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及2022年重点任务

2023-01-04 05:14马有祥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马有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北京 100125)

一、 202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

2021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迎难而上,围绕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小,工作举措有力有效,主要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聚焦压实责任,完善制度机制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等机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属地责任。 对问题突出的地区,该约谈的约谈,该通报的通报,督促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针对“瘦肉精”、 豇豆药残等问题,约谈并致信地方同志,提醒重视风险防范,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回应,有力促进了工作。 为推动监管重心下沉,继续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总数增加至437 个; 部署推进乡镇网格化管理,推动实现 “区域定格、 网格定人、 人员定责”,各地积极响应。 为压实主体责任,突出“承诺” 和“达标”,优化升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范围内38万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常态化开具,覆盖率达到65%。 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完成竣工验收,与所有省级平台实现对接,入驻企业达到27 万家。

(二) 聚焦科学适用,强化标准引领在标准制定方面,发布2021 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新增限量2985 项,农兽药残留标准总数超过1.3 万项,覆盖批准使用的农兽药品种和主要农产品,基本解决了有药物登记、 无限量标准的问题。 根据风险评估和跟踪评价结果,对禁限用农药、 停用兽药、 产蛋期不得使用药物,分类制定了限量标准和判定依据。 在标准使用方面,整合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及技术力量,依托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遴选11 个品种、 109 个基地,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打造一批标准综合体,为解决制标用标“两张皮” 问题探索了新路径。

(三) 聚焦消费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新认证绿色、 有机、 地理标志农产品2.6 万个,总数达到5.9 万个,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直接供食用的产品产量超过1.6 亿t; 新发布名特优新农产品999 个,总数达到2227 个。 强化部省共建,推动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 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245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延伸产业链、 完善供应链、 提升价值链,实现产值1658 亿元。 启动 “地标农品中国行” 活动,遴选推介了一批典型案例。 加强“三品” 抽检,撤销不合格产品的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四) 聚焦突出问题,提升精准治理水平针对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 常规农药超标问题,联合6 部门部署开展食用农产品 “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 三年行动。 突出重点品种,实行一品一策。 根据风险监测结果,梳理11 个重点品种,“一个问题品种、 一张整治清单、 一套攻坚方案、 一批管控措施”,实行精准治理。 16 个省份结合实际,增加了治理品种。 针对问题性质,实行分类施策。 对禁限用药物,着力加大监督抽查、 行刑衔接和公开曝光力度。 对常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坚持一手抓指导服务,一手抓上市前抽检,引导生产者科学规范用药。 2021年禁限用药物检出率0.9%,连续3年下降; 11 个重点品种中,8 个品种合格率有所提升,治理见到初步成效。

(五) 聚焦风险防范,优化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农业农村部的农产品风险监测突出保大宗、 保重点,优化调整监测频次和品种,确保了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各省积极争取经费,落实每千人1.5 批次的抽检要求,保证了总体监测力度不滑坡。 风险评估聚焦果蔬超范围用药等重点问题,与有关技术机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获得了一批急需的权威数据,编制了一批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指南,为规范监管提供了有效支撑。 应急处置紧盯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舆情监测,加强举报电话值守,认真核查媒体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从严处置“瘦肉精羊” 事件,督促当地立案查处7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 名。

(六) 聚焦稳产保供,加大农资监管力度联合6 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巡查检查30 余万次,查处问题1.2万个。 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带动各地开展大宣传、 大培训6000 多场次,促进农资产销对接。 严格落实事前审批备案、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把关等监管措施,推动种子、 农药、 兽药、 肥料、 饲料等农资质量稳步提升,有力保障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积极推进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试点,全面退出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生产使用,有力支撑了农业绿色发展。

此外,2021年农业农村系统还承担了北京冬奥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这项重要政治任务。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协调机制,推动建立供应基地“一企一档”、 驻点监管,食源性兴奋剂联合防控、 层层检测把关等制度。 有关省市对北京冬奥组委遴选的基地逐一核查,明确专人驻点,督促落实食源性兴奋剂自检等要求,做了大量工作。

