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军
(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新工科建设,是指高等工程教育为面对新一轮经济技术革命和行业变革的巨大挑战所做出的积极行动。以新科技、新业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新型经济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而研究生阶段则是培育科学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许多应用型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上不予以重视。造成许多毕业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及科学研究能力相对缺乏,其专业知识能力不足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应用型大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实践中是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科研与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促进应用型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型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储备同等重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研实践有利于应用型本科学生开阔眼界,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充实知识结构等。以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为例,整个流程一般包括初步调研、课题选择、文献检索、研究试验、统计分析、图形绘画、学术论文编辑、投稿与评审。通过参与每个环节,能够了解画图、建模、仿真等工具软件的实际应用方法,并掌握新知识,从而开阔眼界。
科学研究,是对应用型大学生探索、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有效培养。通过开展的各类科学技术培训以及科研项目,将能够培养应用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科学创造意识,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自如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处理现实问题。
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能够更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思想和科学创新能力,并增强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而且,通过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基础广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在越来越激烈的职业竞争环境中彰显自身的人生价值。
应用型高校学生所参与的科学技术项目大部分是科普性质,在科研能力培养上缺乏足够的深度和纬度。部分科研项目未建立深入、全过程化的跟踪反馈机制,本科生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应用专业大学生不具备全程参加科研训练的经历,缺乏研究和整理科研实际研究成果的能力,缺乏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和科研中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双重考核。年轻教师往往没有教学经历,他们的教学通常和自身的科研方向并不相符。要提高课堂教学,他们往往必须耗费大量或额外的精力备课。因此面临着教学科研的双重评价压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教师应用型本科专业方向基本功比较薄弱,教学实施能力很差。且教师不如本科生时间充足,在引导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过程中,势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以上各种因素,导致了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对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关注。另外,在教师教学成果与科研工作的评价中,主要以教师教育成果课程量、科研发表与专利申请的发表数量和批准的重点研究计划为主要评价指标,不以教师指导应用型大学生取得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估指标。
(1)优化应用型大学学生课程体系,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工作有序发展,努力为应用型大学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创新应用型大学生学科体系,在应用型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增加文献检索与科研论文撰写、创新创业实践等科技实践课程,积极推进以学术导师制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高校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协调性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努力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科研平台,设立应用型大学生校报专刊,鼓励应用型大学生在校刊上发表研究成果。通过构筑平台,畅通研究途径,举办丰富多元的科研活动,将能够为应用型高校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氛围。
(2)完善应用型高校学生科研经费的筹措和管理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应用型高校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持续有序发展。
科研经费是应用型高校学生科研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学生不同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我校和院系共同开设了面向应用型大学生的研究与实验专项经费,包括材料费、试验加工费、出版、研究资料、知识推广、专利事务经费,研究资金投入均由学生指导教师与课题主任一起负责管理,专款为专用。
(3)进一步健全应用型大学生研究管理与跟踪反馈制度,形成了多元化的应用型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评估与奖励系统,把应用型大学生科研成果作为指标体系,引入国家评估系统。
健全的应用型大学生科研工作管理与跟踪反馈制度是培育应用型大学生研究能力的有力保证。通过完善科研项目验收评估制度,建立完善闭环回报制度,加强师生对重大创新项目的关注,从而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完成任务,有效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科研能力。主观能动性在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激发应用型大学学生科研的自发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应用型大学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奖励体系,在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申报科技成果学分。同时,学校将研究创新能力作为当年应用型大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估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对研究创新能力优秀、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授予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提高应用技术类大学生参加研究实践活动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4)建立健全应用型高等学校毕业生专业导师管理体系和导师机制,进一步完善应用型高等学校毕业生专业导师团队建设,促进科教深度结合。
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导师,是培育新型工程与卓越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需要兼顾学校的教学利益和专业导师的学术需要,形成学生教师双向互选制度,畅通学生教师的交流途径,创造多样化创新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卓越工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明晰专业导师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导师培养,完善对应用技术类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导师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品质。建立科研与课堂教学整合制度,促进科研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适时创新课程,聚焦于学术前沿领域,为学生传递最新科学研究动向,并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研思维。把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堂,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想,提高巩固的应用型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科教结合和教与学的成长。
面对“新工科”的新背景、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应用型高校学生应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作为评价中国新型工科背景下科学与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指标。采取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完善科研经费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综合创新能力评估制度、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导师团队建设等系列措施,探寻符合新工科专业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并着力培育能适应高新时期发展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