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1-03 10:37:24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农服中心山东临沂276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6期

武 霞(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农服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只有深度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就现阶段而言,临沂市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要从基础设施、人才等多个角度着手,持续改善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效,助推农业信息化发展。

1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临沂市处于山东东南部,主要由山地、丘陵及平原地形组成,境内拥有充足光照与充沛雨量,十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临沂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965万亩左右,总产量高达416万吨,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近些年来,临沂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工作,先后将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工程、智慧农业应用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及智慧人才培育工程等重点工程实施下去,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大数据应用方面,临沂市积极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工程,已能够共享交换、分析应用全市涉农数据资源。同时,通过全面、高效管理农业信息资源,可在精准生产、质量监管、预警预测等多领域应用农业大数据。在农业应用工程方面,逐步将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农科驿站、手机APP以及12316农业公益服务体系等,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供了良好助力。在信息进村入户方面,先后将数千个益农信息社建设起来,手机APP下载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达到67万之多。通过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

调查发现,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在农业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中,需将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进来,但却存在着较长的回收期,导致企业等相关社会主体的投资意愿不高。很多基层农户并未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能够主动购置计算机等设施设备,这样将难以对农业信息进行高效获取。网络技术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一些基层农民难以负担网络费用,对信息化普及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基层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用于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不够健全。目前,已经向乡级、村级延伸农业信息网络,但经常有断层情况出现于数据传输网络中[1]。

2.2 标准规范尚未得到有效统一

现阶段,一些基层地区并未统筹整合农业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开发利用标准。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没有从整体层面开展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统一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得到完善建设,导致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重复或浪费问题。由于不同地区、部门采用差异化的农业信息采集、定义及描述标准,这样将难以高效整合利用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信息资源。

2.3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为高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化整体发展,需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组建起来。但就目前来讲,农村地区缺乏充足的信息网络人才,对信息群体发展、农业信息传播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乡镇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不能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难以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如新品种、新技术等。受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很多农村高素质人才选择在大中城市发展,加剧了农业信息化人才缺口。

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制定规划,建立机制。为改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需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将农业信息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出来,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进行建设。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的政策进行制定,将农业信息标准统一制定出来。同时,为有序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需对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的职责义务进行明确,以文件制度等形式规范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以及使用等环节,高效集成、整合相关部门的涉农信息资源[2]。此外,在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将企业等社会力量引入进来,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第二,增加资金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只有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方可以高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公益性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典型特征,因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财政收入情况,适当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积极配置建设农业化方面的硬件设施设备。同时,要深入开发农业信息软件,联合科研机构等相关主体研发各类农业实用数据库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促使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得到实现,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此外,针对落后于时代或无法正常运行的网络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新与优化,开发一系列价格低廉、操作难度较小的软硬件产品,帮助广大农民高效利用农业信息资源。

3.2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

为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相关部门要构建凸显自身服务特色的农业信息数据库。为全面开发与利用各类农业信息资源,需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信息目录体系,搭建公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便将实时性、实用性的农业信息资源提供给政府、企业与农户等相关主体。同时,为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需深度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角度统筹整合市场、农资、气象、政策法规等各个方面的农业信息,配套建设对应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如农业生产信息库、农业资源信息库等,于同一个平台中共享农业信息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3]。由于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化的环境条件与耕作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农业信息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需做好特色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搭建凸显地方特色的农业数据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业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从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方面向广大农户提供针对性、实用性的指导服务。

3.3 加强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如果缺乏充足的信息化人才,将难以有序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因此,要大力建设农业信息人才服务,从人才角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实践中,需结合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人才需求,将人才建设规划科学制定出来,明确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点,增加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要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培训体系进行完善,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持续改善人才培训效果。一方面,要经常组织集中性培训活动,引导农村信息员等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知识技术,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逐步提高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将互联网+培训模式建立起来,这样相关人员可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此外,为将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吸引过来,需科学制定人才优惠政策,逐步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化岗位的薪酬待遇,促使岗位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同时,配套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定期组织绩效考核工作,依据考核结果给予人才相应的奖励,促使人才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农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深度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方可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全面分析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夯实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