二、 当前工作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容有失。 对标对表中央要求、 人民群众期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 要从思想认识上找差距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一些地方出现了思想麻痹、 工作松劲的现象。 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队伍 “大做减法”。 有的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什么问题,就想过太平日子。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像空气和阳光,用之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 常怀远虑,无论干到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如履薄冰的清醒。

(二) 要从使命任务上找差距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必须保证完成的底线任务。 我国14 亿人口,每天平均消费几百万t 的米面油肉蛋奶鱼菜,即便只有2%~3%的不合格率,绝对数也不容忽视,对具体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的风险。 目前我国通过认证的 “三品” 占比只有11%左右,优质农产品供给也明显不足。

(三) 要从工作举措上找差距在 “产” 的方面,绝大多数小散户,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有的病虫害防控没有合法药可用,农民只能乱用。 此外,有的地方存在农业技术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导致农业投入品经销商虚假宣传、 蛊惑群众。 有的技术规范看起来高大上,但农户看不懂,起不到应有作用。 在“管” 的方面,县乡两级普遍缺人员、 缺经费、 缺手段,很多地方抽样记录靠手填、 巡查检查靠望闻问切。

(四) 要从执行能力上找差距与“四个最严”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有的标准,残留实验数据不全,直接转化国际上的,需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快修订。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要求既查违规用药,也查农资购销流向,既给予行政处罚,也追究刑事责任,但真正深挖到底的不多,也存在有案不移的情况。 有的地方对群众举报一转了之,见不到具体行动,得不到结果反馈。 有的地方,违禁违规用药还很严重,甚至形成了局地小气候,而基层部门未能及时察觉,导致了监管缺位。 有的地方一年到头办不了一个案件,但一举报、 一曝光,问题一查一个准。

三、 2022年工作的重点任务

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和“保数量、 保多样、 保质量” 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保供固安全、 振兴畅循环” 的工作定位,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底线” “拉高线” 同步推,“保安全” “提品质” 一起抓,不断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态势,努力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具体要从守底线、 拉高线、 强支撑3 个层面抓好6 项工作。

(一) 稳扎稳打守底线守住底线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稳而又稳、 实而又实,确保不发生区域性、 系统性、 链条式问题。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2022年是实施 “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 三年行动最关键的一年,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出重拳、 用实招,加大攻坚力度,见到大成效,确保2023年底能基本解决问题。 对禁限用药物,要加大严打的力度。 扎实开展监督抽查、 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强化检打联动,坚持露头就打,发现问题一查到底,严惩重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坚决做到有案必移,对该移不移的挂牌督办。 制作发放挂图,录制发布视频,广泛开展禁限用药物违法警示教育。公布监督执法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违规生产主体。对常规农兽药,要强化严控措施。 加快推进常规药物残留速测应用,出台指导意见和评价规程,征集、 遴选、 推介一批管用的速测设备和产品,引导加强技术攻关,形成比质量、 降成本的供给体系。强化农药销售使用管理,探索在农药销售档案中记录防治对象及保护作物,率先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试点。 加强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建立安全用药定期培训制度,推广重点品种技术性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 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不能将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问题,更不能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2.持续压实三方责任。 首先,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 的作用,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考核是有效的抓手,中央看得很重,要抓紧抓实,借助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 质量工作考核和“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考核机制,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农业农村部围绕重点目标任务,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既看结果,也看过程,把日常工作推进情况纳入考核,坚持真考核、 真扣分,绝不“和稀泥”。 各地要用好中央的考核结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补齐短板、 推动工作; 还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县的考核,层层传导压力、 逐级压实责任。 其次,要加快推进乡镇网格化管理,压实部门监管责任。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推行乡镇网格化管理,就是要通过监管对象清单化、 监管人员职责明晰化,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村组,把教育提醒融入到日常。 要按照掌握情况动态化、 巡查检查常态化、 指导服务精细化的要求,强化乡镇监管服务机构队伍建设。 特别是要结合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支持保障机制,从群众中选用能人和信得过的人,打造一支精干的农安协管员队伍。 最后,要深度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 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到承诺达标合格证,增加 “承诺” 和“达标” 两个词,目的是提醒生产者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把主体责任压得更实。 要围绕扩面和提高含金量,持续强化工作措施。 从激励约束两个方面多想办法,推动应开尽开,做到试行品种范围内的生产主体全覆盖,各批次产品常态化开具。要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衔接,明确承诺达标合格证是有效的质量安全合格凭证,做到农产品入市必查。 与电商平台、 快递企业、 集团采购、 市场协会等加强合作,推动产地直销农产品带证销售。 要大力宣传这项制度,展示经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二) 稳中求进拉高线人民群众对绿色、 优质、 营养、 健康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这是农业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新使命。

