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凤 张梦婕
摘要:“四史”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资源,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联系密切,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融入路径上看,首先是明确“四史”教育内容,找准融入点;其次是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四史”教育入脑入心;再次是构建“三融”模式,推进“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路径:“四史”融入“纲要”课的课堂教学,“四史”融入“纲要”课的线上学习,“四史”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校;“四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融”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025-0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好党史故事的探索与实践”(JXJG-21-4-22);江西财经大学教改课题“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好党史故事的探索与实践”(JG2021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青年需要学好的“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政课中兼具政治性和历史性的课程,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将“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对于加强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学习,注重从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注重借鉴世界历史中的先进文化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什么历史”“怎样学习历史”等问题发表重要论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青年大学生要学好“四史”,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教育。
首先,“四史”教育是历史观、方法论的教育。“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四史”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唯物史观,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并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论调。
其次,“四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思想理论、历史经验和革命精神。“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不懈奋斗史,是对全社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大学生通过“四史”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历史抉择等的鲜活素材,能感悟理想信念的精神伟力,向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致敬,从而筑牢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思想理论创新应贯穿于“四史”发展的始终。中国共产党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形成了既有时代特点,又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理论,“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樣与时俱进把思想理论创新发展得如此丰富系统,这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奥妙所在”。所以,学习“四史”中的思想理论和理论创新的途径和方式,对于高校做好当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的突出作用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四史”教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把握历史规律。我们党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四史”教育,就是要推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传承革命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再次,“四史”教育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应抓住重点、难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历史,从时间长度上说是100年的历史,重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有哪些经验启示。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时间长度上说是70多年的历史,其重点是新中国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全面小康的国家。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从时间长度上说是40多年的历史,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创和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传播发展的历史,是贯穿于其他“三史”的,从时间长度上说是500多年的历史,重点是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从理论变为现实。大学生要把握“四史”教育内容及内在相互联系,就要树立大历史观,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抓住“四史”中各自的核心内容和难点部分,在理论阐述、案例选取、事实呈现上直击重点、破解难点。
1.挖掘地方革命先辈、行业先进模范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四史”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与之密切联系的素材和案例,高校可以选取革命先辈、英雄模范践行初心使命的事迹作为“四史”教育的鲜活案例,分析阐释革命先辈、先进模范的初心是什么,又是如何在艰苦环境中践行初心的。这样既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够使大学生切实领悟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魅力,坚定理想信念。
2.挖掘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发展史中所蕴含的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高校要结合“四史”教育内容,以小见大,以微观视野透视宏观社会,运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各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历程,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和某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及其重要活动图谱,正确把握其主流和本质,继承、发扬其中所蕴含、展现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3.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行业产业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
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都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而英雄模范是革命精神的鲜活案例,也是一个时代最闪亮的坐标。“四史”教育要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就要挖掘“四史”中的英雄模范,凸显他们胸怀天下、舍生取义、扭转乾坤、凤凰涅槃的气概和力量,发扬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身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传颂他们的非凡事迹,使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要做到全面、系统、全过程式的融入,不僅在课堂教学上融入“四史”重点难点相关内容,还要在线上课程学习中融入相关网络教学资源,更要在实践教学中安排相关的实践主题,由学生完成和提交相关的实践报告。即要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课堂教学、线上学习、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的“三融”教学模式。
1.“四史”融入“纲要”课的课堂教学
“纲要”课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0多年的历史,主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讲清楚“四个选择”的问题,而“四史”构成了其中的重要单元和核心内容。因此,高校要探索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形式,在把握“纲要”课主题和主线的前提下,围绕“四史”教育的核心内容开设若干专题。如可以在讲授“纲要”课内容的前提下,对涉及“四史”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等问题开设相关专题。
