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红婧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蚕果站,山西吕梁 033000)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出口的重要品种。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有200多种。随着黄芪医疗保健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黄芪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种植效益可观。
蒙古黄芪习性为喜凉爽,耐寒冷、耐干旱,怕高温、水涝。适用于深层沙土栽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省。人工黄芪栽培,在原始环境或类似自然环境中繁殖目标植物种群,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农林生产区进行仿野生栽培。产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均符合NY/T 5010要求。
蒙古黄芪属于双子叶药豆科植物。因产地不同可分为:蒙黄芪、山西黄芪、东北黄芪、甘肃黄芪、横山黄芪、北口黄芪、西黄芪、杂黄芪;由于其应用范围广,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合皮黄芪、百皮黄芪及红旗。
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的变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60 cm,主根粗壮,棒状,带木质,淡棕黄色至深褐色。上部多分枝,茎、枝被柔毛。茎直立,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5~33 mm,小叶片阔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4 mm,宽3~5 mm,先端钝圆或微凹,具短尖头,两面近圆形,基部全缘,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线形;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蝶形,黄色至淡黄色,长约16 mm,萼钟状,萼齿细,被白色短柔毛;雄蕊10,子房光滑无毛,具柄。旗瓣长圆状倒卵形,顶微凹,长18~20 mm,基部具短爪,翼瓣、龙骨瓣具长爪;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有长柄,顶端具短喙,长30 mm,宽12 mm,光滑无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种子肾形,黑褐色。山西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300 m的山坡草甸、疏林下,以恒山地区的浑源、应县最为集中,沿恒山山脉广布栽培,根药用,为正品黄芪。
黄芪是珍贵的中药材,通常以其根入药。有益气固表、排脓敛疮的功效。主治各种慢性肾炎、体虚自汗等症。对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有良好的疗效。
选地:选取村庄周围无污染源的山坡地。坡度选择应选半阴半阳坡或偏阳坡,以15~35度为宜。选择壤土、砂壤土为好。整地:整地前根据不同地形、坡度及植被发展状况,分别规划好2~3 m的栽培带和隔离带,对栽培带进行全面整地,在隔离带上垒石堰。
播种时期:整地后应于第二年4月20日~5月10日播种。播种方法:采用人工沟播法,开一条深3~4 cm,宽10 cm的浅沟,行距40~50 cm,均匀撒种,用种量为2~3 kg/667m2,种后覆土2 cm。土壤墒情好的可以采用干种湿出,墒情不好的用浸种后的种子。
4.1.1 总体原则:“以N肥为主,P/K肥配施;追肥和种肥相配合;以有机肥为主,化肥配施”。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取长舍短,缓急相济,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抑制单一施用化肥的副作用,从而提高药材的品质。
4.1.2 科学施肥。从高产栽培的角度来看,最好同时施用几种肥料作为基肥,尤其是畜禽粪便腐熟堆肥和过磷酸钙,最好在整地时翻入土中或移栽时撒入垄沟。施肥量视土壤肥力情况决定,以3 000~3 500 kg/667m2的畜粪便腐熟堆肥和30~50 kg/667m2的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混施为宜。
4.1.3 合理配比。在N、P、K肥施用上应根据土壤肥力进行合理配比,一般以N肥70 kg/hm2,P肥72 kg/hm2,K肥72 kg/hm2为宜。在肥力充足的地块,要控制N肥的施用量,以增施P、K肥为主;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则可适当增加N肥的施用量,并配施P、K肥。由于第一年和第二年黄芪植株生长旺盛,根系生长也较快,可结合翻耕除草,每年追施P、K肥1~2次,促进黄芪的植株和根系生长。
4.2.1 一年收获。一般追肥2~3次。在苗高3~6 cm时,喷洒一次粪水,促进幼苗生长。在苗高25~30 cm时,再喷洒一次粪水,和上次不同的是,喷洒粪水量要多一些。在苗高60~70 cm时,在土壤施用适量的尿素、饼肥和过磷酸钙。
4.2.2 多年收获。土壤在封冻之前,施入厩肥2 000 kg/667m2,同时施入过磷酸钙50 kg/667m2、饼肥150 kg/667m2。一般在黄芪定苗后追施P肥和N肥,可追施尿素5~6 kg/667m2,追施硝酸钾5~6 kg/667m2或过磷酸钙5~10 kg/667m2。
4.2.3 依据土壤特性施肥。沙土:要大量施用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绿肥及土杂肥等,并适量掺加一些黏土,以增加土层厚度,增强其保水和保肥能力。黏土:适度多施有机肥,并加施沙子、炉灰渣类,以蓬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水和通气性,可将速效性肥料作为种肥和早期追肥,以利提苗发棵。沙壤土:这种土壤兼有沙土和黏土的优点,是大多数中药材种植最理想的土壤。在施肥中,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使用,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阶段的需肥量合理施用。
4.2.4 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施肥。在低温地区,一般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应早施、深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在高温或多雨地区,肥料分解快,作物分解能力强,追肥不宜过早施用,应减少施肥次数,以减少养分流失。
