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坚
感染性休克在我国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临床症状有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若治疗不及时,则容易诱发多个重要器官功能异常,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目前,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对疾病进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从临床实践中得出,长时间进行单一药物治疗,不仅会使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性,还会使不良反应风险提高,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探寻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强化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康复。感染性休克中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的效果更理想,且该疾病的表现为全身炎症、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病情加剧[2]。因此,在治疗上可针对该方面予以患者针对性的药物。血必净对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对机体免疫力进行调节;乌司他丁属于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对炎性蛋白酶进行抑制,以此发挥抗炎作用[3]。鉴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象,分析在其治疗中联合采用血必净、乌司他丁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1)纳入标准:①与文献[4]《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关于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相符;②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③收缩压在90 mmHg以下,或在原有收缩压的基础上下降幅度在40 mmHg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1 h;④患者及其家属已了解相关情况,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2)排除标准:①对本次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②肾、肺和心等重要器官存在器质性病变;③存在吸烟或吸毒史;④属于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按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61例)和研究组(59例)。参考组:男女患者分别36、25例;年龄25~63岁,平均(45.38±8.79)岁;病程1.5~4年,平均(3.02±0.24)年。研究组:男女分别有35、24例;年龄24~66岁,平均(45.89±9.01)岁;病程1.7~3.6年,平均(3.09±0.36)年。参考组和研究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批通过本研究。
两组在入院后均接受辅助通气、吸氧、维持水电解质、止咳化痰、维持酸碱平衡和适量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同时根据血培养结果予以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参考组予以血必净(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33,规格:10 ml/支)治疗,将血必净30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混合,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1次/d。研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2,规格:2.5万单位)治疗,将乌司他丁20 000 U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混合,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2次/d。血必净治疗方式与参考组一致。两组持续治疗7 d。
(1)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测定的体循环阻力(SVR)、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O)水平变化情况。(2)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分别在清晨收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根据3 000 r/min离心转速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从南京信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入试剂盒。(3)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B型尿钠肽(BNP),检测方法为荧光免疫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CO、CI、SV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O、CI水平均低于参考组,且SVR水平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CO(L/min)CI[L/(min·m2)]SVR(dyn·s/cm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考组(n=61) 7.88±0.48 4.89±1.12* 7.87±1.56 5.18±1.25* 1 014.28±96.34 1 166.87±89.33*研究组(n=59) 7.99±0.32 4.32±0.89* 8.04±1.59 4.58±1.24* 1 013.25±98.88 1 219.74±86.55*t值 1.472 3.080 0.591 2.639 0.058 3.291 P值 0.144 0.003 0.556 0.009 0.954 0.001
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ng/L,(±s)]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ng/L,(±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IL-6IL-8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考组(n=61) 205.24±10.97 153.26±9.36* 145.46±24.09 117.26±20.58* 60.89±8.31 26.74±6.61*研究组(n=59) 205.13±11.01 146.83±10.26* 147.18±25.46 107.84±13.54* 61.34±9.41 23.51±4.06*t值 0.055 3.589 0.380 2.952 0.278 3.213 P值 0.956 0.001 0.705 0.004 0.782 0.002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水平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NP水平比较[pg/ml,(±s)]
表3 两组BNP水平比较[pg/ml,(±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参考组(n=61) 5 030.29±93.51 4 032.88±84.58*研究组(n=59) 5 030.24±78.55 3 989.13±67.36*t值 0.003 3.128 P值 0.998 0.002
感染性休克是指患者体内存在病原性微生物感染,并引起炎症介质释放,使炎症反应遍布全身。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机制为炎症反应,病灶可累及多个系统组织,如盆腔、胸腔等,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多个重要器官功能异常,且部分患者还会有组织灌注不良等情况发生,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目前,临床治疗中予以患者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可使其复苏,但其基本生命体征、相关临床症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此时严重的病情依然威胁着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指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其炎症反应越剧烈,则其病情越严重,且该疾病对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6-7]。鉴于此,对于该疾病,可从减轻炎症反应、控制感染、稳定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干预,属于治疗的关键所在。
从炎症因子评价角度,IL-6、IL-8、TNF-α可将患者全身感染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缓解情况真实反映出来,经研究结果分析发现,联合应用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其IL-6、IL-8、TNF-α水平均优于采用血必净治疗患者。从该结果可知,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点,可在炎症反应中进行多靶点阻断:乌司他丁属于多酶抑制剂,从人尿液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可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将瀑布级联反应破坏,促使炎症细胞的激活被阻断,进而让炎症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被控制,以此减轻炎症反应[8]。血必净具有抑菌杀毒、清热解毒之效,其可让毒素水平降低,使机体内的毒素被清除,进而将抗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关研究指出,在引起心肌损害和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中,炎症反应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IL-6、IL-8、TNF-α主要是从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合成分泌而成,具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这些因子也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重要介质,同时炎症介质可让补体系统激活,氧自由基的释放含量增大,使心肌、肾损伤加剧[9-10]。经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发现联合应用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其BNP水平优于采用血必净治疗患者,从该结果可知,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可降低BNP水平。这主要是因为血必净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尽可能对机体炎症水平发挥抑制作用,进而让对心肌功能的保护达到“最大化”的目的[11]。
从血流动力学评价角度,感染性休克发生后,患者的CO、CI水平升高,而SVR降低,这是因机体心脏排出量不断变大,且阻力缩小所致。经研究结果分析发现,联合应用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其CO、CI水平、SVR水平均优于采用血必净治疗患者。在崔青松[12]的研究中,予以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其CO、CI、SVR水平均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虽然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与本次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也可表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这主要是因为乌司他丁对多种蛋白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使其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维持稳定,进而有效控制溶酶体酶的活性及释放过程,阻断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预防休克恶性循环,最终微循环得以改善[13-14]。血必净作为一种中成类药物,由红花、当归、赤芍等药材构成,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A,将其应用于感染性休克中,可改善外周血管功能,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缓解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使氧供需保持平衡[15]。此外,可对机体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降低心肌损伤程度,恢复患者心功能。因此,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促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与常规单纯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相比,联合应用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可让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趋向正常范围,减轻炎症反应,降低BNP水平,使患者心肌损伤和肾损伤情况得以改善,促进机体康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