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目标落实思考

2023-01-02 17:17朱建海
中国水利 2022年2期
关键词:淤地坝水土保持甘肃省

朱建海

(甘肃省水利厅,730000,兰州)

2019年10月,水利部党组提出了“水土保持率”概念。“水土保持率”是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生态良好评估指标中的一项具体指标,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的一项约束性指标。落实落细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目标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促进甘肃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甘肃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科学推进甘肃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甘肃省涉及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风沙区、青藏高原区、西南紫色土区4个一级区,共包含6个二级区和8个三级区。2020年,甘肃省尚存水土流失面积18.39万km2,占45.78万km2土地总面积的40.16%,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83%,水土流失面积居全国第三。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大,水土保持率目标落实任务艰巨。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先后实施了500万亩(1亩=1/15 hm2,下同)和750万亩的梯田建设,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0万km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落实水土保持率的对策

为圆满完成水土保持率目标任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布局要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导向,坚持系统治理,分类施策。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理念,充分考虑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实施精准治理,增强水土流失治理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以水土流失减量为目标,兼顾降级、增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增强治理精准性,提高治理面积中的消耗比例。

1.推进面向水土保持率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甘肃省积极推进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托中央投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43.95%增长到2020年的59.84%。新修梯田、建设水土保持林、种草、封禁治理等措施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任务是完成水土保持率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应确保完成《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确定的年均6 890 km2治理任务,切实保障完成水土保持率目标。

2.优化面向水土保持率目标的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对祁连山区高寒、高海拔人口稀疏地区,河西地区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木塔格沙漠现存水土流失,主要通过减少扰动促进自然恢复;西北黄土高原区部分15°以上坡耕地,西南紫色土区部分田块面积较小的10°以上破碎坡耕地和大部分35°以上陡坡林草地受水分、地形、效益等综合因素限制,不适宜大规模实施坡改梯等工程措施,主要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对陇东陇中地区以蓄水保水、土壤保持为主,全面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梯田为主的坡改梯工程及老旧梯田提升改造,在条件合适的沟道建设以淤地坝为主的拦沙减沙等沟道防护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措施,开展“固沟保塬”工程建设,治理保护好黄土大塬。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以水源涵养、退化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实施封育保护,促进自然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严格监督执法,控制生产建设活动,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2)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治理

坚持做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充分运用监测成果,在纵向和横向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变化及其影响程度,“十四五”期间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对村庄周围沟道溯源侵蚀、滑坡泥石流潜在威胁等水土流失程度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潜在隐患大的问题需着重考虑、优先治理;对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祁连山区等生态功能重要且易于治理的地区,及时安排项目治理。对治理难度大且危害性不大的陡坡林草地等可依靠自然恢复逐步治理。

(3)注重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水土流失面积减量降级过程与资金投入、科技水平、气候变化等因素息息相关。随着治理进程逐步推进,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水平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面积消减难度将逐渐增加,水土保持率变化将趋于平稳和动态平衡。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善作善成,防止急功近利,确保治理一片发挥效益一片造福人民一片。

3.构建面向水土保持率目标的多部门联动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在水土保持率目标背景下,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草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积极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职能,建立水土保持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加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十四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统筹谋划、系统治理,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等规划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效衔接,建立一盘棋思想,通盘考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大项目,发挥部门联合优势,坚持片区式治理、整流域推进,持续做大治理规模,集各部门之力协同推进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强化监督考核,做好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奖惩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4.应对面向水土保持率目标的机遇和挑战

以往使用的“水土流失治理率”指标无法充分反映水土保持整体状况、质量和实际成效,“水土流失率”指标为负向指标,社会公众不易理解接受。水土保持率概念定义简明易懂、含义正向,能够直观地反映水土保持状况和工作成效,同时可分解落实,可监测评估、可考核衡量,便于理解和接受。水土保持率作为目标导向,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以完成水土保持率目标任务为契机,可有效改善目前甘肃省水土保持初步治理的现状,助推步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助力全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挑战在于水土保持率注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量降级结果导向,对治理投入和过程、治理结果和成效、精细化治理水平和提质增效都有更高要求。甘肃省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程度严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甘肃省各级财政资金困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依靠国家投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机制改革力度。

5.坚持面向水土保持率目标的“人民至上”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践

新时代新阶段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绿色发展。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省推广借鉴陇南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探索“小流域+生态旅游”、“小流域+生态产业”、“小流域+生态宜居”等复合模式,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促进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村收入。在平凉、庆阳等高塬沟壑区开展黄土高原固沟保塬建设。对沟道侵蚀严重造成偏远山区群众出行不便特别是学生上学不便且符合淤地坝建设条件的地方要及时修建淤地坝,治理侵蚀沟道并实现以坝代路。对运行多年,防洪能力萎缩,拦泥淤地功能降低、丧失或者改变的淤地坝,探索推行淤地坝变水库、变农田、变水沟、变道路“四变”改革,放下管理和防洪包袱。大力推进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提高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全面控制流域人为水土流失,实现水土流失状况好转,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水土保持新格局,显著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三、结 语

落实水土保持率目标关系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局,应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在科学精准确定全省及各市县阶段和远期目标值基础上,主动适应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积极作为,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游担当,在新时期新阶段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淤地坝水土保持甘肃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黄丘区小流域暴雨径流动力特征对淤地坝配置的响应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关于新时期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思考
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存在问题分析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