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林(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 301600)
中风也被称之为卒中、脑中风,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致死率。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属于高发群体,一旦中风发作,病情会快速发展,无论患者属于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患者都有极高的概率出现失语现象。患者失语病症如果无法得到治疗缓解,会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不仅语言表达效果会明显降低,患者的听、读、写以及认知和感知能力也会下滑。目前临床医学角度对于中风后失语症并没有比较好的药物治疗方案,除了治疗原发病,最为关键的康复治疗手段就是利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与治疗。
从中医药学角度对中风后失语症进行分析论证,可以发现该病的发病机制符合中医“风火痰瘀论”,不仅有可能由于其中某个病症单独引发失语症,也存在联合致病情况,比如:由于“血瘀证”引起的脑梗死,在中医角度属于“瘀血阻络型”病症,其主证的临床表现就有可能出现中风后失语症[1]。中风后失语症的患者心肝脾肾等器官经脉经络已经被“风火痰瘀”破坏,出现了脉络不通、气血不畅,从辨证角度来看,“心气不通”则“舌神失治”,进而患者出现了失语、语塞、舌强、言语不利。脑部神经系统和经络关联身体各个组织器官,脑部神经不畅、脉络淤阻则血不通、气不畅,进而引发“风证”、“火证”、“痰证”、“淤证”,经脉阴虚、肝肾两虚,进而引发神志不清、失语[2]。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则可以疏通经脉,打通已经淤塞的心脉和气脉,修复已经受损的脑部神经元,抑制脑神经凋亡、促进新细胞的增殖,疏通瘀滞的脑部血管,提高血流量,使患者已经失调的语言功能区尽快恢复到原有状态[3]。
2.1 头针疗法 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应当先从中风发病机制角度入手。中风的主要病症是“血瘀证”。“血瘀”会导致患者头部神经系统受损、经脉不通、气血阻滞[4]。“脑为元神之府”,所有人体神经和经脉都会上行至脑部,因此,在采取“头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时,主要目的在于疏通头部经络、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恢复脑髓气血、保证血管血流通畅,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5]。通常情况,会选择失语症患者神庭、百会、语言区等穴位,刺激穴位和皮下血管神经,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效果,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脑部皮质电活动,促进脑部神经系统兴奋反射和语言功能区功能尽快恢复至正常状态[6]。一般情况下,头针疗法都有比较显著的康复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接受头针疗法后都能够促进语言功能顺利恢复,受损的脑部语言功能区侧支循环也能够尽快完成构建,但也有部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及时调整针灸治疗方案。陈柱[7]等的相关实验研究将头针应用于中风后出现失语症患者的治疗中,并对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时的大脑恢复机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头针的实施区域、实施方式以及疗效,得出了头针在实际中风失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选穴较为精准且操作更为灵活,且有其他的相关研究表明了这一治疗方式有助于左额枕下束、左下纵束等相关促进患者语言表达功能连接的加强,促进了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更好的恢复,证明了头针在实施失语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所获得的显著疗效,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也要考虑头针的实际疗效获得与患者病灶部位、大小、病程以及失语严重程度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并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使得头针治疗更加的精准,保证治疗的效果与质量。
2.2 舌针疗法 很多中风患者之所以出现失语症,主要是由于舌头语言功能出现障碍,比如,口舌㖞斜、舌位不正等现象,这样便会导致患者的语言功能受限,进而出现表述不清、表达不畅[8]。舌头与五脏六腑都有着紧密联系,选择舌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对中风后失语症患者的心、肝、脾、肾等脏器出现的病理性病症进行辅助治疗。采用舌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疏通与舌头相连的经脉,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语言功能[9]。通过针灸对舌头根部金津、玉液以及下颌部左右廉泉穴等穴位进行针灸,不断施加穴位刺激,提高舌头神经系统的兴奋反射,疏通舌头经脉经络以及神经末梢,恢复气血供应和活动能力,比如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开窍益智”的功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和重建。鲍文[10]等的相关实验研究将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了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语言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脉针刺联合舌三针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CRRCAE评分、CFCP评分、失语商以及N2、P300潜伏期、P300波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进一步表明了对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来说,督脉针刺联合舌三针辅助语言康复训练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对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调节了ERP潜伏期以及P300波幅,证明了舌针治疗的临床效果。
2.3 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也是目前中医学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常用手段,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通常会与传统药物联合应用[11]。体针与其他针灸治疗相比,所选择穴位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既不像头针治疗仅从头部选择相关穴位进行针刺,也不像舌针从舌头的相关穴位实施针刺治疗,而是从整个身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体征来选择治疗的穴位,使得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患者的实际治疗反馈情况来看,体针疗法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适应性高等突出优势,患者在接受体针疗法后,失语症得到比较好的缓解[12]。通常情况下,会对患者的人中、百会、水沟、极泉、廉泉、合谷、内关、太冲、风池、太溪、曲鬓、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对由于脑出血或者脑梗死而引起失语症的患者比较有效[13]。
