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发展现状

2023-01-03 10:37:24张建丽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张家口0757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6期

张建丽(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张家口 075700)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栽培水平,农业部门不断开展育种研究,在不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数据,例如玉米的生长参数、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等,这些育种数据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传统的信息档案保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存丰富的育种数据资料,并且对各种数据进行分享,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

1 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发展现状

玉米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国内主要的与玉米生产相关的网站是中国玉米网,该网站集玉米生产、科研、经营管理、教学服务等于一体,为各级农业部门、玉米生产企业以及玉米种植者和科技工作者提供玉米种植的相关信息,网站中提供了最新的玉米科技文献资料、研究动态以及种子资源。数据库涵盖了近十年以来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的权威信息,这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业生产人员提供了了解玉米品种动态的途径,可以结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因素来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同时也为育种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用于拓宽优质品种的使用范围,培育出更多新的玉米品种[1]。

2 玉米育种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选育新品种,是玉米生产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在玉米育种数据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不长,这对于玉米育种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玉米品种审定信息的发布不够全面

一直以来,受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玉米品种审定信息的发布,通常采用公告形式,以纸质媒体或者电视媒介作为玉米审定品种数据信息的主要载体,而传统的媒介形式是有局限性的,数据信息的传播范围不广,传播速度有限,影响了农业科技信息的传递效率,在社会中的开放性不够,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的高效管理[2]。

2.2 玉米育种数据共享不及时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玉米籽粒信息数据库已经开始建成使用,但是由于数据库的建立时间不长,记录的数据信息少、内容不全面,而且各地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不到位,所以玉米育种数据信息的共享并不及时。当前一些与育种相关的软件仅限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忽略了育种的亲缘关系、遗传因素等对育种的重要性,给育种专家的信息支持是有限的。

2.3 玉米育种数据管理存在问题

育种数据管理水平对育种工作的开展有极大影响,通过观察发现,当前中国的玉米育种数据管理明显还存在问题,比如在数据整理、分类、共享、利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数据处理相比,落后很多。

3 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3.1 加强育种软件技术的开发

信息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是一个超级农业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加强农产品研发,是保障基础民生的关键。信息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提示,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结合当前玉米育种研究中的问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育种软件的研发,软件主要集中于分析各种育种方法、育种数据等,方便育种用户使用。

3.2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保存和使用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大量数据信息的保存有很大帮助,未来在玉米育种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产生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这些数据信息对于玉米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对玉米育种信息进行保存,最好实现分类存储,将玉米数据信息分成不同的类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便于数据调取和使用。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能为数据信息的分析提供帮助,在海量信息中提取与玉米育种研究关系最紧密、最有用的数据,再进行分析,不仅提高了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数据的利用率,还能促进玉米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3]。

4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育种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玉米育种以及作物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也使中国的作物种质信息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玉米育种过程中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未来需要加强玉米育种信息技术的研究,建立更完善的育种管理系统,着重于种质资源库检索关系、遗传系谱检索功能、品种库与自交系库建立等方面,不断进完善育种软件系统,为育种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