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岗位胜任力的提高与保障

2023-01-02 17:12:28汪升薏苏晨晨戴娇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胜任中医药岗位

汪升薏,苏晨晨,黄 泳,戴娇娇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近年来,中医对临床多种疾病的普效性日益得到科学界的认可,群众对一流中医师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现代中医教育事业中,中医学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中医师的培养,甚至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院校中医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者进行了关于如何提高中医学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相关问题的思考。

1 中医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职能内涵

中医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在中医教学工作中卓越者与普通工作者区分开的个人深层次特征。职业能力中主要包括医学知识、临床业务能力等专业技能和课堂表达、师生互动与教学拓展等教学能力。中医教师作为双师型老师,其职业素养不仅要具备医生的济世情怀,还要拥有教书育人的崇高品德。

2 中医学教师岗位胜任力的核心要求

2.1 临床能力与教学能力是核心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为具有专业医师资格和教师资格的双师型老师,因此其临床业务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专业教学能力[1]。再加之具体中医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临床的实习与见习,中医水平的高低更需要临床疗效的检验,这就更加要求中医教师拥有较高的临床医疗能力。中医教师需要经历从本科到博士的系统化培养,在其中储备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医学临床技能。但作为中医教师只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详备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习过程是一个表达和接受、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才可以优化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效率。

2.2 教学反思与修正能力是阶梯

外在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内省性和日常实践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中医教师只有不断地根据教学反馈,重复反思教学不足和修正工作错误的自省过程,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水平[2]。

2.3 崇高医德与优良师德是本源

“德行为高,身正为范”,这是作为一名中医教师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是行业必需,德育才是教育本源。“立德”才能“树人”。在以教为学的医学守旧模式向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素养人才转变的当代,更加要求高校中医教师具有尚德济世的人文关怀和大医精诚的优良品德[3]。

3 提高中医教师教学岗位胜任力的措施

3.1 丰富岗位胜任力培训方式

中医教师岗位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关乎教学成果的好坏,影响中医师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各大中医药高校应加大对中医专业教师岗位培训力度,提升中医教师岗位胜任力。在教师入职时,应制定详细的教师入职培训方案。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教师相关政策与法规。实行教研室骨干及优秀教师带教新教师的规范化培养制度,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流程与教学设计。组织教研室团队协作能力培训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研室团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1]。布置入职培训作业以检验培训效果,提升培训效率。在教师日常工作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学会,以了解最新教育资讯与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支持教师参加医学会议,以丰富医学知识,了解医学动态,充实医学经验。高校要积极了解教师特长,以适合不同教师的培养方式进行定向培训。高校更要积极组织学院或教研室开展教学经验及教学新概念培训会,帮助青年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团队的教育概念。

3.2 提升岗位胜任力培训效率

高校在教师入职培训及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实现人文关怀,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积极开展网络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实际自我需求,针对教师们的普遍意见适时调整培训时间与地点,通过网络课程培训等“互联网+”的现代化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与工作职能培训的自由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优化培训效率。

3.3 培养中医教师自学的品格

教师岗位胜任力培训核心是树立中医教师的自我进步与完善的主动学习理念,鼓励教师自我提升岗位胜任力。作为中医教师,需要承担临床,科研,教学三大任务。这就要求中医教师在临床上应以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处理每个疾病,以终身学习的谦逊态度学习临床优秀的验方和治法。在科研中,应时常阅读专业文献,参加科研培训与讲座,培养现代化科研学研究能力,同时要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原则。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体系,以科研反哺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参加每次教学培训,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过程的总方针。中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代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下,更要求中医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医患沟通与团队合作都离不开人文素养,这就要求高校中医教师将“人文关怀”切实体现到日常工作中,在教学上重视人文教育,培养自身高尚的师德师风[3]。

4 完善临床―科研―教学的制度保障

在一些中医药高校,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重科研轻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与教师职称的评比关系更为密切。再加之中医教师面临着临床-教学-科研三重压力,临床和科研占比大,因此对于教学的内心动力略有不足。高等院校的第一职能是教育,人才培养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想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中医药人才离不开一流的教师团队,因此中医药高校应将教学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将制定与及时更新教学保障制度放在学校事务的首位。

4.1 建立精良的教师能力培养机制

建立教师管理技能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中医教师教学能力;将教学工作与职称评优等挂钩,激发教师教学动力;将学分制度引入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教师不同专业层次,不同需求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分制培养方案[1]。

4.2 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4]

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发展校内外的实训中心和基地[4],培养中医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相辅相成,以助于提升中医教师对现代中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4.3 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

建立严格的教学督导制度,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形成教学课程评估,教学检查等教学质量全面监控系统。在教学工作中,重点监察中医教师教学质量,对教学能力低下,教学成果匮乏的老师给予批评帮助和培训帮扶。对教学成果整体较差的教研室,及时查找原因,敦促教研室切实帮扶教师形成教学目标、教育模式、教习过程、教学结果4个层次的“检查―诊断―反馈―整改”的教学质量自我检查提升机制。

4.4 建立完善的教学物质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环境物质文化建设,高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形的物质实体环境,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办的物质成果和办学硬件条件[4]。良好的办学硬件条件为中医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多元化知识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5]。

5 总结

掌握中医专业教师岗位基本要求,提升岗位胜任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中医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本文基于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反思中医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能够帮助中医药高校制定全局性,根本性的中医教学保障制度,帮助中医教师明确岗位职能,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望每一位中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培养中医优秀人才,实现中医药新的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胜任中医药岗位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