对患者采取体针疗法进行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缓解中风患者身体出现的风痰闭阻、肾精不足、肝气郁结、血瘀阻络等病症,加速气血流转,确保气血可以顺利达到脑部[14]。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选择合适的主穴和配穴[15]。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需要首先判断患者是属于哪种病症引起的失语,确定主穴穴位,随后再根据辨证选择合适的配穴,这样才能实现辨证治疗,从而提高失语症的治疗效果[16-17]。比如,如果患者辨证属于“风痰闭阻”,则考虑丰隆穴;如果患者辨证属于“血瘀阻络”,则考虑增加血海穴[18]。此外,体针疗法不仅可以专门治疗失语症,对于中风患者其他病症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疏通身体经脉[19]。
2.4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不仅是中风及其相关病症,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电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20]。电针疗法主要是对入穴后的毫针接电,通过电针治疗仪传输电流,从而对患者的穴位产生电流刺激,能够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刺激受损的经络,促进大脑皮层应激反应,调节组织营养代谢,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并加速血液流动,辅助气血上行,增加神经细胞活性和增殖量,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目的[21]。无论从理论治疗还是临床实际治疗情况来看,电针治疗总体效果都要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方法,这可能与电针治疗仪输出的电流刺激和调节受损的脑部语言功能区神经系统有直接关系,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从而恢复脑部语言区的原有语言功能。汪瑛[22]等人的相关实验研究将接受中风后失语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Schuell针刺法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Schuell针刺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头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同时,干预后两组患者自发谈话、复述、理解以及命题等相关内容的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得分上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全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相关指标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与对照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得出了在中风后失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电针配合Schuell针刺法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Schuell针刺法,且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电针在中风后失语患者中的显著应用效果。
2.5 联合针灸疗法 部分中风后失语症患者病情较重,单纯的针灸治疗已经无法彻底根治患者失语情况,为此,需要采取联合针灸治疗方法[23]。
首先,针药结合治疗。针药治疗主要分为穴位注射疗法以及穴位敷贴等方法。穴位注射主要是将甲钴胺注射液注射到相关穴位中,起到辅助针灸治疗的作用。甲钴胺注射液具有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功能,非常适合治疗失语症。而穴位敷贴疗法则是可以在针灸前后,在穴位上贴敷当归、红花、黄芪、桃仁、地龙等中药药物,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通脉之功效。赵丹丹[24]的相关实验研究将80例老年中风后失语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联合自拟解语汤治疗,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其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2.5%相比明显较高,得出了对于老年中风后失语患者来说联合运用针刺与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治疗、恢复的结果,这一实验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证明了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来说,针药结合治疗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予以广泛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其次,可以采取针灸和常规复健联合疗法。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及时开展语言复健训练,比如:口语训练、发音训练、阅读训练、表达训练、交流训练等,可以通过患者阅读准确性、阅读速度、自述与复述等方面的效果判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范秋玉[25]等的相关实验研究将中风后失语患者8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将患者均分成康复组与联合组,其中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康复治疗,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75.61%,联合组患者显著高于康复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命令、复述、理解以及谈话等评分与康复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显著,同时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中精神状况、心理、生理职能评分与康复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结论为在中风患者的治疗中联合运用针刺与康复训练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表明了针灸和常规复健联合疗法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来说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予以临床推广。
中风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极高的发病几率,属于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症,虽然中老年群体属于高发人群,但是近几年中风发病群体逐渐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中风后失语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语言中枢神经元受损,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患者与他人交谈时,普遍存在反应迟钝、语言障碍、表述不清、字词句失认失用。目前,针对中风后失语症并未有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很多西药和中药主要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中医针灸疗法对于中风后失语症有比较突出的治疗效果,为了确保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应当根据患者病症轻重程度以及临床失语表现,辨证选择针灸治疗穴位,以舒筋通络、理气活血、改善神经组织循环效果、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为主要治疗机理,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