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进
摘要:目的 观察经结膜入路的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样本,治疗时通过经结膜入路或者做附加外眦切口,在下睑前壁后方局部裸露出脂肪团,对外释放出弓状缘,将眶隔脂肪带蒂转移到睑眶沟间隙且固定在眶下界,对眶隔后脂肪不够者通过移植耳后筋膜进行补充。结果 72例病患术后都顺利恢复,术区未见局部肿胀、感染等异常状况,结膜手术切口均是甲级愈合,未见下睑退缩、睑缘外翻等症状。眼部解剖结构形态显著改善,和治疗前相比观察指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7例眼袋隆起及睑眶沟凹陷畸形现象显著改善;4例双侧,1例单侧依然有轻微脂肪膨出眼袋畸形的问题。结论 经结膜入路进行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手术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膜入路;眼袋;睑眶沟畸形;矫正手术;效果
眼袋会给人一种疲倦、精神萎靡的感受,通过矫正手术能实现减轻甚至是消除。切口入路的选择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主要因素,通常临床针对并发显著的下睑皮肤松弛者,建议其应用睑缘切口入路,其他情况统一使用经结膜入路[1]。睑眶沟显著者通过转移部分眶隔后脂肪瓣的形式去柔化睑眶沟,进而较好的美化下眶睑区域。结膜入路切口增加了眼袋矫正术操作难度,怎样有效改善下眶睑区的形态也是临床医生面对的一大难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均有进行除眼袋和睑眶沟畸形矫正。其中男性5例、女性67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23.17±2.07)岁。经检查后都被确诊成下睑袋并发程度不一的眶隔后脂肪疝出,未见或者合并轻度下睑皮肤松弛;均形成了睑眶沟,存在着骨性眶缘轮廓感。或者并发眶下区发育不充分的情况。
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认知正常,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术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恶性肿瘤且有远处转移者;活动性出血者;拒绝配合及中途退出者等。72例病患均在局部浸润性麻醉下经结膜入路做手术切口,释放出下睑弓状缘、将眶隔后部分脂肪瓣转移到骨性眶缘以及眶下区域且予以覆盖固定。因为眶隔后脂肪偏少,有5例患者把耳后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到睑眶沟。当发现下睑缘横向张力过大而干扰手术正常进行事需另做外眦角附加切口,长度控制在3 mm左右。
1.2 方法
术前在眼眶脂肪膨出或凹陷处做出清晰标记,叮嘱患者闭眼,轻翻下睑缘,裸露下睑弯隆结膜,0.5%利多卡因1~2 ml(添加1:20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在下睑结膜穹隆、眼轮匝肌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头侧缝线进行固定牵引,在确定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以后,在距离睑板下结约2 mm位置、同瞼板长度做出一条横行结膜切口。若探查到下睑缘横向过紧则可以尝试在外毗角维持做长3 mm左右的切口,钝性剥离到弓状弯,切开黏膜层,外露并剥离眼轮匝肌、眶隔前肌直至弓状缘位置,松弛处理泪沟部分(泪槽、眼轮匝肌韧带),分离骨膜表层到眶下缘5~8 cm,将腔隙的剥离宽度控制在1 cm左右,构建出骨膜前袋状间隙,以上过程中不可以暴力操作以防损伤眶下分布的神经血管。拉钩以最大限度暴露出以上间隙,使眶隔松解,缓慢释放出内、中、外这3组脂肪组织,尝试朝着腔隙方向移位,在眶下缘水平处做一条长度适宜的切口,释放出中央脂肪团,适当保留下外侧脂肪团,最后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固定。若观察到脂肪蒂位置显著膨隆,则可以配合使用电刀予以烧灼减容处置。若脂肪量较少,则需要游离移植需要耳后筋膜进行填充,具体是在耳沟贴近耳侧5 mm处切开皮肤3 cm左右,提取相应的两条脂肪筋膜组织2.5 cm×5.0 mm×3.0 mm,在弓状缘的表层完成移植并进行有效固定。针对剥离以后的轮匝肌向上方和脂肪翻转位置表面的眶隔膜进行1~2针的张力固定,借此方式提高睑眶沟处的组织量,精准对合结膜切口,两端经皮连贯性的缝合结膜。
