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茶产业发展思路探讨

2023-01-04 09:59哏所亮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芒市茶园茶文化

哏所亮

(德宏州芒市茶叶技术推广站 云南芒市 678400)

芒市原名潞西县、潞西市,是云南十大茶叶基地县市之一,茶叶是芒市山区或半山区乡镇现有产业中发展面积最大的产业之一。 一直以来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芒市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抓质量、拓市场、增效益为根本,协调推进芒市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发展潜力,持续推进全市茶产业安全健康、稳中向优发展,开创了茶产业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芒市茶产业发展概况

截至 2021年6月30日, 全市茶叶保有面积8 967.8 hm2,采摘面积 8 295.7 hm2,古茶树 23 万余株, 认证绿色茶园面积1 532.8 hm2, 认证绿色食品9个,认证有机茶园面积238 hm2,认证产品2个;茶树品种主要有云南群体大叶种、云南勐库大叶种、云抗10号、雪芽100、普景1号等。 全市有正常运行的茶叶初制所12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4个;有茶叶精深加工企业13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 家,州级龙头企业2 家,年生产能力1 000 t 以上的企业7 家,有1 条年产2 000 t 以上的速溶茶生产线,龙头企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集群度明显提升; 获得SC认证的企业11 家,获得ISO 认证的企业4 家,获得HACCP 认证的有 2 家。 注册茶叶商标 19个, 其中“德凤”“勐巴娜”“孔雀公主”“云宏”“灵岑”“潞春”6个品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民族特色“德昂酸茶”名声鹊起,近几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多次报道和专题记录片的拍摄,“德昂酸茶”已声名远扬,产品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2020年芒市茶叶总产量9 857 t, 其中绿毛茶5 341 t、红毛茶 4 516 t;干毛茶平均售价为 16.48元/kg,实现农业产值16 239.85 万元。

2 芒市茶产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

芒市土地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充足,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地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还有少部分的黄壤和高山棕壤,土层深厚,pH 适中;生态环境优良,植被丰茂,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1.2%。 现有的茶园大部分在群山密林环抱中,广大茶区无工厂、无公害、无污染,人烟稀少,空气清晰,水源洁净,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具有开发生态茶园、生产有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2.2 茶产业发展区位优势显著

芒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23 km,是德宏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公路、航空、电讯网络中枢;是通向畹町、 瑞丽两个国家级口岸的必经之地和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最具活力、最开放的商贸口岸;是被国家和云南列为开发计划的国际航空港, 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及连接周边各国的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是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黄金口岸;是滇西农产品、工业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近年来,芒市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茶产品销售优势,已经成为州内、 相邻县市及部分缅甸大众茶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拥有自主出口茶叶经营权的企业5 家,据统计数据显示, 芒市茶叶年均出口总量在5 000 t以上,占云南省出口总量的50%以上,是全省茶叶出口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茶产业发展区位优势显著。

2.3 茶产品市场销售广阔

多年来,芒市政企多渠道扩宽茶产品销路,在茶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紧盯茶叶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店和网购平台三大茶叶销售渠道,走好线上、线下和海外三条销售路径; 积极举办和组织茶企参加茶叶展销、评审等茶事活动,在广东、广西、北京、上海、兰州、昆明等地设立20 多个专卖店,形成了上百人的营销队伍。 同时,企业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积极在天猫、京东、淘宝等网站开设网络商铺,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目前,芒市茶产品已远销至国内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具备了相对稳定的销售途径和客户。

2.4 茶产业区域布局逐步优化

按照生态、有机茶园运作模式,坚持“点上创优、面上创新、整体推进”的原则,立足芒市茶叶产业优势和资源,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芒市镇—勐戛镇—中山乡高海拔优质茶园为主, 创建名优茶研制、古茶树保护、品牌打造示范基地,促进高端茶产品发展; 以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推动德昂族酸茶、景颇族竹筒茶研发生产,促进民族茶文化发展;以茶树新品种改良示范带动风平镇、芒市镇、三台山乡、中山乡、江东乡实施茶树品种改良,促进茶叶品种结构调整;以勐戛镇、西山乡、遮放镇、风平镇、轩岗乡、江东乡、五岔路乡基本茶园生产CTC 红碎茶,促进茶产品转型;低、中、高端茶产品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

2.5 茶旅一体化发展逐步显现

充分利用芒市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独特的地域茶文化、山水风光、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以“人文、生态、文化”为统领,以“旅游兴茶,茶业富民”为抓手,打造了中山乡官寨古茶园、遮放镇帮解茶园、芒市镇桦桃林茶园、芒市镇河心场崩龙坡生态茶园、五岔路乡五棵树茶厂茶园等, 发展生态茶叶和观光茶园;充分挖掘芒市古树茶资源,研发生产了如德凤茶厂的“官寨茶”贵友茶厂的“野生红茶”、德宏古茶公司开发的“德宏拾味”等,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通过“以旅带茶、以旅促茶、茶旅融合”,初步形成集民风民俗、娱乐、休闲、观光、体验、商务、居住、餐饮为一体的茶旅游线路, 推动了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3 芒市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毛茶价格低,效益不明显

芒市茶园面积大,有8 967.8 hm2,但是生产的茶产品大多数都是低端茶,中、高端茶产品比例小,低端茶占到茶叶总产量的80%以上, 导致芒市茶叶干毛茶平均价格维持在低水平线上。 据统计,2020年,全市干毛茶平均销售价为16.48元/kg, 平均亩产值仅1 305元,形成了一大一低现象,即总面积大、亩产效益低。