4.3.1 有机肥:又称农家肥料,一般做基肥,饼肥可提高药材品质,可以适当使用。微生物肥料:用于拌种、基肥或追肥时,应以稀肥原则施用,应向叶面喷施,可多次喷施。
4.3.2 无机肥料:这种肥料不能单独使用,如果使用,必须与有机肥料一起使用。
4.3.3 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酸、硫酸锌、硫酸铜等,多用来浸种或根外喷肥,施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在保证肥效和药材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将肥料和农药混合,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喷洒。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生态环境调控、农业防治、生物内部控制、理化诱控为主,以化学防控为辅的病虫害治理新模式。农药施用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2798规定执行。采收前30天,禁止使用各种农药。
威胁黄芪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紫羽病(红根病)和根腐病。
5.1.1 白粉病。白粉病是黄芪苗期至成株期的主要病害。在潮湿、田间密度大或杂草丛生,温度16~24℃的条件下,易发生此病。一般每年的7月初~8月末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注意田间排水;忌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前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灌施于根部或喷洒植株;或喷洒8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波美0.3度的石硫合剂。每半月喷洒1次,共需喷洒3~5次。
5.1.2 紫纹羽病。因发病后根部变为红褐色,又称红根病。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发病,7~9月危害严重。黏性土壤或连作土地容易生此病。预防控制方法:实行轮作,轮作3~4年后再种植黄芪;发现患病的植株要及时连根拔起,集中焚烧;播种前用石灰氮20~23 kg/667m2作基肥施入土壤中,两周后再播种。
5.1.3 根腐病。发病初期根部表层呈现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然后逐渐向根部蔓延。该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高温、潮湿、黏性土壤容易发生该病。一般5月初发病,7~8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排水好且干燥的地块,严格控制土壤水分,防止水分滞留,及时排水防涝;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封闭病穴。发病期用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或石灰水100倍液灌根,也可用1%硫酸亚铁施于植株周围土壤中。
黄芪的虫害防治主要有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
5.2.1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和果荚,集中销毁,消灭幼虫,减少昆虫来源。
理化诱捕与控制:成虫具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在田间设置杀虫灯、黄板、性诱器及食诱器等进行诱捕和防治。
5.2.2 生物防控: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其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1)豆荚螟。一般在6月下旬~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芪芽上产卵,孵化后,幼虫会吃荚里的种子。成虫钻出荚外,入土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在花果期用90%敌百虫(美曲磷酯)1 000倍液,或乐果800~1 500倍液喷杀,每7天喷1次,直至种子成熟。
2)蚜虫。一般在4~6月的干旱期,往往大量发生,以平均气温15~23℃为繁殖适宜温度,但暴雨会造成蚜虫大量死亡,种群密度迅速下降。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蚜虫蜂、草蛉和食蚜蝇。
防治方法:用1.5%的乐果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喷施,或用40%乐果800~1 500倍液,每隔4~5天喷1次,连喷2次。
3)黄芪籽蜂。成虫以产卵管刺入果荚内产卵,并孵化出大量幼虫,主要危害幼嫩种子。一旦发生虫害,种子损失率一般为10%~30%,严重者可达50%。
防治方法:清除杂草,科学处理残株、枯枝及落叶,以减少越冬虫卵;种子需要进行预处理,使用杀虫剂拌种;生长期、盛花期以及青果期,用敌百虫剂进行喷施,或40%乐果1 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 500倍液喷杀,7天喷1次,直至种子成熟。
4)芫菁。芫菁是黄芪的一种主要害虫。取食黄芪茎、叶、花和幼嫩部分,严重时可在几天内将黄芪的植株吃成光秆。
防治方法:合理冬耕,以消灭越冬幼虫,成虫,可人工捕杀。因该虫有群集习性,可于清晨网捕。也可用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喷施25%敌百虫粉剂1.5~20 kg/667m2,或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75 kg/667m2。
1)种子采收。荚果下垂,果皮呈黄白色半透明状,种子呈绿棕色,即可采收。
2)根的采收。采收年限:一般生长4~5年的黄芪产量高、品质优。采挖时间和方法:于秋季叶片枯萎后至土壤上冻前,先割去地上部分,然后用人工沿着隔离带开挖深沟,一般应挖至60 cm深的土层,然后拔出,去净泥土,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另外,需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录模仿黄芪野生栽培技术的全过程,原始记录应保存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