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荷娟
(西峡县水利局,河南 西峡 474500)
西峡地处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全县辖1乡15镇3个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7万,总土地面积3 454 km2;森林覆盖率达76.80%以上,是全省林业第一大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面积3 131.56 km2,是水源区面积第一大县。
“十一五”至今,西峡县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项目,累计投入专项治理资金2.20亿元,完成黑虎庙、孔沟、木寨、银寺沟等68 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任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1 668.10 km2下降到931.18 km2,极大改善了县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提高了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西峡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及“仲景百草园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①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把预防水土流失放在首位,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将新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强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改善生态修复。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统筹山洪灾害和重要水源区面源污染开展综合防治。②因地制宜、科学配置。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以径流调控为主线,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配置工程、植物及保土耕作措施,实现集中、规模及连片治理。上下游兼顾、沟坡兼治,疏堵结合,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立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综合防治体系。③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安排重点规划项目,优先开展水土流失严重、急需治理区域的水保工程。④政策引导、公众参与。政策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和治理。探索完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土地、林业产权流转机制及治理开发成果巩固机制,发展生态产业。
2.2.1 强化组织领导,聚力生态建设
以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地为抓手,立足“一河清水永续北上”的工作大局,扛起县域肩负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确立生态经济化理念,坚持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西峡县专门成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委员会,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
2.2.2 坚持规划引领,着力科学化治理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原则,编制完成《西峡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对全县水土流失分区划片,严格按照规划逐区、逐片、逐流域实施治理,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2.3 从县域县情出发,实施特色生态建设
西峡县坡地面积302 666.67 hm2,占县域总面积的87%。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县域发展理念,“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把水土保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流域现情及功能定位确定其发展方向,探索实施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及旅游开发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实现工程项目上马一处、荒山治理一片、产业兴起一群,凸显了水保治理与产业发展、水质保护、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
2.2.4 拓宽投资渠道,采取多元化投资
为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增加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入。一是以水利项目为主体,争取资金投一块。近年来,西峡县共争取上级水土保持项目专项资金1.65亿元。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也共同参与建设,用在水土保持上的项目资金突破了1亿元。二是以地方财政为配套,不遗余力补一块。西峡县地处秦巴山区的贫困带,但不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地方配套上没有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县委政府为了保障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实施,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8 651万元,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以承包流转为手段,农民合作建一块。田关乡景龙合作社对孙沟村200 hm2荒山荒坡进行综合治理,投资4 000余万元建成了李、杏、核桃综合种植基地。
2.2.5 注重建后管护,实施长效管理
一方面,建管并重,完善经营管理。《西峡县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办法》《西峡县水土保持工程移交管护暂行办法》明确以行政村为单位“谁受益、谁管护”,将建成的水土保持工程移交给当地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对管护情况监督,管护资金由县、乡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此举基本解决了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护难题,确保了水土保持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另一方面,治防同步,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重点工程建立群众“直接参与建设、全程参与监督、主动参与管护”的工程建管一体化模式,聘请了水保监督员和联络员,建立起县、乡、村、企四级水土保持监督网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土保持工程的行为,巩固了治理成果。目前,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超过71.90%;坡度25°以上陡坡耕地禁止开荒,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林草保存面积26.35万hm2,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6%。
2.2.6 坚持大力宣传,营造全民化氛围
运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广大干群、社会各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西峡电视台开辟了《今日水利》专栏,全过程、全方位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跟踪报道,营造了全民参与支持水保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水土保持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重要抓手,西峡县委县政府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历来高度重视。但由于西峡县不是贫困县,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地方配套上没有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比较困难,以致影响了防治水土流失,实施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项目,2017年国务院批复后,由于缺少项目资金,目前仍未开工建设。
一是加强水土保持宣传。着重宣传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主体,是一项基本国策。广泛认识水土流失危害,深入体会党和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使水土保持深入人心。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共建秀美家园。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为建设秀美生态西峡各出其力,各记其功。三是加强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加强与长委、科研院所横向联系,建立治理、监督、监测信息资源库,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科技水平。
一是重点抓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依法行政。切实抓好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抓好“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抓好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二是重点抓好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水利部“行业强监管、项目补短板”的工作要求,加强项目申报工作,以弥补近年来西峡县在水土保持领域专项建设资金方面的空白,对县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强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三是重点抓生态修复和水保监测。做好生态自我修复项目推广,狠抓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开创水保工作新篇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在生态修复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保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注重林业建设,加强植被保护,广泛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让广大群众主动融入环境保护工作中,大大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推动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