3.2 民族茶文化开发滞后

芒市是多民族地区,民族茶文化丰富,早期各个民族在礼节交往及农事活动中,都以茶为元素,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茶文化,如德昂族的酸茶、景颇族的竹筒茶、傣族的礼节茶等,但因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淡化、退化,加之研发进程缓慢,没有充分发掘出来,知道的人很少,对外知名度较低。

3.3 茶企多,品牌多、名牌少

芒市茶叶企业众多,注册商标19个,品牌众多,名牌少,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不高,导致在与省内外同行竞争中缺乏名牌优势,拉低了茶产品价格,压缩当地茶叶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茶叶企业发展壮大。

3.4 茶叶加工设施简陋

芒市多数茶叶初制所都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盖,厂房和机械设备已老化陈旧,茶叶加工环境较差,加工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管理不够规范,标准化程度低,茶叶品质难提升。

3.5 茶园生产效益低,弃管现象越来越突出

芒市茶园平均亩产值低, 导致农户管茶积极性不高,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选择外出务工,弃管茶园越来越多。 加之近年来芒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不断扩大, 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农业领域外转移,一部分由于人地分离或就近务工,茶园弃管现象加剧发生, 这些弃管茶园又没有得到及时流转或租赁,无人管理,使得茶园处于荒废状态,基本没有产量和经济效益。

3.6 缺乏茶产品展销平台

多年来, 芒市无标准化的大型茶叶交易展销平台,茶叶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和追溯,无论大茶企还是初制所,生产的产品全靠企业自谋自销找出路, 出现好茶得不到好价,利润空间被压缩,茶叶企业发展壮大及带动农户发展较难。

4 芒市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好发展规划

一是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做好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研究芒市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好发展思路,从政策、资源上给予倾斜。 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茶产业振兴谋划工作,把茶产业巩固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真正行动起来,提高茶产业在整体经济社会中的分量,使茶叶产业真正从稳边固边到强边强市的华丽转变, 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是做好茶产区规划,结合现有茶产品生产格局, 既要保护好CTC 红碎茶生产范围,又要保护好名优茶生产区域,实现大众茶和名优茶的齐头并进。

4.2 抓好茶园管理,提高茶园生产水平

对生产能力弱的茶园实施低产茶园改造和新品种嫁接改良工作, 动员茶叶企业或者合作组织积极参与茶产业振兴工作,鼓励他们对失管、放荒茶园进行流转整合, 或者农户以茶园入股的方式交给茶叶企业或合作组织,不让茶园出现荒废现象,通过抓好茶园水、路建设,实施配方施肥,培育肥力,提升茶园整体生产能力,促进茶园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4.3 加大茶叶初制所改造力度, 提高茶叶初加工科技水平

在初制所提升改造方面, 建立茶叶初制所备案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初制所标准化生产管理;淘汰陈旧老化茶所,加大初制所厂房改建、设备更新、新技术运用的扶持力度, 上级政府部门要将茶叶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让更多的茶叶企业能够得到惠农政策的扶持,加快茶叶加工转换升级。

4.4 发展壮大茶园旅游产业,提高茶产业的延伸价值

积极打造茶旅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等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 集聚茶产业、人文历史、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茶园,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宽茶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综合产值。

4.5 实施品牌战略

芒市茶叶品牌众多,缺乏“领头羊”,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边际效应。 只有选取规模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将其重点培育成龙头企业,将品牌培育成龙头标杆,以该龙头企业的品牌为主,统一标签,形成系列子品牌,推动茶叶精深加工升级,真正达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逐步做大做强。

4.6 加大名优特茶的研发生产

一是利用芒市丰富的古茶树资源, 加大对古茶树产品的研发投入, 鼓励当地茶叶企业或引进实力雄厚的茶叶企业对芒市古茶树进行开发和保护,生产高端古茶树茶产品。 二是出台政策,对五岔路乡、芒市镇、勐戛镇、中山乡等高海拔生产生态有机绿色茶产品的区域进行保护, 鼓励企业加大生态有机绿色茶产品的生产规模, 对生产名优尖端茶产品的企业进行项目支持,逐步提高名优特茶产品所占比重,切实优化芒市茶产品结构,提高茶园单产效益,提升茶产业竞争水平,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4.7 加大茶文化宣传

芒市有5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一年中都有自己的节庆日,如德昂族、傣族的泼水节和傣族的傣历新年,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傈僳族的火把节;又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茶文化。 要加强对民族茶文化的研发和投入, 将茶产业振兴与民族茶文化相贯穿,共同抓、共同振兴。 同时,每年结合民族节庆日文化, 选取一种民族节庆日与茶产品交易会共同举办,将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融进,共同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最终使民族文化和茶文化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4.8 筹建茶叶交易市场

积极争取省、州政府的支持,在芒市新建一个全州性的大型茶叶交易市场, 弥补全州无茶叶交易市场的空白,解决茶叶产品市场散、弱、小及各自为阵、自谋出路的状况, 为国内外企业与当地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 引导当地茶叶企业在产品加工工艺水平、管理水平方面不断提升。 同时,充分利用芒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打造成为打开周边地州及国内、国际市场的“快车道”,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推进,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供、销专业化展贸平台和茶文化传播交流中心,进一步推动芒市黄金口岸中心城市建设。

5 小结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把芒市茶园建成布局合理,生态茶、有机茶、绿色茶产品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茶产品效益不断提高,茶旅一体化发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茶产业整体效益得到长足提升, 最终使茶产业成为兴边富民强市,支撑农村发展的强大源头,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芒市茶园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茶文化的“办案经”
周宁生态茶园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