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路径探析

2023-01-03 08:37:20欧阳霞石露露周春鹏
关键词:干部监督时代

欧阳霞,石露露,周春鹏

(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清除‘两面人’,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监督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的信心和决心,引领了我国新时代政治监督的前进方向。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监督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以及实现路径,对于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这项重要课题与稳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意义重大。

1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是党多年执政经验的深刻体悟与总结,对于展现党的良好形象,加强党的建设与发展,落实“十四五”目标任务和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的有力支撑

“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2]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党自诞生伊始就特别重视和强调全党的团结统一,为了有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政治监督也就成了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反对错误倾向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反”“五反”运动以及新时代反贪污腐败斗争,这些都是在党的政治监督之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全党的团结统一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3]党中央持续助力改革纪检监察体制,不断健全巡视制度,实现巡视的全方位覆盖,以此推动党的重大决策的有效执行和真正落实,确保权力沿着正确方向运行,实际上也是通过加强政治监督维护全党团结统一的重要行动。总之,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监督是维护党的权威、确保全党团结统一的必然选择和有力支撑。

1.2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政治建设对于党的各方面建设来说,发挥着“指南针”的作用。如果没有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引,党的其他建设就无法正确进行,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任务。党的政治监督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有效的、持久的政治监督,党的干部就容易随心所欲,必然会造成政治权力的误用和滥用,必然会对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造成损害,从而阻碍党政治建设目标的实现。比如,祁连山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不仅涉及政治问题,也涉及腐败问题,是地方政府和部分领导干部缺乏严格政治监督带来的结果,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形象。为彻底整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改善党和地方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满足人民的政治生态需求,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2016年,党中央直接派出了环保督察组进驻甘肃省,严格整治相关部门和部分领导干部的不坚决、不作为,最终通过及时督察整改,不仅逐步恢复了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而且也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党的政治建设不能离开党的政治监督这项工作,只有对权力进行及时监督和严格纠偏,才能保证党的政治建设和其他建设顺利开展和有效完成。

1.3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是化解党内腐败问题的有效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搞拉帮结派这些事,搞收买人心这些事,没有物质手段能做到吗?做不到,那就要去搞歪门邪道找钱。”[4]这明确指出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关系,指明了腐败问题会牵涉多个方面,对党和国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用来造福自己和朋友亲属。如果权力过大或不受监督与制约,权力的行使必然走向反向,背离人民的意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现的重大腐败和“保护伞”问题,都是政治与经济问题的混合,追其根源是党对领导干部在履职行权方面的制约和监督没有及时做到位,致使干部在行使手中权力时缺乏底线、私欲泛滥,从而滋生腐败。历史和现实都在警示我们,缺乏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腐败,只有进行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才能有效遏制堕落和腐败现象,顺利解决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影响党的威信的各种问题。

1.4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自我净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5]党的建设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政治监督,必须要加强内部主动监督,强化内修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党内纯洁性。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次反腐行动、学习教育都是党自我净化的鲜明写照。新时代,党面临着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党员队伍中有少部分人存在走偏甚至误入歧途的现象,这一问题更加警示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做到政治监督永不掉队,政治监督处于时刻进行之中。通过政治监督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让党成为一个人民拥护、称赞的执政党。

2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科学内涵

保障权力的规范运行离不开监督这个重要方式。面对新形势、新境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管党治党,强调要严格规范公权力的使用,为此提出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6]等要求,从总体上制定了从严管党治党的具体举措,为保障全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政治监督与其他监督有着显著的差别,政治监督是紧紧围绕“政治”二字展开的监督,是一种特殊的监督。

一般来讲,“政治监督是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并且为其服务的制度安排”[7]。政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主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监督主要是依据党章党纪和其他党规、制度,通过采取巡视巡察、检查、督促、揭露、纠偏等具体方式,对党的各级组织及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行权尽责等方面进行的有效监督活动。因此,党的政治监督是具体的和现实的,绝不是抽象的和流于形式的。走好新征程,实现国家各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搞明白党的政治监督的科学内涵及其主体、客体、根本目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以及具体监督方式等基本问题。

2.1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8]当前走好新征程,确保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地位,解决党内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赖于党的自身建设和政治监督。因此,在党的建设中必须坚持“政治性”这一根本属性,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要坚定地讲政治,也要善于用监督的方式讲政治。同时,还要对是否讲政治给予及时的监督,使党的政治监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坚决贯彻党的政治监督,才能及时发现不讲政治或乱讲政治的党员、干部,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行为,甚至将其清除出党,实现党的自我完善,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2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八大以来,纠察出的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贪污腐败等问题,从深层次来看,都是政治立场和“四个意识”不够坚定的问题。纪委监委在党内承担着政治监督的主要责任,也就是说,纪委监委要彻底消除各种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妨害党的领导的问题和现象,把对党不忠诚、没有做到“两个维护”的“两面派”从党内铲除出去。同时,敦促党的各级组织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强化党员领导干部贯彻“两个维护”,始终不能脱离这个根本任务。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就是要及时督促所有党组织、党员、干部坚决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践行“两个维护”。

