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相关职业院校已陆续建成多个学校智库,并基于竞赛需求展开前期行动。但在竞赛全球浪潮背景下,我国学校智库发展并不充分,在模式、结构、功能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折射出学校智库与竞赛事业间存在的错配关系。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在发展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语境下,从组织转型视域出发,研究推动职业院校学校智库与竞赛活动形成更具开放性和协同性的发展路径,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院校;学校智库;转型建设;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高士晶(1992- ),女,山西大同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天津 30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青年项目“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化解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EJA200399,项目主持人:高士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3-0037-06
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作为建设社会技能养成体系的重要载体,其在制度、结构、资源和功能等方面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作为竞赛发展的核心支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也逐渐被从后台隐匿化状态推向发展前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要求,随后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政策在智库发展方向和制度建设上给予了较为明确的指导。
本研究从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背景出发,基于组织变革视角审视职业院校学校智库的内涵及发展困境,并进一步明确学校智库组织的变革方向、结构功能和制度要求等,构建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的公共化转型路径,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概念审视:智库、职业院校学校智库与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内产业发展和竞赛全球化浪潮影响,为促进职业技能竞赛事业发展、同步解决各类衍生问题,政府等主体相继设立政府智库、企业智库、学校智库等专业化竞赛智库,着力探索和深化竞赛的本土化过程。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主要归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受国家财政支持,并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标准开展活动。本研究从审视智库的概念内涵出发,逐步梳理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组织的历史转型过程。
1.智库概念及其组织变迁背景。智库(think tank)是一种通过不同研究方式获取信息进而分析建构各类决策结果的服务型组织。智库伴随现代西方政治民主化浪潮而生,主要应用于探索社会公共事务,具有突出的战略性、公共性和前瞻性等特点。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实体组织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第一批智库是以出现于“一战”之前的罗素塞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为代表的综合性决策机构,专门资助社会公共事务调查活动。这一时期的智库处于成长萌芽期,整体发展较为缓慢。“二战”后,以兰德公司(Rand)为代表的新型专业性智库出现,并陆续承担大规模军事、科技和社会类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精英化特征。这一时期的智库进入成长发展期,其在数量、规模及成果质量上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全球各类智库整体呈现出较为迅猛的发展形势,智库在国家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智库的学术概念也由美国社会学家保罗·迪克森(Paul Dickson)正式提出,并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传播。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技术等的加速变革,智库在服务公共事务决策方面又获得了新突破。
2.职业院校学校智库与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我国智库事业起步较晚,近些年总体发展稳定,但具体发展状况并不均衡。与其他智库相比,职业院校学校智库以本校资源为建设基础,汇聚了不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进行跨领域调研、分析和决策,具有鲜明的人才和资源的比较优势,是国内智库建设的重要类型。职业院校学校智库不仅服务于学校系统内部的决策活动,还服务于政府、企业及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决策咨询活动。
本研究核心关注的职业技能竞赛学校智库(以下简称学校智库)是以职业院校为建设主体,基于竞赛相关决策研究需求活动而设的专业智库,其监管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其中,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一个选拔和激励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内职业技能竞赛是伴随我国产业现代化发展而生的一种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突出的组织性、专业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与国内竞赛事业发展同步,组织意义上的学校智库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末。职业院校根据竞赛需要设立相关的竞赛支持团队或研究机构,主要为满足单项行业赛事而建,整体规模较小、社会影响力弱且发展缓慢,具有较为突出的精英化特征。新世纪后,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创立,以及国家一类二类竞赛的发展,学校智库也进入了规模化、专业化、公共化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学校智库在数量、规模和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还在高校内部形成了小规模联盟,积累了较为良好的前期优势。但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智库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挑战。
