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冉,李少杰,尹永田*
1.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东 250355;2.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由提供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人才扩展到能够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旅游服务、健康文化服务等各类型人才或者复合型人才,这给护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学科,在这一大背景下更需要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具有跨学科综合思维与跨领域实践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多学科涉及两门或多门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后又称为交叉学科[1]。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国外对于跨学科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如在培养方案中加入相关学科课程、推动教师的跨学科交往等,在教育教学团队中融入跨学科理念及科研进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有必要根据高校内各专业师资队伍的特点,充分借鉴国内外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一个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多学科交叉的护理教学科研团队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
高校内团队的研究最初是在国外产生的。19 世纪以后,随着新兴科技的进步,科学研究已由单一个体研究转变为一定规模的集体研究。特别是20 世纪以来,伴随着多学科交叉现象的日渐凸显,多学科教学团队与新的教学发展趋向应势而生。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产生了大量的跨学科科研成果,为社会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提供了更多依据。随后,国外关于跨学科团队的研究开始大规模涌现,并对跨学科团队的运行模式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究,先是提出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合理性问题[2],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学科交叉型研究组织的分类[3],再进展到科研团队绩效与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4]、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科研团队的评价研究等[5]。在教学方面,国外学者相继开展了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6]、进行跨学科交流、开展跨学科协作等教学探索[7],最典型的案例即在全球逐渐流行的STEM/STEAM教育。跨学科学习虽然已被高度重视,但是目前的研究数量还比较少[8]。从2006 年开始,我国的跨学科团队研究逐渐增多,同年在科技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团队、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具体任务。另外,国务院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这为我国高校跨学科团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柳洲等[9]论证了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中的交叉障碍,以及外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问题。朱卫斌[10]从跨国教学项目角度,提出跨学科团队式教学的实践模式与意义,随后有学者开展了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知识耦合[11]、国际合作模式[12]、跨学科研究生培养[13]、绩效评价[14]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在护理领域,跨学科团队主要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如蒋琪霞等[15]通过发挥跨学科团队合作的优势,迅速精准地实施伤口护理,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吴明珑等[16]实施跨学科护理团队照护模式改善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推动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快速康复。
在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背景下,国家政策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开始时间较晚,教育课程设置以单一学科教育为中心,护理学课程教学多由护理专业教师独立承担,教学与科研“各自为政”等不足,为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带来了更大挑战。而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是推动现代化护理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团队中成员是不同学科科研创新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骨干,团队将多学科知识、科研与护理专业教育耦合,提供跨学科综合训练平台,培养护生的跨学科思维与跨领域综合能力,解决未来护理行业对优质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将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推广应用于现代化护理教育模式中,可以打破专业壁垒,以医疗的全方位、全过程为条件组织教学,围绕真实情景的临床问题和科研进展,让护理专业学生站在医疗护理的全局考虑专业知识的应用,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跨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可促进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社会学等专业教师融合,拓宽护理学的学科内涵。
2.1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时代进步发展,现代教学模式日益创新,而我国护理专业教育仍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教学新颖性、突破性,影响了社会整体教学的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因此,亟须建设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以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带动护理学专业知识体系及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将多学科师资与知识深度融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嫁接。完备的护理学教研团队会促使不同学科下高水平的教师投入教学,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带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研究性、创新性教学模式,推动社会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发展,构建护理教育优势,以优势促发展,使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优势进一步凸显。
2.2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是培养优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在学科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护理教学模式不仅在理论体系方面要有多学科融合、创新性的特点,还要在实践领域方面培养护生的跨学科思维与跨领域综合能力,全面拓展思路、挖掘潜能,适应业界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生的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在培养的各环节还有需要明确、加强和完善的地方[17]。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旨在培养护生在护理知识学习、工作实践、科研创新等环节上具备多学科延伸性思考,形成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各学科教师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将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以相互协作促进教学,打破学科封闭边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护理技术骨干,以提升护理专业核心技能。
2.3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优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护理学科研创新水平的需要 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深化,行业内对护士的沟通能力、预见性思维能力、专业技能、科研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素养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目前护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更多适合医疗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而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科研团队的建立是实施优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跨学科创新、多学科融合发展等是目前护生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迫切任务[18]。因此,需借助发挥多学科交叉的教研团队在资源方面的汇聚作用,开展协同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护理学科创新能力。推动护理学多学科交叉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以带动科研资源全方位、多维度转化为教学资源,落实“科研育人”的理念,探索一条多学科交叉的优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弥补人才培养不足,可以为未来护理学科研发展供给集创新能力与专业核心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质、多学科交叉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19]。
3.1 凝聚外界合力,扩大团队应用范围 面对社会对护理教育的高要求,多学科交叉的护理教研团队应运而生,其优势在于不同学科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与科研资源进行有效归纳整合,使各环节充分衔接、融合,向护生提供全面性、专业化优质教学。但是就当前而言,护理教研团队的运行范围尚且局限,由于组建时间较晚,缺少政府、社会等广泛支持,在运行过程中属于孤军作战的状态,难以扩大应用范围。因此,随着教研团队的发展壮大,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多学科护理教育相关政策,给予团队科研项目的资助。社会要加强多学科教学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发挥对多学科护理教研团队的促进作用,带动各高校、医院、社区、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多学科护理教学模式,使其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广泛推行。
3.2 搭建教学平台,朝向信息化发展 我国针对护生的培养尚未形成一套创新、前沿的教育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将会逐步引领我国护理教育走向时代前沿。通过把握团队优势,完善多学科教师的配额比例,根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搭建一个集科研、教学、实践等多元化为一体的教学平台,使护理教学升级。联合带动多学科护理学教研团队更加趋于信息化发展,依靠发达的互联网,建立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使一些护理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尽早接触多元化综合学习,同时有利于加强对多学科护理教研团队的宣传,使未建立多学科团队的各单位积极引进。除此之外,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各地不同学科教师、科研工作者及接受多学科知识的护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整合团队相关反馈信息,逐步完善护理学教研团队的建设发展,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长足创新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3.3 加大教师培训,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行业内对护生跨学科思维与跨领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现在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不容乐观,校内护理学科教师独立承担教学,面对其他专业内容,难以提供全面、系统的讲解。因此,需要对护理教育做出深化改革,可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两方面着手。在未来的护理教育中,领导者要加强对多学科护理团队教师的培训,对团队教师的知识深度、教学技能、科研指导提出更高的标准,进一步丰富科研与教学内容。秉持科研—教学—学习的递进理念,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的汇聚作用,在教学创新方面开展协同教学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地将科教融合,提高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保障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稳定发展。
护理教育的改革创新是我国整个护理体系向前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搭建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模式是改善传统护理教育的路径。当前,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的组建在我国属于新兴产物,规模尚不成熟,但这将会成为推动我国护理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为我国护理行业、教学与科研的创新发展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质量、跨学科思维的优质护理人才队伍,而此队伍也将会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护理学教研团队的优势成果。利用团队突破“单一空洞化教学、被动式接收”的封闭教学模式,鼓励团队在我国大范围的推广、运行,朝向信息化发展,拓宽受益规模,培养新生一代的护理骨干,满足社会对护理行业的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