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意蕴及其设计应用
——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

2022-12-31 23:59马逸初张晓东郭奕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庄纹样图案

马逸初,张晓东,郭奕宏

(1.石家庄铁道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2.河北经贸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3.韩国又石大学 旅游大学院,韩国 全州 565-701)

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相比,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下来的人类文明。建筑作为人类解决“衣、食、住、用、行”这些最为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的设施之一,其重要性早已被中国古代人民意识到,为此,才有了“墙倒屋不塌”的框架结构和“侯门深似海”的庭院设计,这些都蕴含着我国先辈的智慧和诸多匠人的心血。为了追求古代建筑的观赏性、艺术性,绘画、雕刻等技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被大量运用,纹样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随着我国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生存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美成为了人们的追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纹样设计通常会巧妙地将人们熟知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日月星辰、历史人物等形象,与纹样工艺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需求,更使其富有独特的象征意义。[1]这种象征意义成为了纹样艺术的魅力所在。

目前,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建筑设计和美学设计在我国古代建筑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同时,其建筑中巧妙的纹样设计与题材选取反映了清王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成就之一。探究其纹样应用背后的人文因素可以更好地挖掘其艺术价值,为当代设计应用提供启示。

一、纹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题材和艺术特点

探究我国古代建筑除了研究其框架结构、庭院设计等特点之外,对其细节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发现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成就。纹样在古代建筑中的设计和运用,不仅反映着古代人民对于建筑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高超的水平,同时也象征着古代人民已经将建筑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更展现了我国人民早已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

(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纹样题材的应用

纹样的题材覆盖面较广,运用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题材大体分为几何图案、汉字图案、花鸟鱼虫图案三类。各种题材均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并在纹样结构设计时形成了有效的关联性,不同类型的题材组合使得纹样设计变得或严肃端庄,或生动有趣,或富丽堂皇。[3]

首先,几何图案是抽取了生活中物类的自然属性而形成的纹样,分为回形纹、如意纹、拐子纹、灯笼棉等。这些几何图案不仅具备了其在自然中就具有的特征,还被赋予了相应的人文内涵。其中回形纹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纹样题材。云雷纹是回形纹的前身,多出现于青铜器、陶器,是一种原始纹饰,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由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称为“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多作烘托主题纹饰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汉代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居民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4]云雷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商周时期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回形纹寓意着人生中跌宕起伏的经历,同时也代表着绝处逢生、新的开始。回形纹因其独特的形状也具备了良好的延展性,在视觉上给人延展、宽阔之感。这些特质都使得回形纹备受人们的喜爱。

如意纹的形状不仅酷似灵芝,还与云纹相似,所以如意纹不仅被人们赋予了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也因为“云”和“天”在古代观念中占据主宰地位而使得如意纹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拐子纹的端点大多数都采用龙的形状,而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下,龙的图案只能由皇族使用,所以在民间的一些中国传统建筑中,工匠常常将尾端改成草龙的图案,并用以装饰门窗、家具和器皿。灯笼棉大多采用灯笼的图案,因灯笼有照明的功能,所以灯笼棉也代表前途光明、驱恶避邪。

其次,汉字图案是通过将原有汉字变形来达到增强美感的目的。[5]常用的汉字原型有福、禄、寿、喜等,变形后文字的内涵不仅超越了原有含义,还可以由此演化出其他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汉字图案常常与其他题材相融合,以更凸显汉字图案的吉祥寓意。

最后,花鸟鱼虫图案常常采取被世人赋予普遍含义的原型。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内心情感,继而很多自然事物也成为了特定吉祥含义的代名词,例如寒梅有高洁之意、桃有延年益寿之意、仙鹤有长寿之意、蝙蝠有吉祥之意等。

(二)中国传统建筑中纹样的艺术特点

伴随着历史进步和人类思想的转变,纹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形式愈发多样。但是,有时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纹样仍延续着前一时期的纹样特点。

