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智慧农村发展路径

2023-01-03 10:37:24李晓莉山东省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山东淄博255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6期

訾 婷,李晓莉(山东省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但农村因先天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仍然比较凸显,使得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相对比较低。为推动农村提质提速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等资源,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智能化生产来促进农村优化升级[1]。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农村发展也逐渐呈现出日益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智慧农村是充分应用广电技术、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等整合、利用农村信息资源,基于村民实际情况及个体差异开展智能化调整,确保农村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2]。智慧农村建设能够有效缩小中国城乡差距,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对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于质量,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设和发展智慧农村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现在,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高,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智慧农村建设与发展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各方数据的链接和信息融合,实现了各类资源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农村数据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加速器。

第二,有助于加快农村供给侧改革。根据市场供需理论,发展不足与供求失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村,进行农村供给侧改革,使农业、农村、农民形成供需透明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吸引人才和消费回流农村,充分激活农村沉积资源,推动农村走上振兴之路。

第三,有助于优化配置农村资源。智慧农村能够集成和整合农村各类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让农村的社会资源升值,使农村的土地、人口、空间等布局得到优化,为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竞争力。

2 当前智慧农村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智慧农村发展现状

现在,智慧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也被各地政府放到首要任务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方面,物联网、大数据、移动5G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均有良好的应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进城和城市工业品下乡实现了双向良性流通。在管理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的“三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三农事务网上办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3]。在服务方面,信息化进村的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不仅建立了各村部网站和各地级网站群、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中央平台、“三农”数据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日常工作体系,部省协同服务网络也正在渐趋完善。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和智慧养老等各类智慧应用,也都在不断向乡村延伸发展。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发展的融合、创新,为智慧农村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实践经验。

2.2 智慧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智慧农村政策还存在缺位的情况

尽管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国家陆续出台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相关政策,但与“智慧农村”相关的制度与政策还比较匮乏,导致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滞后性,需要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完善的市场机制的介入。

2.2.2 信息技术投入成本过高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显著,但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例如,植保无人机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其单价超过5万元,使得很多农民望而却步。建设人工智能、信息化平台及智慧电网与智慧交通等,不但资金投入大,风险高,而且成本回收周期也比较长。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是比较大的经济负担,会制约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程。

2.2.3 农民文化素养与创新意识薄弱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智慧农村建设的主体。乡村振兴战略和智慧农村发展,都需要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长期以来,农民的平均教育程度相对不高,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信息化素养也不高。农村福利待遇不高,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导致高素质农业经济技术与管理人才匮乏。目前我国智慧农村的建设只在部分试点展开,尚未广泛推广和足够关注,智慧农村的概念普及度也较为低下,对智慧农村的内涵以及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阻碍了智慧农村的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智慧农村发展路径

3.1 加强智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要立足实际制定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智慧农村发展管理体制,并确保管理体制与政策等的制定和完善更加规范、合理,为智慧农村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统筹规划、精准发力,综合考量各类经济资源和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农民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促进农业经济降本增效,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奠定智慧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如健全市场与财政配套政策,出台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以及产业政策;加强交通物流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各大通信运营商加大农村光线电缆铺设,强化4G和5G通信网络建设等。

3.2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云平台

信息化云平台是智慧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政府可支持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对农业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为农户的耕种与经营销售提供科学参考。采用卫星遥感、GIS 等技术,打造乡村集体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开展农村各项资产资源和权属“一张图”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高质量的数字生产与销售平台,打造适合新型农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创设良好的条件,推动农业经济向信息化发展。

政府引导各云平台企业联合协作和信息共享,用数字、智慧的手段为智慧农村发展赋能。政府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提高智慧农村治理能力,如应用GIS、遥感测绘、AI等技术,以“一图全面感知”的方式实时了解、掌握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中各方面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农业政务数字化的发展,推动农村政务平台转向为智慧政务系统,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实现民主的农村基层自治管理。

3.3 强化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

地方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智慧农民”。采取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借助手机APP、在线课堂等新媒体平台,灵活多样地对其开展文化和技术、技能的系统培训。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地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农民群众能主动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充分了解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要求,积极从行动上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智慧农村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改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的待遇及保障,激发其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乡村建设是必经之路,而智慧农村建设也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解放和发展了数字化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驱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是在实践中,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结合农村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智慧农村建设路径,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进一步推动农村高质量、现代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