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静,许 媛,夏秀娟
外感发热为小儿常见疾病,与细菌、病毒等病原菌感染相关,会引起咳嗽、咳痰、发热、喷嚏等,病情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会引发高热昏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2]。传统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结合心理、生活等方面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体温,但缺乏针对性,退热效果有限。中医认为发热由体内阴虚内热、风寒邪气入侵、内热不散引起[3-4]。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拿手法可起到清解邪热作用。循经刮痧以面刮法、点刮法刮拭患儿特定穴位,具有调整阴阳、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等作用[5-6]。鉴于此,本研究对外感发热患儿采用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外感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12(8.51±1.1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16(10.05±1.73)h。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12(8.53±1.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16(10.07±1.69)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K201914。
1.2 纳入标准 ①外感发热西医诊断符合《儿科学》[7]中相关标准:体温升高,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伴有咳嗽、咯痰、喷嚏、恶寒、寒战、口渴等症;②外感发热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相关标准:发热,少汗,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咳嗽,流黄浊涕,口干渴,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③患儿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②为过敏体质或合并皮肤疾病;③存在严重营养不良;④存在出血倾向;⑤临床资料不完整。
1.4 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退热、抗病毒等常规药物治疗。
1.4.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时刻陪伴在患儿身侧,鼓励其完成相关检查,若出现不配合、哭闹等情况,可通过抚触、讲故事等方式进行安抚,也可利用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使其配合治疗。②生活护理:患儿发热期间易出汗,护理人员需及时帮助其更换衣物(选择纯棉质地);若患儿体型较胖,可利用温水帮助其擦拭皮肤,防止流汗过多刺激皮肤。③物理降温:患儿持续高热易引发惊厥,可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以尽快降温,预防并发症。④补液护理:患儿高热易于出汗,体液丢失较多,可给予适量淡盐水补充液体,防止引发休克。
1.4.2 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结合循经刮痧护理。①穴位按摩:按摩太阳穴,以双手拇指指尖轻轻按揉患儿双眉梢后凹陷部位,每组30次;按摩天门穴,双手拇指交替沿直线由患儿双眉中部向前发际线直推,每组30次;按摩天河水穴,以食指、中指指腹沿直线由患儿腕部横纹向肘部横纹推拿,每组200~300次;按摩清肺经穴,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向上旋推患儿无名指掌面,每组300~400次。以患儿微微出汗为宜,每天1次或2次,持续3 d。②循经刮痧护理:选择经络,穴位选取足太阳膀胱穴、大椎穴、华佗夹脊穴至肩髎穴。刮痧:面刮法,即辅助患儿取俯卧位,充分裸露背部皮肤,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在患儿背部皮肤处涂抹适量甘油,右手持刮痧板,左手将刮痧部位皮肤绷紧,沿经络走向、肌肉走形刮拭患儿上述穴位区域皮肤,力度需保持轻柔(以患儿耐受为宜)。刮拭长度为5 cm 左右,每次30刮,至患儿皮肤红紫。点刮法,即在患儿背部皮肤处涂抹适量甘油,左手将所刮皮肤绷紧,右手持刮痧板(与患处皮肤成45°),沿督脉走向(自上而下)刮拭患儿大椎穴、风池穴、风府穴等,力度需保持轻柔(以患儿耐受为宜)。刮拭长度为3 cm 左右,每次30刮,至患儿皮肤红紫。③刮痧后护理:对刮痧部位进行清洁,要求患儿卧床休息,告知患儿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避风、保暖),饮用250 mL温开水。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干预护理前、干预3 d后评估两组患儿咳嗽咳痰、恶寒、喷嚏、鼻塞流涕症状缓解情况,重度评9分、中度评6分、轻度评3分、无评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体温变化:干预护理前、干预3 d后检测患儿体温,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该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重测效度为0.864,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部分满意。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温情况比较 单位:℃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1 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够改善外感发热患儿中医证候 外感发热为临床急症,加之患儿年龄较小,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抵抗力差,难以较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持续发热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9]。因此,临床治疗期间还应辅以护理干预措施,以增强退热效果,尽早降低体温。中医认为外感发热由六淫邪气、温热疫毒入侵所致,患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加之寒温不能自理,故易感外邪,出现恶寒、发热、咽部充血等症状,临床护理应注重疏风、退热、解表[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咳嗽咳痰、恶寒、喷嚏、鼻塞流涕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分析其原因为循经刮痧、穴位按摩护理可有效解除患儿肌肉紧张、筋脉痉挛,促进气血流动,增加组织血液流量,进而起到活血化瘀作用,并利于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恶寒、鼻塞等症状[12-13]。
3.2 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够降低外感发热患儿体温 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主导,给予患儿心理、生活等方面照护,并采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退热方式,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但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患儿多方面护理需求,应用效果受限[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体温低于对照组,提示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外感发热患儿体温。其原因为穴位按摩对患儿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包括天河水、天门、太阳穴等,通过经络传导、运化,影响脏腑、中枢神经,并激活自身调节能力,可达到阴阳调和、驱邪扶正、解表清热等效果,有效改善发热症状,并能够增强患儿免疫力,避免体温反复[16-17]。循经刮痧依据中医理论,采用刮痧板于患儿特定穴位实施面刮法及点刮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等作用,并可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加快血液循环,起到解表清热、逐邪外出之效[18-19]。
3.3 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原因为穴位按摩与循经刮痧联合进行,可从多方面出发协同调节患儿身体机能,增强退热效果,加快患儿症状消退,促进病情改善,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20-21]。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等局限性,临床尚需加大样本量,深入分析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外感发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够增强外感风热患儿退热效果,促进体温降低及临床症状改善,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