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丰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承德 068455)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地加快,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良好发展的态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但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能源资源浪费现象等问题,给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当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做好林业工程的建设活动,能够不断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发展的效益,有利于有效地实现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类资源十分的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大,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比起世界平均水平来说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国大部分肥沃的土地主要用作农业生产、建筑活动等,林业用地所选择的土地相对贫瘠,存在严重缺水的情况。在具体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在贫瘠地区大力发展林业,就必须做好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以此来有效地改善土地干旱的情况。通过自然角度进行分析来看,干旱地区土地养分不足、土壤肥力较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分等必需物质很难得到满足,导致树木的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生长缓慢,甚至由于缺水而死亡的情况,所以必须要通过抗旱造林的技术,有效地改善土壤中水资源的情况,为树木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整个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面积十分宽广,并且在自然环境气候差异以及土壤结构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林业工程建设活动应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能够科学合理的选择植被类型。一般来讲,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通常要重视以下两点,首先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确保树种能够在当地的气候下顺利地存活生长。第二,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发挥出树种的抗旱特征,所以必须要全面分析树种的生长特点,但是由于抗旱工程树种选择缺乏实际的案例,所以在技术应用方面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很难正确地选择出合理的抗旱树种。
近几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地提升,从建设活动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对于该方面的实践工作也在不断地增多,为林业工程抗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种植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抗旱造林的效率相对较低。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林活动,一旦在造林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树种的存活率,降低了整体的造林效果。除此之外,在造林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但是当前由于在抗旱工作方面缺乏重视程度,只考虑短期的工作效果,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没有太大的成效。
林业工程理念以及具体的实践活动最早的起源于国外,在当前我国国内整体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充分的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来实施,这样有利于保证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与自然环境,做到协调统一,以此来提升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盲目照搬国外技术的方式,导致技术并不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在技术管理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发展。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水平等方面有待提升,当前工作人员出现综合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积极性,专业能力较低等方面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到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今后应当认识到人员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样才可以推动整个工程活动的顺利建设。
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抗旱能力,以下是针对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造林树种的抗旱能力表现分析主要分为三种。
阔叶树种类型有很多,并且抗旱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具体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选择,一般抗旱能力强的阔叶树种有旱柳、榆树、槐树、花椒以及椿树等等,在林业工程开始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提升存活率,更好地发挥出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功能。
在整个林业工程建设活动开始的过程中,应用专业树种,可以提升整体造林的有效性,这类树种抗旱性能相对较强,能够扩大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的面积。一般来说,针叶树中有柏树、樟树以及油松等等,这些树种适应环境能力相对较强,比如对于西北的干旱地区来说,由于降水量相对较少,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可以选择这类树种,可以提升整体的造林效果。
灌木树种的类型非常多,并且适合在干旱地区栽种的种类也有很多,尤其是对于荒漠地区来说,可以通过大量的种植灌木树种,提升植被覆盖率,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山皂角、柠条、连翘、酸枣树以及怪柳等等,这些灌木树种耐旱性极高,存活率高,有利于提升整体的价值。
一般来讲,在整个工程抗旱造林活动中,植被以及树种的选择工作,往往会决定着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在选择的过程中,出现植被与树种选择不当或者是搭配失误的情况,将会造成整体苗木大量死亡的情况,很难提升造林工作的价值,会为林区带来经济生态以及环境方面重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做好树种和植被的选择工作,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以抗旱作为重要的目标,适应环境,结合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综合的分析,选择好造林的树种,确保选择的树种能够在干旱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顺利地成长。