二、困境澄清:竞赛发展与学校智库的矛盾关系
随着全球产业变革,国内竞赛工作范围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政府等竞赛参与主体纷纷从宏观视角引导和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我国竞赛组织从粗放式的起步阶段逐步迈入系统式的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竞赛学校智库建设起步晚、发展基础较弱、体系不健全,因而在竞赛政策建设、知识生产及技术技能创新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成长空间。当前学校智库正处于过渡性发展阶段,不仅要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原有组织还要经历一个较为剧烈的新陈代谢过程,这种矛盾状况直接地反映在了学校智库的组织模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并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困境,影响乃至塑造了学校智库在下一阶段的可能路径。
1.错配:社会化的发展前景与被动型组织模式。不同组织模式塑造不同的组织发展前景。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经历了一段时间较长、发展较平缓的起步期。该阶段的学校智库主要是被动型的权威组织模式,即智库是由行政力量推动自上而下建构,以服务竞赛为目标,以代表国家的行政力量为主要推力,以相关院校教学和研究单位为依托,汇聚各类资源形成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竞赛支持型组织。在这一时期,作为一种被动型组织,职教领域的竞赛学校智库具有以下突出特征:第一,校内外认可度偏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竞赛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仍属于新生事物,与教学研究等的关联度不高,因而学校整体对竞赛及其相关事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偏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竞赛智库是以政府智库为主体,学校智库处于边缘位置,不论在资源还是制度上的发展都受到限制。第二,模式建設具有依附性和同质性。这一时期的竞赛以地方性行业赛为主,竞赛智库以给政府和学校等提供政策产品为主要工作目标,模式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和同质性,未形成明显的综合性累积优势,未突破行业内圈层壁垒,不具备独立开拓的能力和环境。第三,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由于早期职业技能竞赛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体系,与竞赛共生的智库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都比较薄弱,从环境层面形塑了学校智库所承载的原生性本体功能,生命动力不足,工作范围有限,这就从动力层面削弱了学校智库获得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我国技能市场的扩大及产业技术的发展,国内竞赛形势发生了明显变革:一方面,伴随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腾飞,传统竞赛体系受到冲击,原有的被动型组织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竞赛所提出的更前沿、更开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我国从2011年开始连续参加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内传统学校智库模式受到强烈的外部专业化竞赛活动冲击。
面对内外新形势,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亟须主动建构新式社会化学校智库模式。被动型学校智库模式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在传统及新兴力量冲击之下,呈现显著的模式与能力需求等错配的现实局面。如何基于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更具社会化的主动发展模式,进而实现从被动承接任务到主动介入竞赛,是当前学校智库组织建设的首要困境。
2.缓冲:网络化的合作生态与单向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深刻影响组织运行效率。迈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呈现出新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即从传统阶段注重竞赛直接性的竞争结果发展到新阶段更关注竞赛各类衍生性社会经济效益。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在新的竞赛形势下,竞赛管理部门及相关产业行业对人才和技能可持续性和综合性发展状态的高度关注,也必然对学校智库组织结构提出新的要求。
在建设起步期,学校智库结构主要依托相关赛项构建形成,主要呈单向型组织结构。该时期的学校智库专注对竞赛规则和技术的探索,缺乏对竞赛社会经济效益等横向内容关注的机会和能力,原生组织模式系统较为机械且整体韧性不强。当前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和发展环境,学校智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跨入专业性的质量发展阶段,但也愈加凸显出其结构单一且缺乏弹性的现实。
