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野香优967 在光泽县种植表现

2023-01-04 09:59谢小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试种中稻秧田

谢小莉

(福建省光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光泽 354100)

光泽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全县耕地面积1.23 万 hm2,其中水稻田面积 1.20 万 hm2,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大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是实现粮食高产增收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光泽县着力发展绿色优质大米,为充分发挥本地温光气候资源优势, 优化优质稻品种布局,筛选适合光泽县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光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2018年引进野香优967 作中稻试种,该品种在光泽县种植4年表现出群体整齐、有效穗多、抗病能力强、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光泽县作中稻种植推广。

1 品种来源

野香优967 是由福建省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用野香A 与福恢967 育成的晚汕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迟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续试,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200060)。

2 产量表现

2018年野香优967 在李坊乡上观村作中稻试种0.50 hm2,平均亩产量613.5 kg,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3.70%。 在司前乡举安村试种0.65 hm2, 平均亩产量589.0 kg,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5.89%。 2019年在止马镇水口村试种2.0 hm2, 平均亩产量625.0 kg, 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4.83%。 在崇仁乡大洋坪村试种3.21 hm2,平均亩产量617.5 kg,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5.90%。2020年光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崇仁乡金陵村示范30 hm2,平均亩产量595.0 kg,比对照宜优673增产8.60%。 2021年全县大面积推广, 推广面积达400 hm2。 该品种在光泽县示范推广, 表现为分蘖力强、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米质优、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等特点,已成为光泽县中稻主推品种之一。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野香优967 在光泽县作中稻种植, 生育期为135 d 左右,比宜优673 短3 d,在光泽县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作烟后稻种植只能在低海拔250 m区域种植。

该品种株高120 cm, 穗长25 cm, 每穗总粒数178 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6 g,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亩有效穗高达17.6 万穗。

3.2 米质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检验中心检测, 糙米率80.6%,整精米率64.9%,垩白度2.3%,透明度1 级,碱消值6.8 级,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6.4%,米质达部颁2 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米饭口感好,适合当地城乡居民口味。

3.3 抗性

2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病病,经过4年的试种示范推广,均未发生稻瘟病,有轻微的纹枯病发生。

3.4 适应性

该品种在本地区表现适应性较广, 适合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区域,且均表现稳产高产,越是肥力好的田块增产潜力越大,完全适合光泽县大面积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

总目标是在适宜的穗数上主攻大穗, 提高抽穗后结实期的群体光合生产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这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

4.1 适时播种

野香优967 在光泽县作中稻栽培, 播种期宜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 秧田用种量为10 kg 左右,烟后稻播种应在6月10日前完成,确保烟后稻安全过关。

4.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一项增产措施,更是高产的基础,秧地应选择排灌良好、光照条件好、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块。 应在播种前准备好秧地,秧田要精耕细作,整平整成畦,畦面无杂草、无积水,秧田基肥每亩用45%的三元复合肥20 kg。 提倡用强氯精浸种消毒,播种时应尽量稀播匀播,每亩用种量为10~12 kg,作到按畦定量均匀撒播,播后用竹扫把轻压种,使种子充分塌入混浆中, 可防止雨水冲洗后造成秧苗不均匀和浮秧流失。 鼠雀多的秧田可用10%施可净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止鼠雀的危害,秧田水管采用湿润育秧,播种后到1 叶1 心前保持畦面湿润即可。2 叶期可灌薄皮水,3 叶期保持浅水层, 这样的水管措施可促进秧苗分蘖,确保移栽后大田的基本苗。 本地区秧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秧苗1 叶1 心时每亩用10%吡虫啉10 g 加2.5%氯氟氰菊酯50 g 喷雾,每隔7 d 喷1 次,这样能有效杀灭秧田叶蝉、稻飞虱等害虫,达到防治水稻普矮病的效果,插秧前2~3 d 每亩用25%吡蚜酮15 g 加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 兑水20 kg 喷雾,能有效杀灭二化螟幼虫和防治稻瘟病。

