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涌现“翠亨答卷”

2023-01-03 04:32谭树森刘俊卿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珠江口中山大湾

谭树森 刘俊卿

2021年9月5日,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与深圳南山区遥望

高桥深隧铺展开来,天堑变为通途;各类人才汇聚,增长动能澎湃;深港穗蝉联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经济总量跃上12万亿元台阶……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正在建设 “世界级城市群”的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地处珠江口西岸的中山翠亨新区,正以积极的姿态,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大潮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推动和见证着大湾区全面崛起的非凡历程。

城市群是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相当数量的城市呈现高度集合体的现象,也是城市之间由竞争变为竞合的一体化发展过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深圳等东岸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珠江口东西两岸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状态。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珠江口东岸城市受到资源和空间等因素约束,土地租金高、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凸显。东西两岸资源对接、优势互补,进而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命题。

2022年8月10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市长肖展欣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市调研,并与深圳市委和政府负责同志座谈。

郭文海表示,中山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等方面全面学习对接深圳,坚定不移推进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中山与深圳形成了“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首批就4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共识。

梁克表示,只要是有利于突破瓶颈、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翠亨新区都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向上争取,成为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主战场、主力军。

翠亨新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我们要向深圳学习,拥抱深圳、对接深圳,在深中一体化过程中实现更好发展。”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比如在企业最关心的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和深圳积极对接,现在已经有228项事务可以跨城通办。”

深中一体化,是中山市和翠亨新区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抓手。2021年夏,中山市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翠亨新区统筹全市面积最大的镇南朗镇,对接大湾区产业资源的腹地更为开阔。

十年前翠亨新区成立之时,就被赋予引领中山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的使命。2022年5月,广东省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中山翠亨新区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环湾新区一道,重任在肩。

“翠亨新区要做不是前海的前海。”梁克表示,只要是有利于突破瓶颈、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翠亨新区都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向上争取,从而成为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主战场、主力军。

从马鞍岛上的翠亨大厦远眺,深中通道的伶仃洋大桥蜿蜒而来,宛若蛟龙出海。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将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帶来前所未有的助力。

深中通道将极大缩短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间的距离,深圳和中山之间的车程缩短为30分钟,湾区城市群的人流物流将更为畅通便捷。

作为深中通道珠江口西岸的桥头堡,翠亨新区的马鞍岛将是深圳进入珠江口西岸的第一站。

在马鞍岛东侧紧邻深中通道的地方,一座产业新城正拔地而起。这就是中山和深圳联手打造的湾区未来科技城。“我们对标深圳前海,以高端产业用房、菁英生活空间、滨海配套商业为主要载体。”负责这个项目开发的深中高新公司总经理孙中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21年3月20日,广东中山翠亨新区

深中高新公司是中山翠亨集团与深圳科技工业园合资成立的公司,依托后者在园区建设运营、产业集聚和创新服务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力争将湾区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翠亨新区产业、科研、人才和资本集聚的高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中山翠亨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宜居环境,正在被深圳等珠江口东岸产业所青睐。

上市公司江波龙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存储半导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存储器的生产、测试等业务。江波龙在马鞍岛上投资建设了江波龙电子中山存储产业园。园区自2017年开始施工,第一期已于2019年投入使用,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包括研发大楼、测试工厂以及智能仓储区等。

2017年9月,国源国药从深圳搬迁至位于中山翠亨新区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并取得国家药品GMP认证证书,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不同形态的产品在宽敞洁净的车间投入生产。国源国药总经理谢雁鸣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中山市中医药基础好,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且深中通道即将开通,布局在中山翠亨新区,就相当于布局在深圳,能够共享创新资源。

种种迹象表明,翠亨新区对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城市建设有清晰规划。

翠湖公园和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马鞍岛上的翠湖公园占地约3000亩,中心水域达800亩。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珠江口横门水道西侧咸淡水交汇处,规划面积约625公顷,是珠江流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翠亨新区还计划建设13个特色公园,进一步增加生态景观。“周边环境很好,适合沉下心来做研究。”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21年, 翠亨新区GDP同比增长16.8% ;2022年, 翠亨新区仍然以加速度前行。

多年以来,中山以工业立市,目前一些传统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为此,翠亨新区西片区南朗镇对低效工业园区的改造(以下简称“工改”)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

“以南朗工业园为例,首期项目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园区内有大小超过20个企业和地块,园区亩均产值和税收均低于全市水平。按照计划,南朗工业园整备连片土地之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翠亨新区工改负责人李锋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目前,翠亨新区探索出企业自改、政府(或政府委托国企)连片整备、村企合作等方式,分类施策推动工改。

“通记鞋业”在南朗工业区发展近20年,其所在地块是南朗工业园中为数不多面积超过50亩的工改地块。企业原有建筑主要是楼高只有两层的舊厂房和铁棚简易厂房,在厂房前方,还有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多年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经过积极有效沟通,这家企业近期完成整体搬迁。

据介绍,“通记鞋业”地块现有容积率只有0.28。工改实施后,按高标准厂房最低容积率2.0计算,地块上将新增厂房近6万平方米,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翠亨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不进行改造,继续碎片化发展,我们就会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丧失机遇。”

“改造的目的之一是为承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资源腾出更大空间,导入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李锋说。

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粤港澳大湾区正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翠亨新区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产业布局上,马鞍岛的定位就是科技创新区。”梁克介绍说,翠亨新区主动引进一些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鼓励各类主体创新和进行成果转化。

翠亨新区“十四五”规划明确,重点聚焦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坚,加快相关产业链布局。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山药创院”)是中山市引入翠亨新区的一只“凤凰”。中山药创院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设立的研究基地,旨在建设以创新药物研发、人才培养等为目标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并打造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平台。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上,来自翠亨新区的中山致本医药获得赛事“优秀企业奖”。这家初创企业正是依托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山药创院而设立。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春河于2017年带着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在翠亨新区成立了达石药业。该公司针对癌症疼痛问题进行无成瘾长效镇痛药研发,并已成功进行了多轮融资。

在马鞍岛上,上市公司康方生物投资25亿元建设的康方湾区科技园已进展到第二期,首期产线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2022年6月,这家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新药卡度尼利获批上市,填补了宫颈癌免疫治疗的市场空白。

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翠亨新区和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产业集群的道路上迈进。

创新主体的相互联合与创新要素的市场化联动,往往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深圳最大的优势是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梁克表示,“翠亨新区与深圳的一些创新平台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通过他们牵引来进行创新。”

创新永无止境。2021年,翠亨新区GDP同比增长16.8%;2022年,翠亨新区仍然以加速度前行。

五桂山香播万里,伶仃洋千帆竞渡。中山翠亨新区,满载希望,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珠江口中山大湾
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从珠江口到大屿山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历史上的“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