2.3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重点对象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重点对象是抓好“关键少数”,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强化政治监督,揪出许多腐败分子,始终秉持着“‘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也要拍”[9],实现了党的政治监督全覆盖。党的政治监督全覆盖,基础在全面,不仅要求覆盖人员和范围要全面,注重覆盖的广泛性,同时也要求覆盖过程体现全程性。党的政治监督要在统筹全局的同时盯紧、抓好“关键少数”。盯紧、抓好“关键少数”要求党内对“关键少数”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目的等秉持信任的态度,但是信任和监督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信任不代表放任其行,信任也不等于没有监督,要时刻防范信任和监督两极化的观念和做法。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监督的重点,即“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10]。党的政治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核心,必须要以更高的、更切实的标准监督约束党的领导干部,以更严格的、更认真的态度对待“一把手”。专责机关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督促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修身自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

2.4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根本原则

新时代党的政治监督的根本原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重要的党内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是一种将民主和集中进行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口大国,中国共产党要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所谋,必须践行民主集中制。党的五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其突出贡献在于首次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使党内的一切活动和工作有了指导原则。在现实中,我们也同样深刻地实践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我们党颁布的每一个文件,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来看,为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必然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采集意见、建议等复杂程序,最终在综合考量之下颁布和实施。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位越高,责任就越重大,也就越需要严格监督,因此应力争做到党的政治监督紧跟党的重大部署,从不掉队、不偏离。党的政治监督必须要践行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原则,必须要规范监督的程序,要依照党章党纪、法律法规进行监督,要在党内将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同级之间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综合运用起来,提升监督的效力,保证党员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3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的路径选择

在新时代下,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是确保党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把握好新时代,从制度、机制入手,分清监督的重点,综合采取多项措施落实政治监督。

3.1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在党的众多纪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11]纪律严明关乎着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新时代要实现奋斗目标,更要明确党的政治纪律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要坚决做到任何人触碰红线都会受到严格的惩罚。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约束自我,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绝不触碰“带电的高压线”[12],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民办实事,增强自身法治思维,做到带头守法,经常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做到刀刃向内,及时改正不良心态和行为,永葆自身的先进性、自觉性和纯洁性。同时纪委监察机关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具体内容如下:一、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三、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四、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四种形态”的针对对象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小惩大戒,及时清理和剔除腐败分子,发挥威慑作用,使党永葆本色。要有效用好“红脸出汗”第一形态,提高党员及重要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把二、三形态统筹起来,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要充分运用第四形态的震慑威慑作用,防止发生质变。

3.2 落实政治监督的常态化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监督不是空谈,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就问题论问题、就事情论事情,而是要把党的政治监督具体落到实处,使党的政治监督成为常态。首先,聚焦“两个维护”,坚决纠正和解决政治意识缺失、逃避履职担责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专责监督主体,不是取代各机关部门内部的监督,而是要对各个机关部门做到再监督。其次,要牢牢围绕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和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政治监督,切实保障政令及时下达与落实,确保每一项决策落实到小处、细处和实处。再次,党组织要加强政治监督的宣传教育,帮助每个公职人员逐步改掉畏惧监督的情绪和状态,使其树立不怕监督、乐意接受政治监督的心态和观念。要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大力整顿华而不实、有形无用的形式主义问题,要着重惩治围绕在广大人民周围的、潜在的、隐秘的不良问题和现象,实现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和常态化。最后,要充分发挥好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加强各政府部门直面问题的意识,认真吸取祁连山过度多开发、秦岭违建别墅等事件的惨痛教训,并通过会议监督、备案监督、专题监督等方式,实现党的政治监督的全覆盖、零禁区,加快构建政治监督的长效机制,实现政治监督常态化。

3.3 强化对重点对象的政治监督

党的政治监督不同于社会监督、人大监督。党的政治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党的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形象代表,影响着中国的建设发展,因此必须要严格监督,及时监督。无数现实证明权力过大容易滋生腐败。要认真做好对“关键少数”的政治监督。首先,要发挥制度的效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法与权的关系必须要明确,权力要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党组织和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在行使权力上坚持依法、守法,权力过大和不受制约与监督都会导致腐败问题不断涌现。因此,要注重通过政治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明确职责和工作定位,帮助其坚守底线,严禁行使权力超越红线,确保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利益。其次,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利用好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构建多元监督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认真对待和接受社会监督。最后,对于滥用权力的违法党员、干部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要把盯紧“关键少数”和领好“绝大多数”进行有机融合,要做到全面之中有重点,重点中更有重点。坚持重点抓紧抓牢党的领导干部,可使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其他公职人员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3.4 健全党内监督体制机制

党始终高度重视强化党内政治监督,党内政治监督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内政治监督必须健全党内监督体制机制。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匹配的各种制度,促进党内民主和权责明确,同时推动专责监督与政协监督、群众监督以及其他监督相结合,促使监督全覆盖。其次,要完善政治监督责任协同体系,认真改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认真全面规范纪检监察相关工作和任务。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要落实主体责任人制度,加强追责强度和力度,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责任,加强对纪检监察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纪检监察人员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高质量地完成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最后,要创新党内监督方式,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闻媒体,构建大数据监督平台,拓宽政治监督途径,提升党务工作透明度,加强并正确引导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求真求实,做好各级机关与人民的沟通桥梁。“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主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作品创作的出发点”[13],新闻媒体要发挥积极影响,让每一个公职人员严格做到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脚踏实地,履职尽责。

4 结语

新时代强化党的政治监督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发扬,又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决定了必须做到政治监督时刻紧跟政治建设。党的政治监督在不断深入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统筹各类监督力量等。当前,落实“十四五”目标任务,走好新征程,实现国家各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有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因此必须利用好这些政治监督的有益经验,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为各方面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干部监督时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HANDS OFF THE WHEEL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