4.3 合理密植

水稻插秧要求浅插(入土2~3 cm)才能确保低节位分蘖,也是确保早发的又一决定性条件。 推广小苗移栽,秧龄尽量控制在25 d 左右。 插植规格为20 cm×27 cm 或 23 cm×23 cm,最好采用 20 cm×27 cm,这种宽行窄株栽培方法既能保证单位面积的穴数, 又能使植株群体分布合理,保证群体通风透光性好,光合作用率高,良好的通透性可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减少田间病虫害的为害,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4.4 科学施肥

施肥坚持“前足、中稳、后控”的原则。 在施肥上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不缺肥的田块应控制施尾肥,推广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 按每亩目标产量600 kg 需纯氮(N)14 kg 左右,该品种氮、磷、钾比例为 1∶0.8∶1,基肥、追肥、穗肥的比例为 6∶3∶1,每亩施 45%的三元复合肥40 kg 作为基肥, 追肥每亩施25%水稻专用肥25 kg,穗肥每亩用4 kg 尿素加氯化钾4 kg,后期看苗情施保尾肥。

4.5 水浆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应掌握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烤田、寸水孕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干湿黄熟的方法。 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苗足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主茎和大蘖优生快发;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有水层;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促叶,确保谷粒饱满充实、秆青籽黄、活熟到老;收割前1 周排干水,切勿过早断水,以防植株衰老倒伏。

4.6 化学除草

水稻想要高产除了要管理好田间水肥外, 还应注意铲除田间杂草,以防杂草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影响产量。 为此化学除草也是水稻生产环节的一项重要工作, 化学除草的成败也必将影响水稻的产量,具体措施包括以下3 点。 ①老草封杀。 针对大田老草较多的田块, 应在翻耕前10 d 每亩用10%草甘膦 400 mL 或 41%农达 200 mL 兑水 50 kg 喷雾,杀灭大田老草。 ②秧田除草。种子播种4 d 后(必须催芽)每亩用30%扫弗特75 mL 兑水15 kg 喷雾,喷后保持畦面湿润, 秧苗2.5 期时用36%稻草净25 g 兑水20 kg 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施药后24 h 复水,保持田间水层3~5 cm,并保水7 d 左右,之后正常管水, 这样能起到主动控制杂草以萌芽生长和控制秧田、稗草。③移栽大田除草。秧苗移栽5~7 d 内每亩用20%优草净 35 g 加 10%苄磺隆 10 g 拌湿润细砂20 kg 撒施田间,施药后保水层3 cm,保持5 d;大田移栽后25 d 左右,用36%智多欣40 g 或50%二氯哇啉酸40 g 加10%苄嘧磺隆20 g 兑水55 kg, 排干水喷雾,施药2 d 后复水,复水后保水层3~5 cm,保水5 d 之后正常管水。 大田经过2 次除草田间基本没有杂草,这样能促使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避免水稻与杂草之间争水肥,有利水稻早生快发,增加田间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达到高产增收的效果。

4.7 病虫害综防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原则, 利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实施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等措施,认真做好田间病虫害的调查监测、预测预报等工作,适时对症下药防治。 应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可能保护青蛙、蜘蛛等害虫天敌,放赤眼蜂减少害虫卵孵化。 本地区主要抓好稻瘟病、纹枯病、普矮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 具体措施:每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0 mL 或20%异丙威水剂140 mL 兑水60 kg 喷雾, 可有效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等害虫;每亩用48%毒死蜱100 g 加 50%杀螟松乳油100 mL 兑水50 kg 喷雾,能有效防治二化螟; 每亩用5%井冈霉素300 mL 对水60 kg 喷施,能有效防治纹枯病;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 g 加30%爱苗20 mL 兑水60 kg 各喷一次, 能有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防治效果在90%以上。

4.8 适时收割

由于野香优967 米质好且产量高、 成熟度较一致,把握好收割时机非常关键。 成熟时切勿过早断水以免影响大米品质,过早、过迟收割也会影响大米品质。 水稻成熟率在95%以上为最佳收割时机,收割时注意天气,应抢晴收割,确保水稻高产丰收。 收割后及时摊开晒干,有能力烘干的进烘干厂烘干,要确保稻谷水分含量在14%左右,以保证大米的品质。

猜你喜欢
试种中稻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新疆兵团耐盐碱水稻试种成功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感怀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