为应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转型发展挑战,提升质量水平和综合影响力,国内各类学校智库着力从内外两个方面,与不同的组织机构展开合作行动,深度卷入新的社会合作网络:一是外部合作。学校智库基于竞赛生成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设备开发、技术服务、技能迁移、资源建设、品牌推广等方面,从社会效益逻辑和经济逻辑等视角出发,与政府、企业、高校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建立新的关系链,扩大学校智库的社会合作体系,提升学校智库的服务水平和影响辐射区域,积累外部优势。二是内部合作。学校智库作为职业院校的特色化研究部门,经过前期积累,相对传统教学部门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面对新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为构建良性发展生态环境,学校智库需突破个别赛项的传统优势,积累新的综合优势。因此,学校智库必须从拓展与校内其他相关专业合作的方向前进,形成网络化的深度合作结构,进而意图实现更综合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受传统单向型组织结构的限制,学校智库难以有效应对新时期更综合全面的发展要求,这必然对学校智库结构产生剧烈的冲击。调整结构是改革事业当中非常艰难的部分。传统结构已经形塑学校智库的资源格局和管理生态,如果要对结构进行调整,就需突破原有结构利益壁垒,才能生成新的组织结构缓冲带,进而比较顺利地卷入新的发展浪潮,提升学校智库的品质和社会影响力。但显然当前学校智库结构转型还未做好缓冲和过渡的准备,在用原初结构内化新式需求的过程中,仍要面对诸多显性和隐性困境。
3.卷入:多元化的需求体系与机械型组织功能。功能是学校智库组织发展的基础。竞赛的各类理论和实践需求,决定学校智库的功能。明确学校智库发展定位,提供能够拓展其功能类别及作用范围的各类条件,不断地解放生产力,是推动学校智库面向竞赛发挥更高质量支撑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改革开放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竞赛体系不仅受外部国家产业基础状况及人才制度等的制约,还受内部缺乏科学发展理念的影响,因而竞赛的社会影响力及相关的衍生功能较弱,这也使得依附竞赛而生的学校智库的工作潜能受到极大限制。21世纪后,伴随国家整体实力提升,技能养成体系建设愈加紧迫,竞赛体系发展愈加完善。竞赛基于自身定位,对学校智库在政策分析、技术技能产品生产和推广等方面都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新时期学校智库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各级政府部门、规模化企业和学校,也包括相关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根据服务对象性质的不同,学校智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公益型和半公益半市场型。学校智库作为帮助实现政企校三方互通互助关系的旋转门,意图有效对接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
传统学校智库所形成的是以获得更高竞赛绩效为中心的机械型组织功能,其功能种类单一、韧性不足、延展性不强,因而在技术服务、产品推广、政策延展等方面的社会性功能薄弱。面对新时期社会化转型发展要求,学校智库主要面对以下现实困境:一方面,不同性质的服务对象影响学校智库形成不同的工作逻辑,而这些工作逻辑之间常常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其中,服务市场和服务政府的相关决策,具体的生成逻辑和实施制度完全不同,而且在短期内这两类工作逻辑及其工作成果之间很难实现相互过渡和转化。在学校智库这一层面上,能够发现问题,但受功能种类限制,难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智库功能的建设和实施都依赖与之配套的资源和制度。在当前我国学校智库发展过程中,塑造或变革其传统功能的资源基础及制度环境都尚未成熟,学校智库的社会性功能难以获得有效发挥的途径,因而也极大地限制了学校智库的生产力。总之,急需有效手段化解这些矛盾,释放学校智库的生产潜力。
三、路径重构:学校智库发展的实践转型
在回应复杂变革困境的过程中,我国不仅通过参与各类国际竞赛广泛积累经验和资源,还对学校智库展开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行动,全面推动学校智库向国际化、社会化、开放化的方向转型。学校智库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逐步打破传统保守状态下生成的圈层壁垒,采取主动转变发展模式、革新结构关系、完善制度环境等措施,解决系统性困境,保障实现国内竞赛学校智库共同体的转型目标。
1.自主建构组织模式,更新智库发展思路。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学校智库主要是政府完全支持型组织,以完成学校或各级政府委派任务为核心,自主发展能力及意识都比较薄弱,组织模式缺乏充分的科学化、市场化探索。伴随竞赛需求的变革,学校智库逐步尝试建构多元化的组织模式,但由于智库间组织能力、组织特色等差异并不显著,因而国内学校智库的组织模式呈现同质化的竞争趋势。在新世纪发展环境下,面对国内外技能体系的市场化冲击,传统模式下的学校智库决策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受到极大限制。推動学校智库实现从政府完全支持型走向政府半支持型乃至自主发展型组织模式的转变,成为学校智库的关键性发展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智库坚持自主变革的思路,从自身发展定位出发探索建构组织发展模式。第一,增强不同类型学校智库自主建模能力,强化战略布局。学校智库要从依附型的被动态走向半自主态乃至完全自主态,需要跨越的关键是循序渐进地建构出自主把握自身发展路径的思维模式和能力体系,根据发展任务预见可能的发展障碍,进而协调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边关系及资源,保证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化变革中能够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第二,学校智库要习得自主发展能力,需要政府协助做过渡化统筹。建构学校智库组织模式,需要针对可能的发展任务,做短期和长期的考量,生成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目标内容。政府成立专门的调研组,从外部评估各类智库发展的重点、特点、难点乃至痛点等内容,并做比较分析和评价。尤其是面对智库建设的经费类型、人员评聘、成果转化等重点问题,以支持自主发展为根本,规划中长期稳定化的发展模式,为统筹长期决策负责。第三,在自主化演进过程中,学校智库需要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学校智库通过系统性评估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改革与政策环境及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和功能,保证发展性乃至前沿性优势。此外,还需跟踪预判自主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痛点和难点,灵活确定学校智库权责的范围和程度,最终实现学校智库自主建构的发展方向能在理念与实践之间精准生存。