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乔灌结合、灌草结合,种植树木之后,合理的搭配各类灌木植物,有效地解决蒸腾作用过大的问题。同时合理种植灌木,有利于提升造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等各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必须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活动,不断提升抗旱能力和整体的造林质量。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科学的选择主要的树种。比如针对北方地区来说,通常会选择红松作为主要树种开展种植,但是种植过程中出现面积过大的情况形成纯林,很容易引发春、夏、秋三季松树在生长的过程中过度增多水分,引发材质问题,特殊情况下还会造成病虫害,不能达到整体抗旱造林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枝繁叶茂的树木种类,因为我国部分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选择枝繁叶茂的树种,在落叶季节树木的叶子能够覆盖到周围的土壤中,长时间的堆积以后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对于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水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由于光照时间相对较长,昼夜温差很大,西北地区多为山区,所以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槐树、白杨树、松树等,这些树种相对耐寒,可以提升树木的存活率和造林的质量。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可以与乔木、灌木这些树木的种类进行合理的搭配种植,能够充分的稳固水土,恢复地表植被,更好地提升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在整个造林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要针对造林的区域开展整地工作,这样一来,能够不断地提升造林的效率。对于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来说都属于十分重要的前提。在具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深入的分析,做好实际调查和研究工作,结合采用的苗木植被情况等等做好树种的选择,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做好林地清除工作,为后期苗木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后期苗木生长过程中被其他植被争夺水分,需要适当的清理其他的植被。当前,林地清理方式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主要有大部分清理、局部清理、细微处清理以及点状清理等方式。割除清理主要应用于植被高大稠密地带,堆积清理指的是将采伐剩余物或者割除植被堆积起来腐烂分解的方法,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提升土地的养分,但是为老鼠、田鼠等地害提供了繁殖场所。有的地区也会采用化学药剂清理的方式,但是采用药剂会对环境污染带来很大的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整地工作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整体的土壤环境做好检测,从而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不断优化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地质环境等等为植被的健康生长,提升存活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人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项工作开展的人力基础以及资源平台,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人员技术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将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活动的顺利实施,决定着整体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今后必须要做好林业工程建设工作人员抗旱技术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应用的能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过程中去。应当结合当前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以及核心重点内容,开展抗旱技术培训,重点提升工作人员在抗旱技术应用中的理解能力和整体的水平,这样一来,可以在内部做好人员队伍建设,积极主动的学习抗旱技术,有效地提升抗旱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的能力,以此来充分地发挥出抗旱技术的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培训和有效的发展工作,能够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去开展工作,结合工作过程中抗旱技术的应用进行实际的评定和监督,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及时化解在抗旱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不系统、运用细节不准确这一些问题,不断提升应用的能力和水平,为整个林业工程建设活动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除此之外,要做好人才引入工作,当前林业工程建设人员年龄普遍老龄化,并且综合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除了要开展培训工作,提升整体人员的素质之外,还应当引入年轻化的高学历人才,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应用各类技术,为整项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整个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树种,同时还应当为树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一般抗旱造林技术,主要通过保水剂和覆膜两种不同的方式,为树种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水剂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为高分子树脂材料,可充分的吸收水分,直到其达到饱和状态为止。所以通过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在吸水饱和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树种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覆膜技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以及林业工程中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应用方式是通过覆盖薄膜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地保持水分不被流失,以此来为树种的正常生长提供水分。要合理的储蓄水资源,根据不同的树木生长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地进行选择。
在林业工程建设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外来的经验,经过合理的改造和设计之后应用到我国的林业建设中,但是必须要符合地域特征、环境特点等等,不能够盲目地照搬照抄。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应当考虑我国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不断提升抗旱技术,有效地进行改进,将抗旱需求放在技术改进的重要位置。
3.5.1 容器苗造林
由于在一些贫瘠干旱的地区,土壤贫瘠、土制条件不良等问题,很难保证幼苗的存活。所以为了能够提升造林的成活率,可以使用容器苗造林这种方法。选择柏树、油松以及樟子松这类树种,实施容器苗造林的技术,在整个栽种苗木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容器土坨完整,可以将容器的底部去掉,保护好幼苗的根系,这样一来有利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在栽种的过程中,要注意苗木种植的深度与容器口相比来说,必须要超过2厘米以上,做好土壤踩实工作。当前,这种造林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在干旱地区造林工作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3.5.2 幼苗的管理工作
在造林工作结束以后,必须要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在整个生长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控制好关键的阶段,保证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以及肥料,提升土壤肥力,为幼苗的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这样才能够保证营养物质丰富,确保树木存活、快速地成长。在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地做好补苗和移栽工作,这样才能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同时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管理,提升造林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整个林业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在注重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同时也要绿水青山,所以必须要做好道林工作。干旱地区地理状况十分的恶劣,在干旱地区开展造林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复杂性,需要面临种种难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整体的地理状况以及气候特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科学的选择看看造林技术和树种,以此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这样才能够推动整体的造林效果,改善恶劣的气候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