解决大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是“纲要”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下,高校可以开设若干专题。例如,“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可以开设对接“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专题,如“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专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发展阶段、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进行讲述,厘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传入中国后的发展轨迹。对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可以开设对接“党史”的相关专题,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专题,对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如何探索和开辟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党从成立到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应对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实现逆境重生、以弱胜强。对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开设对接“新中国史”的相关专题,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和曲折”的专题,对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遇到了哪些风险和挑战、是如何应对的、取得了哪些成就、遭遇了哪些曲折等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家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尝试,分析该时期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曲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全面客观地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对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一问题,可以开设对接“改革开放史”的相关主题,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与经验启示”,对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怎样进行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改革开放有怎样的经验启示、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讲述,分析改革开放的原因、过程、成就、经验与启示。教师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围绕“四史”核心问题进行问题提炼、专题设置,每个专题下设若干小问题,形成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既突出了课程的思政性质,又增强了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2.“四史”融入“纲要”课的线上学习
线上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因此,高校要以教育部《“四史”大学生读本》为依托,以“四史”教育主要内容为主干,拓展行业史和地方红色文化史相结合的线上资源。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该校是一所财经类高校,所以要建设以经济行业史和江西地方红色文化史相结合的“四史”教育资源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分别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并挖掘经济行业和江西地方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要融合经济行业和江西本地的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体系化的线上资源平台和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开展“四史”实践活动以及各专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线上资源服务。
在线课程内容大致从以下几方面设置。(1)“四史”。制作“四史”慕课,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以重要的历史节点、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的会议活动、重要的红色文献为主要内容,设置问题导向式的专题教学内容。各个专题学习时间不超过10分钟,既能够独立成章,又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要问题,以利于开展针对性的线上学习活动。(2)经济行业史。江西财经大学以经济、财政、会计、统计、金融等专业为主要特色,“纲要”课教师要注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集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的前提下,以“四史”教育为主导,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大类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设置系统化的线上专题教学内容。(3)江西红色文化史。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纲要”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江西的红色文化史,以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在江西本土的重要事件(如八一南昌起义、三湾改编等)、重要活动(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央苏区的发展等)、重要人物(如方志敏、李文林等)、重要实物(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等为主要内容,围绕“四史”教育,设置分时期、分版块、分类别的线上专题教学内容。
3.“四史”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纲要”课教学的课外延伸,是拉近“四史”教育与学生间距离的重要步骤,有助于学生直观而深刻地理解“四个选择”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问题。
(1)基于江西地方史中的优秀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活动。“纲要”课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重要会议会址,参观中国革命在江西的重要纪念场所;组织学生采访在世的抗日战争英雄、抗美援朝英雄等,寻访革命家属和后代,聆听红色故事,搜集一线素材;组织学生阅读或查阅、收集、整理红色文化史,挖掘红色历史资料,编撰相关的红色故事,通过故事编写、讲解视频录制等多种方式,讲述身边的“四史”故事,传承家国情怀,强化“在场意识”,理顺“叙事逻辑”,增强“青年担当”。(2)基于经济大类行业、财经产业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的实践活动。“纲要”课教师可结合本校的财经特色,组织学生在假期返乡期间,结合所学专业,调研家乡与“四史”相关的重要人物、事件、纪念地等,搜集整理经济、财经类史料,如工业史、财政史、经济史、金融史等实物或故事,用大历史观的视野观察分析中国经济中的某个行业和领域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转变轨迹、丰硕成果及其成功原因,写调研报告,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到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这样,能让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从自己的专业领域,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课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主渠道,探索“四史”教育有效融入“纲要”课的路径和方法,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四史”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在明确“四史”教育内容、找准融入点、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实践教学的“三融”模式,这有助于高校建立“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长效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4]齐彪.从历史走向未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与“四史”学习[N].光明日报,2020-08-07.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Path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Fengfeng, Zhang Mengjie
(College of Marxism,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four histories"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tory" cours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utline" course),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the "outline"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path, the first is to clarify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four histories" and find the right integration point; secondly, we should combine loc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ies" into the mind and heart; the third is to build the "three integration" model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the "outline" teaching path: "four histories"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outline" class, "four histories" into the online learning of "outline" class, and "four historie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outline" clas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fourhistories"education;outlineofmodern Chinesehitory; "threeintegration"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