2.柔性革新组织结构,强化功能支持系统。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国学校智库逐步走上自主化发展道路。由于学校智库的传统结构和功能已配合运行较长时间,形成较强的发展惯性,因而如果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并不能直接推行剧烈的运动式变革,而需采用略高于组织自身新陈代谢速率的柔性化过渡方式。通过循序渐进地更新组织结构和组织职能,保证学校智库始终在竞赛活动中发挥稳定的支撑性作用。基于此,当前学校智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革活动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核心问题。第一,面对新的竞赛发展形势,学校智库需科学搭建新增结构及功能。新时代竞赛活动在面对产业市场提出更前沿的技术标准、更精准的运行机制、更敏捷的变革反应等挑战时,也对学校智库提出更高的供给侧要求。为应对新形势。学校智库需建构自主发展模式。首先要统筹梳理新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重塑新结构功能体系的中长期定位;其次要围绕定位分析不同层次竞赛提出的新技术、新资源及新政策等需求,分类建构和管理智库新功能;最后要跟踪学校智库新变化,利用新技术条件及时捕捉和扩展新结构功能优势,持续深化学校智库的专业形象。第二,柔性化调整传统组织结构和功能。职业院校传统学校智库的结构和职能相似性较高,竞争性较弱,不能适应新时代高度差异化竞争的发展需求。其中,同层次水平的学校智库可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在融合新结构功能的基础上,选择最核心的优势功能,推进学校智库功能体系的工具性扩张或智库间的兼并,并将冗余的职能淘汰或转移出去,逐步建构出各学校智库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顺利转型升级。第三,处理好新旧过渡性交叉空间。在融合新旧结构功能的行动过程中,必然形成过渡性内部交叉空间。该空间具有高度混合新旧的特点,处理好该空间对学校智库发展至关重要。该空间场域内部的权力关系可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状态,也可能存在多元化冲突风险,因而需要提前协调多方权力关系,在矛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通新旧结构,建构更高维度且更稳定的合作空间。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推进学校智库结构和功能的变革,需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资源,形成协同联动、优势互补的智库共同体网络。
3.全面统筹组织制度,搭建智库共享平台。职业院校学校智库是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传统学校智库汇聚了数量可观的专业人才、设备资源等,并设定了与之匹配的制度体系,提高竞赛技术、技能、知识及其他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实践中,国内技能体系市场要求新时代学校智库在信息、技术、产品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社会影响力及穿透性要远超传统学校智库,这就要求新型学校智库进一步探索建构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建设激励人才成长和创新的制度,是新型学校智库组织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过渡性发展阶段中,学校智库仍需得到各类政策支持,才能逐步走向自主化发展阶段。因此,学校智库的制度建设可探索以下发展路径:第一,建设政校企多边合作制度。探索学校智库自主发展道路需着力调整其与政府的角色关系,即政府从主管部门转型为与学校、企业共同治理竞赛的支持性组织,从而解放政府自身管理能力,提升学校智库的自治水平。要搭建多边合作制度体系,完善竞赛发展治理模式。第二,精细化统筹人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学校智库制度体系必须在确保人才、资源等协调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才的激励制度、技术的创新制度、资源的管理制度等,从而真正构建高效复合型的制度体系,不因制度滞后或制度间存在的不兼容性而限制智库发展。第三,强化学校智库的评价监督制度。与企业智库和社会智库相比,学校智库仍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决策支持单位。学校智库的决策机制更重视质量而非效率,这种天然的保守内核影响了学校智库的发展速度,但保证了学校智库的质量水平。面对学校智库的先赋性保守特征,仍需政府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智库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评价和监督,进而最大限度保证学校智库助力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更开放的发展前景。
此外,新时期学校智库还要着力打造不同层次的特色化共享平台,推动国内职业院校学校智库协同发展。一方面,学校智库要基于不同层次的竞赛需求,统筹调配学校智库各类资源,联合搭建多元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校智库服务竞赛的整体专业水准和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智库要在制度功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智库产品和服务质量,深化共享平台的内容和机制建设,最终反向助力各类学校智库的特色化发展。在不断探索竞赛与职业院校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状态的过程中,学校智库逐步让自身的社会化智囊形象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从精英化到公共化的转型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新昌.大力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服务技能人才成长——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综述[J].中国培训,2022(4):15-16.
[2]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决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4-38,44.
[3]徐晓虎,陈圻.智库发展历程及其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12(7):63-68.
[4]杨杰,姜帆.组织生态学视域下的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高教探索,2021(12):21-29.
[5]张文杰,杨春河.西方企业组织变革理论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9-92.
[6]Andrew Rich.Think Tank,Public Policy,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