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梁 庄金环
[摘要]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机融合,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基础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其关键要素发现,中小学的反馈调节机制、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学生的发展期待机制、职业院校的质量保障机制、政府的政策扶持机制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机制能够有效驱动职业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驱动过程中,应不断树立正确认知、规划课程内容、扩展活动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利用舆论力量,通过有机整合和实施这五个路径能够推动职业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李名梁(1976- ),男,湖北黄石人,伊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庄金环(1998-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在读硕士。(新疆 伊宁 8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利益相关者协同整合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提升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JA880042,项目主持人:李名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4-0033-07
职业启蒙教育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必修课,是未来发展的第一堂指导课,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业启蒙教育发挥着职业教育向上发展的桥梁作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九条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实践证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以职业启蒙教育为发展的逻辑起点,能够有效推动社会公众更加清晰明确地认知各类职业,更加乐于体验各类职业,从而不断达到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试图通过分析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构建驱动机制的过程中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分析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涵
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学实施、教育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教育对象的论述中,职业启蒙教育主要针对4~18岁的青少年;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基础知识、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基本道德;在教学实施中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通过自我观察和评价对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育功能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在体验中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认知、协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以及在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是对4~18岁的青少年儿童实施启蒙教育,旨在通过对职业基础知识、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基本道德的学习、参与和体验,不断形成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积极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过程,最终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体。
(二)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分析
1.社会价值:提高并稳定就业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各类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并逐步形成职业志向和正确的职业观,以便将来在兴趣的指引下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并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在就业岗位上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引导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分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对自我能力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呈现具有清晰的认知,在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不断为个体和社会带来发展红利,持续满足个体需求并实现个人价值。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打破固定思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有針对性地进行专业领域的学习,提高职业志向,增加就业和升学的机会,从而解决学生权利贫困问题”①。
2.个体价值:开拓个体发展视角,协调个体发展路径。“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与正确的职业观,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之目的,为学生的未来选择理想职业提供了可能性。”②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氛围下,由于对职业缺乏清晰认知,很多学生为了就业前景盲目进行职业选择,偏向选择公务员、教师、医生等“铁饭碗”工作,但工作后发现对相关岗位缺少热爱和兴趣,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岗位。依据舒伯生涯发展理论,4~10岁为幻想期,11~12岁为兴趣期,13~14岁为能力期,15~17岁为试探期。“从学前教育阶段到中学教育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对职业形成初步认知、懂得工作的意义,最大限度匹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能胜任、有发展的职业”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帮助其提高职业幸福感和忠诚度。
3.教育价值:更新基础教育内容,构建教育共同体。中小学校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具有极大需求,而“职业院校转型的重要策略就是推广职业体验课程,扩大职业启蒙教育的覆盖面,两者有效结合,满足各自需求”④。在基础教育中融入职业启蒙教育,需要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发展。这一举措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沉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够有效利用职业院校资源,节约基础教育的启蒙教育基础性建设成本,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职业院校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过程”⑤。在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结合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构特性来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学生多元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内容、教学形式等层面发生变化,有利于基础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并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向往之间的主要矛盾。
二、职业启蒙教育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需要以职业教育体系和框架为指导并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实施,这就必然涉及诸多教育利益主体,需要多个利益主体的参与和配合。在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与落实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秉持不同的态度、理解和观念,所以,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需要厘清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一般来说,可以将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两个层级:核心层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外延层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只有深度了解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职业启蒙教育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核心层职业启蒙教育的利益相关者
1.学校管理者。学校不仅是提供教育的场所,还是教育资源的整合者,更是实现职业启蒙教育计划、组织、领导的中坚力量。学校管理者在参与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仅期望获得教师、学生、家长等学校教育参与者的认可,更期待获得地方教育部门的肯定,在管理过程中收获学生成才的教育价值、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社会价值以及提升知名度的经济价值。在学校管理者的努力下,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将对学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在推动职业启蒙教育普及化的过程中发挥直接作用。
2.教师。教师是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主体和传播者。教师在职业启蒙教育中摸索前行,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者的充分认可、学生们的喜爱与家长的肯定是教师最大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活跃度,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为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教师便是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
