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与钱塘江海塘

2023-01-02 23:52李永和
浙江水利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塘石塘乾隆帝

李永和,叶 峰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钱塘江北岸石塘作为保护浙江北部与江苏南部平原地区免受潮水灾害的安全屏障,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清乾隆朝,在钱塘江北岸全面建成石塘工程,海塘安澜,百姓安宁。钱塘江北岸海塘经历土塘、柴塘(亦称草塘)、石塘等发展历程。在以钱塘江北岸海塘为主的海塘修建过程中,先后编撰海塘专著《全修海塘录》《两浙海塘通志》《海塘录》《海塘新志》《捍海石塘志》《海塘揽要》《海塘新案》《江浙海塘建筑史》《中国海塘工程简史》《海塘——中国海岸变迁和海塘工程》等,上述海塘专著多以地方志等记载的有关海塘内容作为海塘演变史料,其中有些史料并非第一手资料。

为了客观如实反映清乾隆朝钱塘江海塘的历史,经过研读《清实录》等史料,梳理乾隆帝数十年对钱塘江海塘的谕旨及有关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的奏章等相关文献,尝试利用第一手资料厘清乾隆朝钱塘江北岸石塘决策修筑的脉络,还原乾隆朝在浙江海塘创造的历史辉煌。

1 仓促登基,初识海塘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六月初二、初三日,浙江钱塘江风潮大作,仁和县、海宁县、海盐县等地草塘、土塘、石塘,共报坍塘12 297丈。雍正帝闻报大为震惊,认为地方官员管理海塘不到位,平时疏于海塘修补,以致成灾。七月十一日,谕旨:“前闻浙省海塘于本年六月初二日,风潮偶作,冲决之处甚多。朕心深为轸念,已降旨询问情由,并令速行抢修,以防秋汛。今朕访闻得今岁风潮不过风大水涌,并非昔年海啸可比,且为时不久,未有连日震撼冲汕情形,若平日随时补苴,防护谨密,自不致溃决如此之多。总因数年来,经理官员将旧日工程视同膜外,并不随时修补,且将原题准其在于岁修案内报销之工,不许修筑,以致根脚空虚,处处危险,不能捍御风浪……目今秋汛正大,抢修保护最为急务。一切事宜俱交于隆昇、程元章、汪漋、张坦麟等悉心料理,倘仍陷前辙,再有疏虞,致伤田庐民命,必将伊等从重治罪,不稍宽贷。”1乾隆·杭州府志·卷三十八·清乾隆四十三年。雍正帝意识到,地方官员疏于防微杜渐,未及时查漏补缺、修补海塘冲蚀缺损,才是海塘遭遇风潮大范围坍损的主要原因。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十九日,再次谕旨内阁:“今年六月风浪溃堤之事,今虽勉力抢修,尚不知能捍御秋潮否?至于建筑石塘,工程浩大,若诸臣陋习不改,仍似从前,则大工何所倚赖。朕再四思维,大学士朱轼、廉慎持躬,昔曾巡抚浙江,谙练塘工。今虽年逾七旬,精神不逮,而董率指示,似尚能为。朕以此询问朱轼,自称情愿效力。着由水路乘船前往,令该部给与水程勘合,并令沿途拨兵护送,伊子朱必堦(阶)着随伊父去。朱轼到浙之日,稽察指受,总理大纲。至一切工程事务,仍着隆昇、程元章、汪漋、张坦麟等,照前办理,俱听朱轼节制。若大臣中有怀私龃龉者,着朱轼据实参奏,朕必严加处分。若文武官员等,有营私作弊,或怠玩因循者,朱轼即行纠参,从重治罪。”[1]因担心浙江地方官员对海塘修建不够尽心,经慎重考虑,雍正帝遂钦派深谙海塘修筑的大学士、前浙江巡抚朱轼亲赴浙江督修海塘,并节制浙省官员,考虑到朱轼年事已高,特令其乘船走水路,命朱轼之子陪同随行照顾,并安排沿程护送,雍正帝可谓用心良苦。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初八日,朱轼辞别雍正帝前往浙江。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子时,雍正帝突然驾崩,是日仓促登基的乾隆帝,立即下旨:“命大学士朱轼回京办事,其总理海塘工程,王大臣等另议一人,奏请前往,寻请以大学士现管江南总河事务嵇曾筠,即赴浙江总理海塘工程,暂令不必来京叩谒(注雍正帝)梓宫。”[2]

