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佑国(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理所,甘肃 白银 730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如果不能解决乡村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很难稳定发展,甚至会阻碍经济增长,也会影响到农村居民享受各项基础设施服务。为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对农村各项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农村经济得到更好发展,特别是农村饮水保障上,会对现有的饮水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促使农村饮水更加发展,以此确保饮水供给和安全。
中国对供水技术的研究主要先针对城市地区,没有对农村区域展开深入分析,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农村饮水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初步的供水技术逐步完善[1]。但是,多项关于供水技术的研究都是对国外或城市供水技术的延伸,没有针对农村区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主要针对单学科领域研究,没有通过对饮水技术扩展到其他知识领域中;产品研发更多是面对城市,对农村饮水问题作用不大;多数饮水方面的高新技术并不符合实际,甚至很难对现实问题起到解决作用。
农村饮水工程在建设上需要较多资金,施工难度高,技术标准要求也高。在建设完成后维护过程也需要投入很多维护费用,导致水费价格高[2]。农村区域居民居住分散,在费用收取过程中需要安排很多收费人员进行水费收取,收缴难度大,很容易出现遗漏,甚至拖欠情况经常发生,加上收费人员工作支付加大了供水厂的成本负担。随着供水工程的使用周期增长,很多很早之前修建的供水厂,大部分设备都出现了风化和破损,维护成本达到了顶峰,保养费用逐年上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也低,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小,社会资本基本不会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农村供水工程经济效益差,政策方面也没有优惠,水价受到在政府部门管制难以进行价格的增调,工程建设以及保养维护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基层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配置,导致无法保障饮水工程的运转。
农村饮水工程设置和城市存在较大区别,城市人口居住集中,饮水工程管理相对容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任何饮水问题;但是农村地区人口分散,饮水工程基本遍布农村整个区域,相同人口的供水范围往往是城市的很多倍,管理难度非常大[3]。当前,针对农村地区供水管理基层政府都设立了很多管理站,对本地区域供水工程进行管理,但是都受到人员限制,普遍只有几个人,无法对该地区供水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难以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和供给。
中国农村饮水工程基本都是政府单位主导下进行建设的,但是饮水工程并不是政府进行建设,而是通过招标管理办法委托给相应的工程企业施工[4]。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政府很难对使用的材料、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甚至有的承包商将工程分包给更小的施工团队,因此管理相对困难,无法对任何相关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建设的饮水工程质量较差,很容易在短期使用中出现漏水、无法加压等问题,直接造成使用成本增加,给农村居民用水带来很大困难,无法保障乡村振兴的发展。
通过对当前农村区域的饮水环境进行分析,选择水量丰富、质量优质的水源,对管理难度、供水成本等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确定供水范围,从而实施规模化饮水工程建设。通过对供水技术的分析,采用适合农村饮水的技术,对饮水水源进行处理,并且进行消毒,结合信息技术逐步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工程建设质量。通过对区域饮水工程的分析,将不同饮水工程按照重要程度分类,重点关注重要的饮水工程,确保城市和乡村在饮水上保持相同的水平;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安排不同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的升级和改造,要按照饮水工程建设原则,建立大型供水厂,合并中型供水厂,关闭没有作用的小型水厂,从而统一规划饮水工程的分布,实现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加快实施应急供水制度的建立,有效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
中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开始早,截止到当前都处于维护期中。但是,之前建设的饮水工程所采用的标准较低,工程一旦出现老化就无法保障供水,只能采用相应的改造方式进行修缮,或者和其他水网进行合并等。在进行水网改造升级中,要对所有的水网线路进行分析,对于地处边缘、人口稀疏等地区分布的水网,要认识这种情况是不能进行并网,还是具备相应的条件,结合当前饮水安全的需求和供给,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完成净化和消毒处理,有利于实现城乡饮水协调发展。对老旧的饮水工程的各项设备进行更换,从而保障供水效率。
农村饮水在维护和管理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分布区域广,仅仅依靠人力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大规模饮水管理人员的投入,也会加大地方财政的负担,甚至造成水价升高。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区域类所有的饮水工程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可以随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各项监测设备观察水网运行情况,对出现各类问题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故障发生点,从而保障饮水供应。信息化技术使用后,往往基层的饮水管理人员只需要技术人员就可以,不再需要大量的收费人员,对人员需求减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也能提升饮水保障成效。
政府部门应当认识到农村饮水管理的难度,借助保养基金实施,强化饮水工程风险应对能力,延长饮水点的使用周期,有助于保障饮水长期发挥作用,从而解决饮水问题维护资金问题。通过建立饮水保障机构,完善饮水安全管理办法,构建统筹兼顾的经费保障制度,发挥好政府主导责任。将归属权给予投资方,从而强化责任主体,有助于更好实施维护责任和经费保障。对于农村水价,应当采取政府部门补贴和居民承担的模式进行,从而维护饮水工程的长期运行。根据科学的计算预测水价,确保水价对农村居民是公平合理的;完善收费设备,增强水费收缴率;加强中央财政补贴,全面带动各级政府给予补贴,有效增强农村饮水安全。对每一个饮水工程,都要对水源和处理后的水进行检测,包括质量、毒性、微量元素等检测,确保水质符合饮水标准;也需要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涉及的所有水源进行检测,从而和政府部门检测形成对比,有效保障饮水安全。要注意到在人类经济活动过程,对水源的污染是逐步提升的,当前的检测设备或许不能适应水质检测,必须加强对水质检测技术的创新,也要定期对水质实施检测,从而保障饮水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部门更加关注农村区域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逐步缩小城市差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容包含很多,主要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需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保障饮水安全和供应充足,才能确保生产和生活的有序进行。当前,针对农村饮水问题应当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增强饮水安全。通过对饮水工程检修维护,加强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确保饮水工程实施升级和改造,有效提升饮水工程的使用寿命。建立饮水安全机制,加强水质检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