3.学生。学生是职业启蒙教育的对象,也是职业启蒙教育发挥作用的直接受益者。职业启蒙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其利益诉求也会存在一定差異。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职业启蒙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托于教师,通常是教师传授什么学生便接受什么。一般而言,职业启蒙教育阶段学生最关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因此,是否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是否能让学生体验到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红利,是学生在职业启蒙教育中的核心利益诉求。
(二)外延层职业启蒙教育的利益相关者
1.政府。职业启蒙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到学生职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政府代表社会向学校分配教育经费,或者通过学生补助等方式进行支持。因此政府需要学校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设培养栋梁之材。职业启蒙教育的短期利益体现为学生的多元发展,长期利益体现在稳定社会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建设服务以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通过教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职业文化、感受各类职业的重要作用、为文化复兴和文化建设服务,能够不断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带来持久收益。
2.家长。家长是学生的主要负责人,家长倾尽所有致力于谋求孩子能够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兴趣、发展特长、培养志向,以满足家长通过职业启蒙教育扩展孩子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的期望。同时,家长还特别关注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以及教师的教育经验和能力,从而研判孩子们接受合适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能性。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与家长密切相关,不仅有利于职业启蒙教育顺利开展,而且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教育还可以充分发挥职业启蒙教育1+1>2的价值。
3.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负责职业启蒙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师团队发展。职业院校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有助于扩大职业院校的影响力,吸引基础教育阶段中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职业院校的发展建设中,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认可度,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扩展职业教育的育人范围,开发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职业院校的加入,有利于不断完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促使职业启蒙教育逐渐融入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供系统支持。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启蒙教育的驱动机制
职业启蒙教育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发展历程较短,经验不足,发展建设要求协调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政府、职业院校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在合作中达到发展,在配合中达到共赢(如图1所示)。
(一)中小学校:反馈调节机制
学校管理者不仅需要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协调政策与现实的矛盾,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满足教师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紧跟政策的指引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学校根据政策的指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划教师培训、课程选择、内容安排等活动,制订职业启蒙教育实施计划。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针对职业启蒙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质疑并发表意见,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反思和家长的意见,在与职业院校的交流探讨中不断改进职业启蒙教育的教学工作,优化课程设计,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满足教学需求,在表扬和批评声中不断促进职业启蒙教育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教师不仅是职业启蒙教育的推动者,还是职业知识的传授者,在职业启蒙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师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积极性,敢于承担职业启蒙教育重任。“教师通过资源开发向学生教以职业基础知识、授以职业基本技能、引导规划职业方向、强调职业道德规范,在提供职业启蒙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协调发展,规划职业路径”⑥,但由于教师对职业启蒙教育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现有的课程资源比较匮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压力倍增。面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瓶颈,要积极利用评价考核的方式激励教师迎难而上,充分调动教师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积极性;在评价考核过程中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经验不足的教师,应给予充分鼓励和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保障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学生:发展期待机制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心理期待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描述了心理期待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有很高的期待与信任,学生就会肯定这种期望并做出积极回应,获得较好的自信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一方面将职业启蒙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遗传起前提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环境提供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发展则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不断给予学生发展的信心,在保障物质基础的情况下,利用教育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维持这种积极状态的长效性。
(四)政府:政策扶持机制
政府作为教育制度的顶层决策者,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学校以及教师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引领。政府应在立法层面对职业启蒙教育加强指导,切实将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开发职业启蒙教育教材、培养建立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团队,着力提升职业启蒙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政府代表社会向学校传递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校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引进有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单位设立服务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内容的职业启蒙教育,最大化开发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为人民群众了解和青少年参与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便利条件”⑦。
(五)职业院校:质量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有助于职业教育提高生源质量。倘若入学新生对职业教育充满期待,对选择的职业充满兴趣,则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与中小学校的互助合作、良性循环的影响下,职业院校助力职业启蒙教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为学生提供参与职业劳动的场地,获得职业体验的机会,便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体验各类职业。其次,职业院校可以助力普通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帮助教师开发职业启蒙教育教学资源,找到职业启蒙教育与基础知识教育的融合点。最后,职业院校可以提供职业咨询,针对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向学生进行详细解答。
(六)家长:共同参与机制
构建家校共育模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家庭作为最小的教育单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对于学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复杂的教育活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活动直接影响学校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家长影响职业启蒙教育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学校通过调整和开发相关内容来指导教师的职业启蒙教育行为,但行为的落实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职业启蒙教育在学校开展的经验相对较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中需要家长理解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并在生活中给孩子传递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职场体验,且每一种职业都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平台分享家长的职业体验与经验。通过把各行业出彩的家长引进“职业启蒙”班级特色课堂给学生做专题讲座,通过介绍自己从业经历或以职业故事为切入点,引领学生逐步感受世界的丰富和职业的意义。