初登帝位的乾隆帝,不甚了解海塘工程,基本上是谨遵雍正帝的思想,并全力支持嵇曾筠整治浙江海塘。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为了排除整修浙江海塘的外在干扰,在嵇曾筠担任浙江巡抚的同时,乾隆帝再任命其兼任浙江总督。嵇曾筠不负重托,立即组织海塘修复及局部新筑海塘,迅速稳定浙江海塘形势。据乾隆元年(1736年)八月嵇曾筠题报,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六月报竣,计完成仁和县、海宁县沿塘土戗共长13 909丈,用工料银87 360两零;修坦水共长8 409.8丈,用工料银70 533两零;择险抢筑石塘共长1 012.35丈,用工料银58 246两零。1海宁州志·海塘·卷五·清乾隆四十年。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嵇曾筠咨请将石塘、草塘照千字文编立字号;六月,嵇曾筠题奏浙省海塘自浦儿兜大石塘起,至尖山段塘头止,应建鱼鳞大石塘共5 930.2丈;闰九月,题称海宁县城南门外绕城险工505.2丈鱼鳞大石塘建成等1。乾隆帝十分满意,先后朱批:“以上数条,可谓措置咸宜,朕实庆海疆得人,从此永永宁谧,安澜底绩,卿功可垂诸竹帛矣。”[3]“卿料理自然妥协也”“得卿在浙,实免朕东南之顾虑矣,忻悦览之。时时督率属员,敬谨将事,俟秋汛安澜。另有恩旨。”[4]乾隆帝对嵇曾筠不吝赞美,溢于言表。

乾隆帝登基之初关注海塘事务的同时,深受其父对地方官员利用海塘修筑盘剥老百姓之事深恶痛绝的思想影响,断然取消海塘捐纳条款,首次规定用官帑修筑海塘,谕旨:“朕思捐纳一事,原为一时权宜,无益于吏治,并无益于国帑,朕知之甚悉。浙省增捐之处,不必行。海塘工程,着动正项钱粮办理。”[5]此乃皇帝谕旨官帑修筑钱塘江海塘之始。

2 柴塘石塘,开河修塘

乾隆帝登基后,即任命文华殿大学士、江南河道总督嵇曾筠全权总理浙江海塘,经过修损补缺,迅速取得海塘稳定的局面。按照嵇曾筠制订的修筑计划,乾隆二年(1737年)四月初七日至八年六月初九日,建成海宁浦儿兜大石塘工尾至尖山段石塘头鱼鳞大石塘6 097丈6尺8寸。[6]由于钱塘江海塘涉及面广线长,情况复杂,洪潮灾害频繁,花费巨大。当时朝廷大臣及地方官员对海塘修筑意见不一,大致有修筑石塘、修筑草塘、开浚中小亹(亹,音同“门”,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导溜3种意见,三者官员各执一词,乾隆帝因不甚了解海塘,对此3种意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采取静观其效的态度。

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浙江巡抚卢焯奏罢草塘岁修,即建议取消草塘岁修,疏言:“仁和、海宁联接草塘共四千二百一十八丈,经大学士嵇曾筠移驻通判一员,专司每岁岁抢修,约费(银)一二万两。往者潮水逼塘而来,自应筑堤拦阻,今水势日南趋塘外,涨沙绵亘数十里,刮卤煎盐,已成原野,犹自岁修,殊属靡费,请暂罢草塘工。”[7]

