占应播种面积的83.1%。产量的增加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种植方式,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对于玉米种植来说,随着我国种植技术的发展和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我国的玉米单产和总产量一定会逐年提升,对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2]。
膜下滴灌技术可以避免土壤的板结,对于土壤的盐渍化也有相应的抑制作用。与传统播种方式不同的是,膜下滴灌技术不需要进行铲地、趟地等,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在抗灾保产、旱涝保收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较传统种植方法而言,玉米产量可增加20%以上,即便遇到灾年,也能够保证农民的收益以及玉米的产量[3]。此外,膜下滴灌技术除了在旱涝保收、节水省肥、省人力物力等方面能够起到作用外,对于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土壤结构的改善方面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在选择土地时,要选择土层较为深厚、土壤理化性质良好、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来进行技术的应用,最好具备相应的井灌条件。在起垄时,需要进行秋翻工作,耕深在25 cm以上,不重耕、漏耕。整地要结合施用基肥进行,以有机肥为主,少量化肥为辅。没有经过秋翻的耕地,在早春灭茬时要进行顶浆打垄,垄面要平整。起垄时,垄底要做成宽125~130 cm,垄顶要做成宽90 cm,起垄后要进行镇压保墒[4]。
在玉米选种时,要根据山东各区域的不同情况,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有效积温150~200℃,比直播田生育期长7~10天的优良种子进行播种。玉米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纯度与净度均在98%以上为宜。播种时,要将碎粒、霉粒等进行筛除,保证玉米的出芽率。在玉米的出苗期容易感染根茎腐病、顶腐病等相关病害,可以采用15%的戊唑醇种衣剂进行拌种,减少病害。
山东地区一般在4月初进行玉米播种,播种的时间对于出苗率与产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采用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比常规的播种时间要早7~10天。在进行播种时,要选用0.008 mm的地膜进行覆盖,在玉米垄间铺设滴灌带,在铺设过程中进行覆膜,运用机械覆膜,既省时省力省人工,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播种时,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大行距为90~100 cm,小行距为40~50 cm,播种时要注意深浅一致,深度以3 cm为最佳,保证覆土均匀。播种机在使用前,要进行覆膜装置、施肥播种装置、覆土装置等检测工作,对于施肥量以及播种的深度等要准确把控,密切关注地膜的延伸情况、播种的均匀程度以及覆土的严密程度等。保证覆膜、施肥、播种、覆土等工作的一次性顺利完成[5]。
与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较而言,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对于玉米作物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在膜下滴灌技术保护水分的前提下,可适量增加施肥,以促进玉米的高产。在正常情况下,施肥量为1 000~2 000 kg/667m2,选取复合肥30~40 kg/667m2,或者选取硫酸钾5~10 kg/667m2、磷酸二铵15~20 kg/667m2作为底肥。在玉米需要进行施肥的关键时期,可通过滴灌系统,采用液体施肥方式,随水施入。
此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播种后,当秧苗已经出土时,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时,要及时进行补种。
从2007年进行膜下滴灌技术的试验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可知,在玉米生长期内需要进行4次灌溉。第一次是在播种完成后,时间大概在4月上旬,第二次最好在5月上旬,第三次时间在6月上旬最好,最后一次,时间固定在7月中旬为最佳。灌水时间在5~6 h左右,灌水量相当于60~70 mm左右的降水量。
在滴灌工程投入使用后,对于滴灌时间、灌溉面积、管道使用情况、用水量等都要进行记录,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保障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
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时,要密切关注地膜覆盖情况,经常查看地膜覆盖是否严实,有没有破损等情况,对垄沟中的杂草也要进行及时处理。按照玉米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进行滴灌。
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相结合,进行综合性防治。如果已经发生病虫害了,对于玉米田里的病株要进行及时处理,对于其他的植株要进行及早用药,将损失降到最低[6]。
例如,对于叶霉病可以用腈菌唑·代森锰锌杀菌剂进行喷洒,也可以选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交互喷洒,喷洒周期在7~10天,每日喷洒1次。对于病毒病,可以选用20%病毒A进行喷洒,也可以选用嘧肽霉素进行喷洒。对于蚜虫病的防治,可以选用吡虫啉或者抗蚜威等进行喷洒防治,最好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进行。要注意茎基腐病的防治,对于这种病害,用一桶30 L的水,各加两匙的甲霜灵和可杀得,进行勾兑即可,喷洒1次,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病害,需要种植者加以注意。
另外,在收获玉米前,要将滴灌系统的设施进行回收,并保管好,方便第二年再利用。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地膜进行及时清理,避免产生污染。
综上所述,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为节水的技术之一,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膜下滴灌技术能够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滴灌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工程节水技术运用到极致,实现了从玉米播种、施肥、滴灌到收获的一体化。采用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在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