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智慧河长制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

2023-01-02 06:26:42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河长服务平台水利

张 潇

(阜新市水利局,辽宁 阜新 123000)

阜新地处辽宁西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境内河流有大凌河和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5km2以上的河流313条,在册大中小型水库48座。其中,面积在5000km2的河流有1条;流域面积在1000-5000km2的河流3条;流域面积在100-1000km2的河流11条,市区有10条主要河道,流域面积557km2。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9m3,是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2,水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湖管理与保护面临着水质污染严重、河流干涸、河湖功能退化等问题。因此,加强河流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1 阜新河长制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智慧河长制是通过PC端和移动端建立统一的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共享发布平台。2018年阜新地区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按照建设智慧水利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行智慧河长制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目前系统全面覆盖信息管理、巡河处置、考核评估等多个模块,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融合和综合管理功能。至2021年底,累计更新善系统信息4821条,其中政区信息800条、河长信息915条、部门信息869条、河段信息2133条、警长信息104条,有利提高了河长制日常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1.2 存在的问题

尽管智慧河长制从探索到全面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现状来看,阜新智慧河长制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河湖治理成效。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3点:

1)信息化平台建设尚不成熟。我市河长制水利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平台建设落后于国家颁布的建设指南和技术规范,难以根据河长制工作的特点及要求,建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比如,智慧管理仅限于城区段,村屯河道工作日志填报、河道巡查情况难以及时记录在案,农村河段水利污染情况未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 。

2)智慧信息化应用率不高。目前县(区)、乡镇、村三河长制工作对信息推行积极性不高,落实不到位,工作任务和治理措施不够细化。在明确生态保护责任,强化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未做实做细,监测技术方法滞后。认为落实信息化是上级部门的事,导致推进效果不明显,指挥调度方面难以起到良好的联动作用。

3)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各类社会环保组织和民间治水团体在河湖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市河长信息管理并没有显现他们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投诉举报查询相关信息比较少,数据监控失实。因此,当下需要激发和调动公众推进河湖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居民等全社会协同参与的良性治水氛围。

2 基于智慧河长制的水利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框架及创新要点分析

针对智慧河长制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水利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基本框架内容以及创新要点,从而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总结起来,具体建设的目标框架及创新要点包括:

2.1 建设目标

在智慧河长制建设期间,需明确的建设目标较多,重点涉及:

1)在数据建设整合方面,需构建完善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使跨业务部门的河湖管理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使完善的河道基础数据体系得到有效形成,使各类数据的查询更加方便,使各级河道及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充分数据支持,进一步使市辖各县能够作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2)在信息数据在线监测方面,需发挥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采集、整合分析河流相关基础信息数据,进而使信息的在线展示得到有效实现。基础信息整理、上报任务由地方水利部门执行,进一步由上级河长办审核过关后,及时入库处理。此外,各地需做好入库后的基础信息数据的定期维护管理工作[3]。

3)在指挥调度方面,需发挥河长的组织领导作用,各小组单位需加深合作,在相互协调联动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河流管理保护相关工作职责。利用系统,使多方视频会议、联席会议活动顺利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指挥调度工作开展期间,需对河流水系、地形地貌以及社会经济等特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以物理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有效结合的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系统,使流域水量水质的同步预测与实时调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并且,需以河长制业务需求、功能需求为依据,对业务应用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包括业务管理支持、应急管理支持、远程控制支持、系统运维管理支持以及决策支持等等。此外,还需对不同级别的河长制业务职能、信息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对省、市、县三级河长的移动端进行研发,使微信公众号、APP功能能够在其中得到有效应用支持;在对三级河长协会商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构建的基础上,使三级河长的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功能得到有效实现。

2.2 基本框架内容

在既有智慧河长制的水利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需充分明确以下四个层次的框架内容:

1)物联感知层。在该层次,利用智能传感器,使相关信息的采集得到有效实现,包括水雨情信息、水质信息、视频信息、航天遥感信息、航空遥感信息、水上移动监测信息、北斗导航信息等。同时,平台方面,需对各类有关的水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全方面整合、接入。

2)网络传输层。主要利用各种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然后传输到移动互联网系统环境当中,涉及的传输网络既包括移动互联网,还包括物联网、IPV6下一代互联网等等。

3)河长制数据中心层。涵盖综合数据库、模型知识以及大数据分析功能。首先,对于综合数据库来说,又细分为基础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主要负责各类数据资源的统一存储管理,从而使基于业务应用层的数据资源支撑环境得到有效构建。其次,模型数据库负责若干水环境模型的统一管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构建复杂的空间模型,使空间数据能够以各种方式得到合理科学地应用。此外,大数据分析功能,则在综合数据库。模型知识库提取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的展示,得出智慧河长制建设所需的数据信息,为建设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4)智慧河长制层。这是主要对政府、社会共同管理,对河湖保护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及科学管理方法。同时,使各级河长、河长办以及社会工作能够具备以智慧服务平台为基础的综合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使河长制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智慧河长制层的应用,还能够体现执法监督的严谨性、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以及河长制信息的公开化等等。

2.3 创新要点

基于智慧河长制的水利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有两大创新点:

1)模型知识库。以水利工程智慧河长制为基础所制定的模型知识库,以水环境模型为主,可以对各种化学物质处于水环境当中的运转变化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等,且此类模型复杂程度高,需在优化软硬件环境、数据逻辑、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水环境模型的统一管理,合理科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模型知识库的统一管理,使模型知识库在水利信息化服务中能够发挥出既有的功能作用。

2)河长制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河长制建设工作开展期间,少不了河长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此项技术在合理科学应用的基础上,可以使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有效发挥出来,比如对内外部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对数据进行整合、共享、联动以及开发,使全数据采集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又比如,可以使水环境质量模拟预测、“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得到有效构建,进而实现对流域各断面的自动监测,实现对排向具体河道的污染源废水排污口的在线监测。此外,在大数据技术的合理科学应用下,可使河长制的数据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可对水质污染变化趋势、水质预警进行分析研究,为水利信息化服务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 语

阜新市智慧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构建智慧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要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并使智慧河长制的水利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物联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河长制数据中心层、智慧河长制层四大层次功能,进一步促进模型知识库与河长制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以此使水利工程智慧河长制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为阜新水利工程事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有效的平台支撑。

猜你喜欢
河长服务平台水利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9:00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山西水利(2019年4期)2019-02-14 14:27:22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2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