1.要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 牢牢抓住标准体系完善和标准实施示范两个环节。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提质扩面、 查漏补缺,再制修订500 项农兽药残留等标准。 强化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衔接,加快完善相关基础科学数据,着力推进特色小宗作物、 小品种动物限量及检测方法的制修订。 构建以安全、 绿色、 优质、 营养标准为梯次的高质量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等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联互通。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 再部署10 个产品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试点,出台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创建100 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试点推出一批企业标准 “领跑者”,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标准有机衔接。 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推进整区域农产品全程质量管控。

2.推进农产品 “三品一标” 发展。 更好发挥农产品 “三品一标”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 “走在前” 的作用。 出台发展指导意见。 推动建立以严格监管的“国律” 为基础、 质量认证的“他律” 与承诺主体的“自律” 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增信机制,推动形成与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 加强绿色、 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和证后监管,对药物残留“零容忍”,不仅不得使用禁用药物,常规药物也不能超标。 一旦抽检有问题,发现一起就撤销一起,并纳入对地方的考核。 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再支持200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培育一批 “乡愁” 产品产业。 探索开展农产品品质评价,加快建立农产品分等分级评价体系,在绿色食品、 地理标志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品质评价,建立农产品品质数据库及应用平台。 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守正创新强支撑重点是持续加强风险监测、 风险评估和追溯管理3 项长期性工作,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 农安信用管理、 新制度机制构建3 项新举措。

1.长期性的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完善。 风险监测重点提高灵敏度,坚持大宗产品不放松,小宗产品不落空,一方面聚焦重点品种,着力提高例行监测的随机性和科学性,保证年度结果的可比性,另一方面针对小宗品种,轮动开展专项监测,做到心中有数。 要构建部省联动机制,推动监测工作全国统筹、 各有侧重、 数据共享。 加强基层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市县两级机构的“双认证” 比例。 风险评估着重提高针对性,针对粮食重金属、生物毒素、 种植养殖跨领域交叉用药等,及时组织风险评估,提出管控建议。 特别是对田间地头果蔬使用防腐保鲜剂等问题,各地要抓紧排查研判,实现风险评估向省一级的延伸。 追溯管理向全产业链拓展,要加强部门协作、 政企协同,探索在学校食堂和农贸批发市场率先开展追溯试点,京津冀、 长三角地区要先行先试。 全面落实追溯“四挂钩” 意见,首先对参展产品进行核查,结果纳入考核。

2.创新性的工作要有突破。 推进信息化监管,要把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作为突破口,这是法定要求,现在用手记,记不全、 临时补的现象很普遍。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买药、 用药、 采收、 检测等信息自动采集、 自动上传,既解放了人力,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开展“阳光农安” 项目的试点,要上下联动,相互借鉴,多方推进。 推进农安信用管理,要加快基础信息归集共享,完善信用档案,把落实法定要求、接受监督检查等信息纳入信用动态评价并加强公示。 依据信用等级探索分类监管,把农安信用和产品抽检、 金融贷款、 品牌认证等结合起来,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 推进新制度机制构建,配合全国人大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的修订工作,审议通过后,及时做好法律宣贯解读工作。 持续开展国家农安县创建,探索开展星级乡镇监管站的创建。 (该文根据作者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发表时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质量”知识巩固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