术后24 h内对下睑区域统一进行加压包扎,连续3 d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术后5 d时进行皮肤外取缝线操作。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效果:甲级,伤口愈合良好,未见任何炎症或者化脓反应;乙级,伤口愈合过程中控出现了较轻微的炎症反应,进行抗炎等治疗后伤口负荷正常愈合要求;丙级,局部出现了较显著的化脓、局部坏死等状况,只有通过切开引流或放置引流管等方式排尽脓性分泌物,控制感染问题,控制感染问题,伤口才会缓慢愈合[2]。
(2)眼部解剖结构形态: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术后7 d)采用摄像机拍摄患者的面部(嘱咐患者取端坐位且保持眼视平行于前方),镜头中心处于人正中矢状面,连续拍摄2张,逐一测量睑袋高、睑袋长、泪槽高、泪槽长指标值。
(3)随访3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33.0软件处理数据,分别进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2例病患术后都顺利恢复,术区未见局部肿胀、感染等异常状况,结膜手术切口均是甲级愈合,未见下睑退缩、睑缘外翻等症状。眼部解剖结构形态显著改善,和治疗前相比观察指标值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7例眼袋隆起及睑眶沟凹陷畸形现象显著改善;4例双侧,1例单侧依然有轻微脂肪膨出眼袋畸形的问题。
3讨论
眼袋主要是因为下睑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松弛,或者眶隔由于脂肪肥大而生成的突出囊袋[3]。眼袋经常会出现有外毗鱼尾纹,以致面部出现老化状态,这是个体面部老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年轻群体出现眼袋通常和遗传因素相关,但是下睑皮肤的回弹力较好,无或者稍有下睑皮肤松弛的情况。产生眼袋会呈现给人一种疲倦感,缺乏精气神儿,表现出较明显的衰老面貌。眼袋的成因主要包括三个:一是眶隔筋膜发生退行性改变;二是眼轮匝肌局部松弛;三是皮肤松弛[4]。
眼袋畸形是眼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病症,伴随眼眶周边纤维组织张力的逐渐减退、下睑眶隔局部脂肪向前膨出,就会造成眼袋更加明显。既往国外有学者参照眼袋的症状表现,将其分成以下类型[5]:一是肥厚性眼轮匝肌,下睑缘膨隆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二是假性眶隔内脂肪疝出,其中青年眼袋主要是因为脂肪过多,造成脂肪逐渐发生假性疝出;而对于老年眼袋,主要是因局部支持结构发生松弛造成眶隔脂肪被迫膨出。三是复合型眼袋。伴随眶脂肪膨出、眼轮匝肌张力提高、颧颊局部向后方偏移,睑眶沟形成的风险相应增加。眼袋并发睑眶沟畸形会造成患者面部样貌美观度下降,对正常生活及工作状态均产生一定影响,生活品质下滑。故而,对显著严重眼袋并发睑眶沟沟畸形者,其若能及时接收手术治疗,则能明显减轻或消除眼袋、睑眶沟。
传统去脂肪手术疗效有限,不能显著改善睑眶,沟急性的问题,眼部修复效果整体偏差。而经结膜入路上颌前间隙眶隔脂肪重置矫正术操作时,能在适当保留上颌前间隙眶隔脂肪的基础上,协助患者较为有效的矫正眼袋伴睑眶沟畸形问题。在本次课题研究中,72例病患术后都顺利恢复,术区未见局部肿胀、感染等异常状况,结膜手术切口均实现了甲级愈合,未见下睑退缩、睑缘外翻等症状。治疗后睑袋高、睑袋长、泪槽高、泪槽长测定值分别明显改善,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一致。提示矫正术治疗后患者眼部解剖结构形态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经结膜入路的眶隔后转移填充脂肪的睑眶沟畸形矫正手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治疗手段,以脂肪膨出为主要表现的眼袋并发眶缘轮廓,但是未见下睑皮肤显著松弛的病患是其主要适应群体,进行这类型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5~40岁范围内,准确选择适应证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