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浙江巡抚卢焯又奏请草盘头后身土塘一律改筑石塘,疏言:“海宁县塘工,向来潮水激塘,藉草盘头挑溜。今水势南迁,涨沙日远,似应改筑。除陈坟港,已筑石堤外,其普(浦)儿兜、马牧港、戴家石桥、秧田庙、卖鱼桥、小坟前、郑九门前、白墙门、廿里亭九座,长一百六十丈余。应与后身土塘,一律改筑石塘,动帑兴工。”[8]乾隆四年正月,鉴于钱塘江潮溜南趋,北岸涨沙,浙江巡抚卢焯奏报建议停止草塘岁修;同年五月又奏报将草盘头后土塘一律改筑石塘,前后奏报相互矛盾。

乾隆五年(1740年)十一月,针对浙江巡抚卢焯的前后意见相左的不同奏报,乾隆帝相当不满,命军机处对其进行训导,谕旨军机大臣:“卢焯自调任浙江以来,其所设施,未见有切要。至于浙江海塘,已涨沙数十里,草塘尚可不用,何况石塘?且请停草塘岁修,即系卢焯之奏,今又会奏改建石塘,则其胸无定见,惟事揣摩,又彰明较着矣,尔等可传旨严行申饬。”[9]

为了摸清钱塘江海塘的实际情况,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乾隆帝派遣内阁学士刘统勋前往浙江跟随大学士嵇曾筠学习海塘河道工程事务。乾隆二年四月,刑部左侍郎刘统勋奏报浙江海塘惟朱轼所修500丈石塘非常坚固等,奏言:“浙省海塘工程,惟朱轼所建五百丈,至今坚固。其余旧塘,俱难经久。至于堵筑尖山,开挖引河,费用浩繁,成功难必,此督臣嵇曾筠所以专主建筑鱼鳞大石塘之议也。我皇上不惜百万帑金,以卫浙民田庐,今岁北岸海沙渐涨,南岸江溜渐通,可望成功。”[10]针对左都御史刘统勋柴塘改建宜缓行之奏称,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九卿议复:“左都御史刘统勋奏称,前据闽浙总督宗室德沛奏请,海宁之老盐仓迤西至仁和之章家庵一带柴塘,改建石塘四千二百余丈,约估工料银九十余万两,廷议准行。臣前在浙省学习工程,往来江北之仁和、钱塘、海宁、海盐、以及江南岸之山阴、会稽、萧山、上虞等县。遍阅工程,于彼处地势水形,渐为熟悉,诚见草塘之改建,不必过急,而南北两岸之塘工,有不宜缓者。前抚臣卢焯,奏停岁修,堤岸平稳,待水势北归,再筹捍御,尚未为晚。”[11]钱塘江潮溜在江道中时有南北摆动,潮溜趋南则北岸海塘和缓,土塘或草塘受损亦较轻;南岸海塘吃紧,土塘或草塘难御潮流冲损,唯石塘可御潮流;趋北则南岸海塘和缓,土塘或草塘受损亦较轻;北岸海塘吃紧,土塘或草塘难御潮流冲损,唯石塘可御潮流。因此,防御钱塘江风潮有修石塘、修草塘、挖河导溜3种观点,各执一词,无有定论。

面对大臣官员就浙江海塘的各种观点,乾隆帝为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海塘,于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再次派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刘统勋前往浙江,会同闽浙总督德沛、浙江巡抚常安,查勘海塘。看到奏报后,知群臣对修筑柴塘、石塘仍各执一词,一时难以定论,建议度汛后再确勘筹办。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乾隆帝谕旨:“浙江海塘改建石工一事,据德沛等奏称,现在抢修柴塘,乃目前之急务。至改建石塘,朕思海塘捍御潮汐,保护田庐,攸系綦重,如果改建石工,可垂永久,即多费帑金,亦所不惜。但闻议请分年修筑,次第兴工者,原为试验,并非切实之举。其改建石塘,有无利益,果否可垂久远,并现今海塘实在情形,未能深悉……每岁抢修糜费,但在工人员,有称应改石塘,有称柴塘已足抵御,既无一定之议,且柴塘自观音堂迤东一带,春间沙坍无存,今塘外已有涨沙数丈及百丈不等,是情形随时不同,应俟汛过后,再加确勘筹办。惟柴塘险要处所亟宜豫防,现在相机镶筑,大汛经临,可期保固。”[12]乾隆帝指出,筑塘工程人员有称应改筑石塘,有称修筑柴(草)塘足御风潮,莫衷一是。

