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推动落实河(湖)长制的经验及问题对策

2023-01-04 09:38
南方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凉州区长制河湖

黄 永

(武威市凉州区金羊水利管理所,甘肃武威 733000)

武威市凉州区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凉州区属于温带大陆干旱气候,总面积4 907.1 km2,常住人口88.5 万人,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最短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近年来,凉州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狠抓责任落实,持续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凉州区河湖面貌发生明显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1]。

1 凉州区河(湖)长制工作主要做法

1.1 “五个到位”强保障

1.1.1 组织领导到位

凉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深化河长制、推进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高规格设置区河长制办公室,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主任,区水务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实施高位推动。2017 年3 月,凉州区在甘肃省内率先制定了《凉州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近年来,推动实施了纵向完善区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横向配强联席部门、河(湖)检察长、河(湖)警长等协同力量,即由河(湖)长主导,落实“面”上管理责任;强化联动,推进部门“点”的监管;严格巡查,实现水务全“线”监管。“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了对区内河流、湖库和山洪沟道的齐抓共管、联动施治,形成河(湖)长制落实的“凉州特色”。

1.1.2 责任靠实到位

坚持“河(湖)长抓、抓河(湖)长”,出台巡查监管、保洁绩效考评、工作责任追究等14 项制度,推行河(湖)长述职、暗访暗查、研判转办、督查通报、整改验收等工作机制,确保河(湖)长制落细落实。督促区、镇、村3 级河(湖)长运用省级巡河APP,并分别以每季度(区级)、每月(镇级)、每周(村级)不少于1次的频率开展责任河(湖)巡查;建立凉州区河湖管理信息化监管平台,督促水管单位网格员以每周不少于1 次的频率开展责任河湖巡查。区河长办定期进行后台统计,并适时通报河(湖)长和水管单位网格员巡河情况,有效落实以技术手段促进河(湖)长制责任。

1.1.3 机制保障到位

将河湖治理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每半年核拨一次经费,累计拨付2 500 余万元,专项用于河长制及河湖“四乱”整治;每年召开总河长会议,签发总河长令,推动全区河(湖)长制工作有序开展;推行“周巡查、周反馈、周复查、周报告、周通报、周验收”“六步工作法”“河湖清洁日”等工作方法,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1.1.4 督导考核到位

出台《凉州区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凉州区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十条规定》《凉州区河(湖)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办法,将履行河(湖)长制工作职责纳入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干部考察考核范畴,对河(湖)长制工作实行半年考评、年终考核,并适时开展明察暗访,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倒逼各级河(湖)长和有关部门、单位对责任河湖定期巡、经常盯、从严管。

1.1.5 强化宣传到位

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对河(湖)长巡河履职、“清四乱”等工作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在“凉州区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提升河湖保护知晓度。利用各单位户外电子屏播放甘肃省河(湖)长制公益宣传片;更新河(湖)长制公示牌242块,公布24 h 监督电话及二维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一牌一码”和信息线上管理,使每块公示牌都有“电子身份证”。通过挂横幅、播录音、发传单、推送信息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将每年2 月、4 月、9 月、12 月的20 日确定为河湖“清洁日”,组织干部群众集中整治“四乱”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治河、护河、清河”行动[2]。

1.2 “四个聚焦”抓治理

1.2.1 聚焦“河畅”抓整治

全力推动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整治问题850 起,分类处置各类污染物、废弃物超过2.86万t,拆除涉河厕所、彩钢房、养殖场等违规建筑物超过2.74 万m2,取缔入河排污口10 个,整治乱占河道管理范围等情节较重的事项16 起。通过持续整治,违法建设、乱堆等河湖“久治不愈”的“顽疾”得到彻底整治,凉州区河湖面貌发生明显改善。

1.2.2 聚焦“水清”抓控污

在已设5 个国控和省控断面的基础上,在主要河流增设15处区级水质监测断面,每季度开展一次水质监测,目前各断面均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种植、农家肥腐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逐年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进废旧农膜和尾菜回收处理利用;实施凉州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和凉州城区再生水回用管网及泵站建设项目。

1.2.3 聚焦“岸绿”抓绿化

完成石羊河干流、杂木河等河流沿线造林154.9 hm2,清理沿线枯死树木1.6 万株、更新造林6.1 万株、截杆复壮树木2 万株;实施武威市杨家坝河及海藏河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护坡和河堤外侧护坡种草35.23 hm2,在河道两岸完成生态防护林20.9 hm2,凉州城区“城市绿肺”功能逐步凸显。

1.2.4 聚焦“景美”抓项目

以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海藏湿地公园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同步抓好天马湖长效治理,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启动建设总容积1 998.8万m3的13座调蓄水池,规划建设总容积168万m3的37座田间滴灌蓄水池,有效缓解凉州区水资源短缺和自然降水不均矛盾,提高生态用水调配能力[3]。

