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慧(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乌拉特前旗 014400)
目前蔬菜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蔬菜种植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栽培,土壤当中的病害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蔬菜病种化逐渐加重,单一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手段,已经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病虫害防控层面通过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高效共享,并且及时分析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还能够做好病虫害的针对性监测,为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农业是中国的第一产业和支柱型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有很大帮助。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工作压力较大,劳作强度相对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物力,同时还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及时,经常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1]。由于栽培管理不当经常会造成农产品产量下降,品质不高,无法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农业信息化是结合农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形式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模式的有效创造和改造,并做好信息的有效收集处理工作,为今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农业信息化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农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近几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一方面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全产业链蔬菜工作专班,专门负责“一旗一业”蔬菜全产业链项目的组织、规划、实施、调度等工作,举全旗之力做好蔬菜全产业链项目,确保项目更好、更快的落地实施。另外一方面是加强招商引资,发展壮大蔬菜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社会资源作为连接农户和市场的桥梁纽带,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股东的共同努力下,切实有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按期实现同步小康做出贡献。再一方面,加强下游企业选择和组织,重点对现有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选择和培育,充分调动企业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企业和合作社的优势特征进行蔬菜选种种植,除重点选择种植简单、成效快、周期短等优势蔬菜种植外,还应加大力度发展山区冷凉蔬菜产业。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容纳面积大的冷链物流加工基地,提高产地蔬菜贮藏保鲜水平,缓解蔬菜集中上市与淡旺季的均衡供应能力。最后一方面,加强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加强科学培训力度,提高菜农和各级干部科技素质,提高科学种菜水平,生产优质蔬菜。
针对当前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正确的看待农业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当前病虫害的防治要求,致力寻求合理的措施,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优势,及时识别病虫害及时处置病虫害,并不断加强防治经验的有效总结,为构建信息化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农业信息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时,重要考量的内容就是当前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要求。现阶段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由于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蔬菜,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要结合具体的防治工作要求,选择积极有效的措施。当田间发生病虫害时,需要种植管理人员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蔬菜品种、种植技术、农药选择等几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近年来大棚技术的成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为了更好的应对新时期的防治要求,就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力求生产处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食品,保证蔬菜种植的安全合理。
信息技术背景之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改革,涌现出很多前沿的技术手段,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未来蔬菜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可以利用农业信息设立专家系统,以此来更好的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并帮助农户更好的识别病虫害、诊断病虫害,给出合理的病虫害防控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在专家系统构建过程中,相应的技术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当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情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直观演示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手段[2],指导蔬菜后续的生产管理工作。在专家系统构建的基础上,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专家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更加符合当前病虫害防治要求的专家系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