群臣对修筑石塘、草塘、开浚河道各抒其见,乾隆帝一时难以决断,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乾隆帝又命吏部尚书讷亲再次赴浙详加勘视海塘。讷亲勘视浙江海塘后,是年九月奏报:“仁和、海宁二县柴塘外护沙宽广,实属稳固,石工不必改建,若虑护沙坍涨无常,第将中小亹故道开浚,俾潮水循轨出入,上、下塘俱可安堵。”1经部议覆,改建石塘之事遂作罢。是年,“浙江巡抚常安于蜀山南用切沙挑沟引溜以顺水势,于北岸竹篓石坝挑溜挂淤,至乾隆十一年,挑挖工竣河道共长1 247丈5尺,面宽三四五六丈,底宽二三四丈,深六七尺不等,实用工料银1 177两零。”1海宁州志·海塘·卷五·清乾隆四十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春二月,护理浙江巡抚事布政使唐绥祖咨报浚中小亹引河故道工竣,潮水渐流归中小亹,钱塘江两岸海塘相安,塘身稳固,间资修补,不行大工,潮流出入中小亹约12 a。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后,潮流又趋北大亹,钱塘江北岸海塘再次进入潮损修复之中。

3 择选贤臣,重视海塘

乾隆帝十分重视浙江海塘事务,在挑选安排一大批高级官员参与钱塘江海塘修筑管理决策事务时,先后出现在乾隆帝谕旨中有总督9人等(郝玉麟、嵇曾筠、德沛、那苏图、喀尔吉善、杨应琚、杨廷璋、富勒浑、陈辉祖);巡抚22人等(嵇曾筠、卢焯、常安、唐绥祖、顾琮、方观承、永贵、雅尔哈善、杨廷璋、庄有恭、熊学鹏、永德、富勒浑、三宝、王亶望、李质颖、陈辉祖、福崧、伊龄阿、琅玕、长麟、吉庆);朝廷特派钦差大臣8人等(刘统勋、讷亲、高斌、高晋、阿桂、曹文埴、姜晟、伊龄阿)。

