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开始“封城闭户”,经济、生产、生活等领域无不受到巨大的冲击。教育行业也不能幸免。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1]。如何在疫情常态化下实现更完善的线上教学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线上教学平台的特征来划分,可将平台分为三类:一是课程资源平台[2],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平台、智慧树、职教云等;二是直播平台,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学习通等;三是实验类平台,如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等[3]。
课程资源平台具备较多的课程资源,课程维护较为方便。使用难度相对较低,教师的上手度高,使用较为熟练。该类平台在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应用较为广泛,但大部分平台都存在使用高峰期并发量受限问题,使得部分功能使用受限。
直播平台作为线上教学的另一块主战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相较于课程资源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同时学生也能够及时与老师沟通。在众多线上教学平台中,腾讯课堂应用较为广泛。开课后教师将课程链接或二维码分享给学生,学生便可快速进入课堂听课。该平台的教学功能较为丰富,有摄像头、PPT播放、音视频播放、屏幕分享四大授课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主动,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
实验类平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综合平台)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在线化。平台依托VR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可以实时、实地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脱离真实设备,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但该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对电子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线上教学中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约有60%的教师未开展过线上教学。一方面,部分教师传统课堂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未把线上教学看作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教学手段[4];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存在技能受限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5]。同时,线上教学会受制于平台功能,有时需要综合利用各个平台的优势,存在平台交替使用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线上教学难度。
大部分教师在组织线上教学时,未能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做针对性的调整,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6]。主要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还是按照线下教学的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讲授。从互动形式来看,依旧采用最传统的提问和作业方式,未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过程参与度低。
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的接受度较高。主要原因是线上教学的学习环境更为轻松自由[7]。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在网络两端,学生的自由度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自觉性较高的学生来说,这种模式能够更高效地获得知识,他们可以在听课的同时查询相关资料,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而对于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就会进入无人监管的状态,产生挂机听课的情况。同时,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对于学习平台也存在和教师相似的抱怨,比如卡顿、功能不便、服务不及时等。
自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以来,各高职院校均积极贯彻落实线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改进”的工作原则,各高校普遍组建了系统化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级线上监控队伍包括校级领导小组、专家督察组、协同工作小组等。重点加强对线上教学纪律、线上教学行为、线上教学质量等的督查。各级线上监控队伍通过网络教学课件的检查和旁听网课等措施,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大部分院校均对网络教学技术团队进行了扩容,新建了网络教学保障团队和线上教学培训及指导组。对内,安排人员实时监测校内平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并拟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异常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对外,积极与线上教学平台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建立线上教学辅导团队,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提供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平台咨询与培训服务,解决教师在线上教学中的平台使用问题,共同助力教师们顺利开展线上教学。
目前,线上教学平台普遍存在可用性、实用性不足的问题。经常出现登录不上、掉线、功能不可用的情况。部分平台如腾讯课堂等直播效果尚可,并发量也能支持,但因为并非教学平台,其辅助教与学方面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总体来看,各个平台有着各自的优势,却不能互通,使得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不停切换平台,导致不便。并且各大教学平台技术支持有待加强,目前普遍较为薄弱,导致教师遇到平台使用问题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自己解决,降低了网络授课的效率。
线上教学之初的最大瓶颈是教师的操作技能欠缺。大部分教师属于赶鸭子上架,“缺少培训”和“学习平台、软件等使用不熟”是共性问题。线上教学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基本的平台使用问题解决了,却有很多教师发现,在线课堂逐渐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网络一端的教师费心费力,而另一端却悄无声息。在线课堂上无法像传统线下课堂一样交流和互动成为线上教学的最大痛点。同时,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未能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还是采用一贯的线下教学的设计方法,教学实施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就表现一般,且家里的学习氛围没有学校好,相比线下规定时间、地点上课而言,线上教学的效果更难保证。不少学生在线上课堂里采用挂机听课的模式,出现“高出勤率,低听课率”的情况。和线下授课一样,教师为保证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会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完成后设置一些问题。但因为是线上教学,学生们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获取到问题答案,造成学生自主思考意识降低,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线上教学还存在教育公平问题。因线上教学对硬件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就会导致部分经济情况、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学生无法获得等质在线教育[8]。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学校对于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和监督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能够及时了解把握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并给予老师相应的指导以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而对于线上教学模式来说,虽然各高校普遍组建了系统化的线上监控队伍,但一时还未形成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案。在线督导往往以学生在线率、任务完成率为指标,而这些数据却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造成教师盲目以提高在线率和任务完成率为目标,导致实际教学效果的下降。
完善课程资源中心,引进稳定、成熟的视频直播和录播服务平台,完成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的衔接,实现平台和学习资源的统一,便于实现“教与学”的大数据信息建立和管理,进而建立更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软、硬件设备投入,拓宽带宽、增加服务器容量、扩容课程平台,保证线上教学的稳定性和易用性。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操作性,规避网络拥堵和平台崩溃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行线上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技能。进一步开放平台课程资源,让教师更方便地获取教学资源,将精力更多地放到教学设计中,促进实现线上教学的变革与创新[9]。教师个人需针对线上教学特点,主动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考虑网络卡顿、学生无效互动等问题,通过优化教学课件、教学互动方式等来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教研团队积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任务,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线上教学效果最优化。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培育工作,着力打造优质的在线精品课程。
充分发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主动让位,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监督者及合作者。通过学习方式的创新,如探究学习、研讨式学习,线上互动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全方位、多视角地利用线上教学中的大数据信息,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并根据数据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建立多渠道督导、立体化反馈机制,实现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督导深入在线课堂一线,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导,定期形成听课反馈,利于任课老师改进。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教学标准,推动在线“教与学”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通过查课、调研、分析教学平台后台数据等方式进行质量监控。持续完善以学习成效为评价重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化水平。通过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授课教师根据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及教学方法,让学校更充分、更及时地掌握线上教学整体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高校和平台运营商共同建立的线上教学辅导团队除了通过远程指导方式提供给教师咨询与培训服务之外,需要充分利用在线直播方式开展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的系统化培训。编写简易操作指南、汇总以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辅助团队还需要制定系统崩溃紧急预案,减少因系统崩溃导致停课、调课现象的发生,实时监控数据流,保障教学稳定进行。
综上所述,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于广大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各大高校本着“停课不停教与学”的指导思想,完成了对线上教学的实践,但在线上教学落实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随着疫情逐渐进入常态化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在线上教学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和改进。要在线上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努力克服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发扬线上教学的优势,为线上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