1.3 “四个着力”强弱项

1.3.1 着力夯实基础

印发《河湖发现情况报告单》《工作研判转办单》《转办问题完成情况反馈单》《整改问题验收单》,明确了部门、乡镇、水管处所通过日常巡查、群众举报等途径发现问题的处置流程,确保对河湖问题形成闭环管理,及时有效处置;通过现场分界、交接,完成了凉州区各镇河(湖)长管理责任区域划分,建立表册98 份,明确了镇村河湖长管理责任;以河流(湖库)为单元,滚动编制区内主要河流、水库、人工湖的“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方案;全面完成凉州区规模以上河湖管理范围划定,设立界桩3 004 根,标示牌44 块;批复实施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和河道采砂规划,为落实河(湖)分区管控、规范采砂秩序提供了文件支撑;建成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巡河APP、智慧管理平台3 个板块的凉州区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公安部门“雪亮”工程,在凉州区河湖重点区段布设56个监控点位;购置无人机1 架,更新河长公示牌242 块,并实现“一牌一码”和信息线上管理。

1.3.2 着力深入推进节水

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水权水价和水管体制改革突破、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六大节水行动”,走出了一条水资源短缺地区高效节水之路。凉州区用水总量由2015 年的10.22 亿m3下降至2020 年的10.05 亿m3,地下水开采量由3.53亿m3下降至3.36亿m3。同年,凉州区入选水利部《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1.3.3 着力规范采砂秩序

认真落实《水利部关于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通知要求,坚持打管并重、疏堵结合,强化河道采砂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可控。近年来,清理关而不治和许可期限届满的采砂场6家。

1.3.4 着力强化河湖空间管控

严格落实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出台《凉州区实施湖(库)长制工作方案》,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河道采砂等涉河活动的监督管理。开展河湖岸线利用项目整治,严禁非法侵占河湖岸线,排查涉河建设项目259 处,拆除西营河石料仓1 处,整改海藏河王府磨桥等涉河建设问题5起,确保河湖水域面积不缩小,行洪蓄洪能力不降低,水域岸线生态功能有效恢复[4]。

1.4 “四个转变”促提升

1.4.1 监管重点从主要河湖向所有河湖转变

将凉州区内8 条主要河流、4 座水库和2 处人工湖与88 条“小微边”河流(沟道)同等标准开展管护,形成巡查全方位、监管无死角的“责任网”,做到“大河小沟”一起管,从流域根源上解决河湖乱象,确保凉州区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1.4.2 监管任务从“河湖治乱”向“建设美丽幸福河湖”转变

划定河湖管理工作范围,编制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全力开展河湖“四乱”整治等专项行动,从严管控岸线空间;实施金塔河生态防洪治理工程,新建堤防2.54 km,加固堤防6.55 km,整治完成马蹄河道清淤工程3.27 km。2020 年,石羊河示范河湖通过了水利部验收,成为国家首批、甘肃省唯一的示范河湖。

1.4.3 治理模式由静态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系统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区域联动协作,推动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水环境联防联治。

1.4.4 监管方式从单一行业监管向“行业监管+社会监管”并重转变

创新建立“区镇村河湖长+业主湖(库)长+检察长+警长+河湖专家+水管单位网格员+民间河湖长”的“1+N”联防联治模式,镇村负责属地管理,部门履行行业职责,水管单位全线巡查,警长全力护航支持,专家提供施治建议,检察机关和民间河湖长参与监督,落实河湖的立体管护;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引导,积极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监督[5]。

2 存在的问题

凉州区河(湖)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直是凉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客观审视凉州区河(湖)长制推进现状,依然有一些河湖长思想认识有偏差、存在消极应付心理。2)引导公众参与不足。水环境问题不仅与当前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有关,更与个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目前,凉州区河(湖)长制推进已经完成了政府层面的动员,对水环境的治理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还存在不足。3)污染顽疾依然突出。水环境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工作中发现,对水环境问题的整治工作还存在“重过程、轻结果”的思想,人力、物力及资金投入后未能达到最佳效果。4)各方配合密切度不高。河(湖)长制的推行需要镇村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联动发力。但从调研来看,左右岸、上下游的镇与镇之间、镇与部门之间、镇与基层水管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仍缺乏有效协调和紧密配合,联动力度不大,总体上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5)相关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实、抓常抓细机制不完善。

3 对策建议

凉州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河(湖)长制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扛牢河湖治理保护政治责任,巩固创新,努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1)加强河(湖)长制参与对象的主体意识,主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河(湖)长制政策的相关信息,发挥政策执行中的能动作用;提高民众参与意识,调动民众积极性,主动配合政策执行队伍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将监管方式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积极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推动凉州区河(湖)长制工作上水平、上台阶。3)将监管重点从主要河湖向所有河湖转变,对“小微边”河流与主要河湖同频次、同标准开展巡查和管护,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观。4)充分发挥河湖长的协调、指导作用,压实压紧镇村属地管理、有关部门行业监管和水管单位全线巡查责任,使河湖“管、治、保”三位一体责任落到实处。5)为有效推动河(湖)长制发挥效力、落实河长制,需要完善其各项配套机制,逐层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协作联控。要建强护河队伍,提高部门沟通效率,加强考核考察,推动工作绩效与职务晋升、年终考评等的关联挂钩。

4 结语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维护河湖健康、实现人水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凉州区在推行河(湖)长制的工作中,从完善落实河(湖)长制工作长效机制、组织领导、日常监管、巡查整治等方面多管齐下,坚持查漏补缺与跟踪问效相结合,坚持指标约束与明确管理相结合,坚持现场督办与牵头整治相结合,使凉州区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整治,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凉州区长制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武威市凉州区推动落实河(湖)长制的经验及问题对策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河长制推行下鹿邑县城市河道治理和管护分析
陈宗诚作品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专栏约稿( 征稿) 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 征稿) 函
张文作品
张文作品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