在钱塘江海塘事务管理过程中,乾隆帝最满意的官员为浙江巡抚庄有恭。钱塘江潮流在进出中小亹12 a、钱塘江南北两岸海塘相安无事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钱塘江潮流冲卸涨沙渐趋北岸,从此,潮流再入北大亹,钱塘江北岸海塘再次拉开屡损屡修的大幕。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乾隆帝调庄有恭任浙江巡抚,乾隆帝对庄有恭整治浙江海塘寄予厚望,谕旨军机大臣等:“浙江巡抚,已降旨令庄有恭调补……杨应琚来京陛见,询知浙省海塘渐又有改趋北大亹之势,一切均须豫筹妥办。庄有恭向在江南,曾究心水利,着即传谕……速赴浙江新任,所有杨应琚奏现在海塘情形略节,一并钞寄阅看。”[13]庄有恭到任后,即赴海宁勘视海塘,制订防御措施。首先针对钱塘江北岸塘脚护沙冲卸的情形,应用竹篓,填贮块石,兼用竹篾联络,以挡潮势。购买柴薪,修复柴塘。陆续开展对石塘后附塘土堰进行加高,帮宽培厚。建筑条石坦水,加镶护塘盘头,修置尖山石坝填石竹篓。查漏补缺,改建鱼鳞大石塘等。经过庄有恭精心整修,钱塘江北岸海塘日趋稳固,沿塘居住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深得乾隆帝嘉许。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乾隆帝第三次南巡,见到庄有恭非常高兴,特赐诗一首。赐浙江巡抚庄有恭:“己未亲为策士文,精抡蕊榜得超群。起行不负坐言学,率属偏能先已勤。鹤市旧声犹眷眷,龙山新政更殷殷。海塘正是投艰处,磐石维安免奏勋。”1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南巡盛典·卷九·乾隆二十七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庄有恭调任江苏巡抚。乾隆帝因担心浙江海塘的安危,仍要求庄有恭继续关心指导浙江海塘的修筑事务,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日,谕旨军机大臣等:“庄有恭已有旨调补江苏巡抚,其海塘工程,庄有恭筹办甚属尽心。且浙省现有查办灾赈事务,亦为紧要,庄有恭奉到调任之旨,可将巡抚印务暂交索琳护理,其日行事件照常接办。惟塘工赈务,仍听庄有恭专司其事。(江)苏、杭(州)一水之地,案牍往还,本可无虞稽误。至熊学鹏到浙(江),其赈务自可妥办。若海塘工程,自不如庄有恭之轻车熟路。邻封伊迩,应令两抚彼此始终会办。在庄有恭亦断不因既经调任,稍分畛域也。将此一并详谕知之。钦此。”[14]考虑到继任浙江巡抚熊学鹏自广西巡抚任上调浙江,不谙熟海塘特性,还特别交代其向庄有恭学习海塘管理经验,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谕旨熊学鹏:“今用汝为浙江巡抚,宜速赴新任。一切实心经理,毋为过当之事,模棱固不可也。至海塘一事,汝与庄有恭和衷共理,彼甚留心,汝应取济,一切勉之。”[15]此后,凡涉及浙江海塘的相关事务,均由江苏巡抚庄有恭和浙江巡抚熊学鹏联衔上奏,妥善处置。中国历史上出现难见的一幕,江苏巡抚庄有恭由于管理浙江海塘颇有经验,在管理江苏(巡抚)事务的同时,继续(参与)兼管(理)、指导浙江海塘事务逾3年。并因管理浙江海塘事务成效显著,备受乾隆帝嘉许,擢升庄有恭任刑部尚书后,仍留任江苏巡抚,继续兼管浙江海塘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谕旨:“刑部尚书员缺,着庄有恭补授。朕于明春南巡,庄有恭办理一切事宜,及浙江海塘,关系紧要,届期均需面为咨度,可暂留江苏巡抚之任,俟回銮后,候旨来京供职。现在刑部尚书事务,仍着刘纶兼署。”[16]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庄有恭调京后,才结束了兼管浙江海塘事务的使命。

4 六下江南,四莅海塘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年),乾隆帝六下江南,自北京出发,基本上沿京杭大运河经水路,终点为杭州,沿途体察民风,了解民情,考察官员政绩等。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747—1759年),因钱塘江潮汐流经中小亹,钱塘江南北两岸海塘相对平稳,乾隆帝前两次南巡,均未阅视海塘工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钱塘江潮头北转,潮流进出北大亹,钱塘江北岸受潮流冲激,海宁一带海塘告急。自第三次南巡起,乾隆帝认识到“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17],开始亲临钱塘江海塘一线视察,此后每次南巡均把阅视浙江海塘列为重要内容,连续4次南巡均莅临海宁,阅视海塘事务,安排现场办公,指导海塘修筑。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终下决心,将钱塘江北岸可以建筑石塘之处,一律修筑为石塘,以资永久保障。

乾隆帝经过连续四次南巡亲莅海宁阅视海塘,加之反复琢磨,对钱塘江海塘的修筑思想日臻完善。

5 终识潮流,鱼鳞石塘

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747—1759年),钱塘江潮流进出中小亹,钱塘江南北两岸海塘相对平安。钱塘江海塘基本上没有大的修筑活动,只是对受到冲损的草塘、土塘、石塘进行局部修补、修复、修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后,钱塘江潮流北趋进入北大亹,此后,潮流未再返回南大亹,不断冲刷钱塘江北岸海塘。乾隆帝经过数十年对海塘的了解观察,终于认识到钱塘江海塘的安澜,唯有全线修筑石塘,方可保亿万生灵。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在第五次南巡杭州期间,连续下旨,开始大规模修筑钱塘江鱼鳞大石塘,钱塘江北岸凡能修筑石塘的地方,一律修筑石塘。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初三日,乾隆帝下旨改筑钱塘江北岸柴塘为石塘,谕旨:“前经筑有柴塘四千二百余丈,现尚完整,究不如石塘之巩固。虽老盐仓有不可下桩为石塘之处,经朕亲见。然不可下桩处,未必四千余丈皆然。朕于民瘼所系,从不惜帑省工,俾资保护。著该督抚即将该工内柴塘、可以改建石塘之处。一并派委诚妥大员,据实逐段勘估,奏闻办理。”[18]