四、利益相关者视域下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
职业启蒙教育肩负着丰富基础教育内涵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思考未来,形成成熟的职业认知。充分发挥职业启蒙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促进职业启蒙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从树立正确认知、规划课程内容、扩展活动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利用舆论力量五个方面来优化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树立正确认知:着力提升职业启蒙教育地位
“职业启蒙教育在德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及发展,才逐渐被普通教育所承认,然而职业启蒙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融入形式的讨论仍在持续进行。”⑧基础教育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接受是职业启蒙教育进入基础教育的前提,只有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相关主体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认识,才能切实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基础教育阶段。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作用,强调职业启蒙教育的应用与优势。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针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出,“鼓励中等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⑨。其次,和高等院校构建合作共同体,向社会普及职业启蒙教育的作用。作为一种教育组织间的社会联结形态,召唤或主动要求对方更多地进入自身组织生活之中,积极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生动的教育日常生活。最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传播职业启蒙教育理念。通过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不仅有助于高等院校对职业启蒙教育进行实践研究,更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理解职业启蒙教育,有效提升教师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执行力,不断引导社会群众对职业启蒙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规划课程内容: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学科课程
职业启蒙教育想要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需要以课程为载体进行传播,不断完善职业启蒙课程的开发组织与运行管理机制,理清工作思路,调整教师的教学思维,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层分类进行课程设计,并针对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规划等进行课程规划。例如,针对1~3年级的儿童,应以职业体验为主,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基本的职业活动;4~6年级以职业认知为主,拓展学生的职业知识,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中构建桥梁,进而使学生形成对某一职业的初步兴趣;中学阶段则以职业规划为主线,给予学生多种职业选择与职业体验的机会,训练职业技能,切身感受职业活动,在不断的抉择与认知中规划初步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开展以职业启蒙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要将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与基础课程相融合,课程内容能够匹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征、社会经验等,分层次实施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职业启蒙教育。同时,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达到设定的教育目标,逐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理解职业的含义、价值并具备职业情感与态度,合理规划未来发展路径。
(三)拓展活动阵地:打造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平台
职业启蒙教育涉及范围广,内容杂,单纯依靠职业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因此,要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拓展职业启蒙教育阵地。一方面,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體化活动资源,利用大数据、VR和AR等新技术,开发虚拟仿真体验活动,增加课程的交互性和体验性。另一方面,调动社会资源,打造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全方位的活动资源,努力争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支持,实现多方联动、多元投入,确保启蒙教育所需资源及时到位。在调动社会资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吸引社会关注,拓展经费来源。教师可以依靠课题对职业启蒙教育进行开发、实践与监测,全方位助推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发展。其次,成立研究组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发挥不同组织的工作优势,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给各利益相关者。最后,联合社区力量,加强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将社区改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既可丰富职业启蒙教育的活动形式,又能扩大职业启蒙教育的宣传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启蒙教育质量
职业启蒙教育发展薄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职业启蒙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很多从事职业启蒙教育的教师是从语文、思想教育等学科转型而来,启蒙教育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师资培养体系是解决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缓慢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在高等院校开设职业启蒙教育专业,培养职业启蒙教育专业师范生。将职业启蒙教育设为一个专业,与学科教学置于同等的地位。另一方面,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教师资格制度,提高就业门槛,促进职业启蒙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保障从事职业启蒙教育教师的质量。另外,应不断完善职业启蒙教育教师的培训制度,在不影响教师主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培训,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以贴合和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
(五)充分发挥舆论力量,提升职业启蒙教育的关注度
舆论作为一种社会介入因素和干预力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信息传播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现代社会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力量,将职业启蒙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发挥舆论宣传力量。贯彻相关教育文件政策,加大宣传职业启蒙教育的优势,全方位宣传职业启蒙教育发展趋势。其次,发挥舆论监督力量。关注公民的意见,采纳合理建议,以此拓宽职业启蒙教育发展思路与路径,不断完善職业启蒙教育工作,优化职业启蒙教育体系。最后,发挥舆论引导力量。关注舆论走向,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观念,针对职业启蒙教育宣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在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宣传活动中,不断融合各类新闻媒体的力量,做好宣传方式的大众化和宣传内容的通俗化。同时,将职业启蒙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个人发展等紧密关联,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职业启蒙教育舆论氛围,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职业启蒙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感。
[注释]
①娄元元.后扶贫时代职业启蒙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3):13.
②陈鹏.职业启蒙教育:开启职业生涯的祛昧之旅[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9):24.
③高山艳.课程建设: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J].当代职业教育,2020(1):36.
④韩联.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5.
⑤刘慧娟,陈永平.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8):135.
⑥⑦刘晓,黄卓君.青少年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内容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33.
⑧李俊,何多明.德国的职业启蒙教育新解——对历史沿革及课程定位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6):81.
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参考文献]
[1]董同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存在问题与内容建构[J].职业教育研究,2022(3):16-20.
[2]梁小君.职业启蒙教育:为孩子种下一颗人生规划的种子[J].新课程研究,2016(11):125-126+108.
[3]苏尚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共同体的特质及其构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20):6-10.
[4]李名梁.推动职业启蒙教育惠及更多学生[N].中国教育报,2022-11-01.
[5]陆宇正.从孤岛到协同:“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的破立与转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9):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