将下睑眶隔后脂肪的带蒂转移到睑眶沟间隙主要发挥如下作用:(1)明显减轻或者平复了下睑眶隔后脂肪的膨出情况,和传统去除脂肪疗法相比较,因为前者是采用脂肪瓣的翻转转位固定,故而降低再膨出现象的发生率。脂肪瓣向下翻转操作伴随个体年龄的增加,眶区局部软组织发生下垂,脂肪瓣会出现随之下移的运动趋向,而不是朝向前方膨出。(2)遮盖或“模糊化”下眶缘的骨性标志。单纯的睑眶沟注射移植操作很难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是由于眼輪匝肌于眶骨止点和骨皮韧带上无法由解剖上实现松解,故而无法解除睑眶沟现象。(3)游离移植带蒂脂肪瓣不会出现脂肪吸收现象,故而较为有效地剥离了轮匝肌止点与骨皮韧带,规避两者再次粘连的问题。通过执行以上操作方法,能够将矫正术前的下睑眶表面矢状位的双曲线转变成术后的单曲线,进而明显改善了眶周的倦怠表象。
面对睑眶沟或眶缘骨性标志显著,但是眶隔后脂肪膨出程度不够显著的病患,如果执意进行释放操作,将会造成睑眶沟生成的轮匝肌附着在眶骨纸上,把有限的脂肪释放转移固定于下眶缘,同时提取本体筋膜并将其移植固定于睑眶沟生成的的眶骨处。睑眶沟的释放与预防再次粘连能够较明显地改善眶睑区域的轮廓,特别是在动态表情、眼轮匝肌收缩时下睑平滑度显著增加。针对合并眶前区发育不良者,为其移植上颌骨前壁区的自体脂肪颗粒,能较好的改善睑眶区的轮廓。提取眼袋眶隔后方脂肪并将本体脂肪颗粒移植到睑眶沟,取出较少的脂肪,不适合用在移植方面,如果把原本可以带蒂移植的脂肪进行游离移植不符合医学专业的基本理念。针对下睑缘紧张度相对较高的病患,其紧张度对其术区视野产生很大的影响。术前可以进行指腹拨拉下睑试验,若很难裸露出下睑结膜弯隆,则要改用外毗角的松弛切口。精准地剥离与被转移脂肪的准确确固定对术后眼袋脂肪膨出问题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眼袋矫正手术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术后眼袋处依然存在一定的脂肪膨出问题,并且眶隔后脂肪完全释放松解与可靠就位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主要因素。在面对脂肪过多的病患时,要采用减容措施,适度上提分离以后的眼轮匝肌止点处以及有效固定眶隔脂肪返折处眶隔膜,一方面能够起到强化脂肪固定效果、错位原睑眶沟对应组织等功效;另一方面还能防控发生睑眶沟处,轮匝肌以及骨皮韧带原位粘连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余萍.经结膜入路上颌前间隙眶隔脂肪重置矫正眼袋伴泪沟畸形[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8):20-23.
[2] 王珏,赵思纯,陈廉杰,等.眶隔脂肪瓣矫正下眼睑眼袋合并泪沟及睑颊沟凹陷畸形的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2,28(4):289-291.
[3] 仲元奎,梁方,崔璐,等.西宁地区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联合下眼袋修复术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32):106-108.
[4] 刘婧,邓吉安,夏桂兰,等.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联合眼袋去除术后眼表改变[J].临床眼科杂志,2020,28(4):358-361.
[5] 陈建武,王玉芝,曾东,等.结膜入路上颌前间隙眶隔脂肪重置矫正眼袋伴泪沟畸形[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0,36(5):54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