随着乾隆帝对浙江海塘认识不断加深,他认为改建石塘时原有柴塘不可废去,留作双重保障。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初七日,乾隆帝谕旨:“业经降旨,将可以建筑石塘之处,一律改建石塘,以资永久保障。茲忽忆及该地方官及沿塘居民,见该处欲建石塘,或视柴塘为可废之工,不但不加防护,甚或任听居民折毀窃用,致有损坏。则石塘未蕆工之前,于该处城郭田庐,甚有关系。且改建石塘,原为保卫地方之計,若留此柴塘,原为保塘,以为重关保障,俾石塘愈资巩固,岂不更为有益,况当石工未竣以前,设使潮水大至,而柴塘损坏,无可抵御,不几为开门揖盗乎。”[19]乾隆帝降旨,柴(草)塘御潮终不如石塘,凡可修石塘之处一律改建石塘。

乾隆帝还强调,即使石塘建成后,保留原有柴塘对石塘仍有保护作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初六日,乾隆帝谕旨军机大臣等:“前因浙江海塘,改建石工。恐该处居民,或视柴塘为可废,任意拆毀窃用,致有损坏城郭田庐,甚有关系。曾明降谕旨,令该督抚严饬地方文武官将現有柴塘,照前加意防护以为重关保障,将来石工告竣之时,柴塘亦可留为外卫。”[20]

乾隆帝十分关注浙江塘工,因此他对钱塘江海塘及环境相当熟悉,对官员夸大其词的奏报他深恶痛绝,譬如对闽浙总督富勒浑的奏报,他能指出其不实之处,并加以批评。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初六日,乾隆帝谕旨军机大臣等:“据富勒浑等奏,会勘海塘沙水工程情形一折……再富勒浑折内,有抵杭后,即会同福崧驰赴工所之语。自杭城抵海塘,不过十里,安用驰赴。此皆庸劣幕宾,不通文义所致。富勒浑于具奏事件。何不细心检点若此耶。一并谕令知之。”[21]乾隆帝曾数次亲莅海塘,知悉杭州城至海塘距离约10里,闽浙总督富勒浑的奏报中,指出富勒浑抵杭州后,即会回浙江巡抚福崧“驰赴”海塘工地,行10里路程竟用“驰赴”,岂非庸劣幕宾所为?

总计乾隆朝(1736—1795年),在仁和县乌龙庙至海宁州尖山间先后建成鱼鳞大石塘13 826丈,占这一段海塘全长的71.1%,[22]其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后建成鱼鳞大石塘6 746丈。

6 结 语

乾隆帝登基后,十分重视浙江海塘建设与管理,在祖辈康熙朝和雍正朝修建浙江海塘的基础上,经过在位60 a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浙江海塘建设推向历史高峰。他不随意听信朝廷大臣及地方官员的意见,而是历经数十年的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塘型比选、筑塘试验、选派官员、沙水变迁、深思熟虑等措施后,最终认识到,只有修建石塘,尤其是鱼鳞大石塘,方能成为保护浙(江)北、(江)苏南财赋重地的安全屏障。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下定决心,将钱塘江北岸凡能修筑石塘的地方,一律修筑石塘,并且大规模修筑鱼鳞大石塘。乾隆帝的正确决策,成就了浙江海塘的辉煌,使浙江海塘成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古工程之一[23]。

猜你喜欢
海塘石塘乾隆帝
浅谈新时代古海塘文化面貌“蝶变”的启示与思考
全国首个海塘遗址 博物馆杭州开馆
作品赏析(1)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
鱼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