首先,从表现形式来看,纹样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即使在不同建筑中采用不同纹样题材,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仍展现着独特的对称美和韵律美。在中国传统建筑纹样中,图案往往具备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特点,并围绕对称轴进行相应图案和配饰的装扮,以此给人一种庄严整齐的视觉效果。同时,以对称轴为中心进行粗细线条、色彩明暗的对比更凸显了纹样设计中的吉祥蕴意。韵律美体现在纹样设计的基本元素排列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将一组纹样作为一个单位排列成连续、错落有致的样式。故宫作为我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和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纹样的设计和运用就无不体现着对称美、韵律美以及东方特有的文化气息。

其次,从文化内涵来看,纹样不仅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带有鲜明的自然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6]纹样中采取花鸟鱼虫作为原型本就来源于人们对未知自然的崇拜之情,同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大自然带有天然的信赖感和亲切感,将自然事物和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可以有效地将艺术与现实相关联,更能凸显纹样背后的人文色彩。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建筑当中,纹样往往以粗线条的简画作为设计题材,以或真实或写意的方式记录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的屋顶以及一些墙壁的设计上,设计题材源于生产生活的纹样非常常见。

在等级制度的影响下,不同题材的纹样也暗含了不同的等级观念,使得纹样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特征。在我国古代的纹样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可以通过纹样图案直观地展现,北方地区的纹样图案中,狩猎场景是比较常见的题材,而南方的纹样则更多地展示体态较小的动植物。另外,古代建筑中应用较多的拐子纹,更是我国封建时期时代特征的代表。拐子纹又称“拐子龙纹”,是龙纹的一种,是将龙纹高度抽象的产物。拐子纹,尤其是黄色的拐子纹图案,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只有皇室才能使用,普通的百姓家只能望而生畏。众所周知,在我国唐朝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无论是人的样貌还是在其他审美领域,均以胖为美,那么在唐朝的传统建筑纹样中,动物图案也往往展现了雍容之风,这与清朝时期传统建筑纹样中的纤细相比形成了强烈的时代差。虽然经历时代变化,纹样的艺术特点一脉相承,但也不缺乏多种元素呈现互相糅合的变化,尤其是受中亚、南亚、欧洲等民族的影响,纹样的图案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了更多的新意。

二、承德避暑山庄纹样的文化意蕴

(一)彰显南北艺术的融合理念

我国疆域辽阔,传统建筑中纹样的设计理念也会受到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影响。北方建筑多具有辉宏之气,而南方的传统建筑则更偏向小巧精致的风格。伴随着南北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南北文化也逐渐交织在了一起。承德避暑山庄(以下简称“山庄”)本身体现了文化的交融,所以山庄纹样中也有很多南方建筑的身影,例如,文园狮子园中有很多跟苏州狮子林相类似的图案,在湖区的建筑图案中采取了冰裂纹、海棠花等图案,曲线类型的图案体现了南方文化兼容并蓄。同时,山庄还加入了很多北方的特点,并使用直线纵横的线条来描绘图案,例如四方形、收回直角方形等,展现了北方豪爽的个性。在墙窗的设计上,山庄也抛弃了南方园林弯曲迂回的表达方式,采用了更为粗犷的四方线条。山庄成功地将江南风格与本地域文化进行了融合,使得南北文化均在山庄的纹样中大放异彩。

(二)承载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内涵

山庄中的纹样不仅有装饰门窗的功能,不同寓意的吉祥图案还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些不同题材的纹样内涵均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王朝为巩固自身的统治,便将儒家、道家、佛教融入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在山庄的建筑中有所体现。

首先,儒家提倡的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于是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便成为了寄托人们内心情感的载体。例如,在门窗上雕刻牡丹图案代表着富贵,为表喜庆吉祥,往往在迎客厅设计更多的喜鹊图案等。同时在儒家理论中,伦理意识的表达更为强烈。在山庄中可以看到,很多图案的组合都是为了阐释人类社会中伦理关系的和谐,例如,以鸳鸯为原型的纹样代表夫妻之间和谐、举案齐眉的关系,用凤凰等图案代表君臣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具有特殊含义指向的纹样体现了儒释道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其次,道家的观点则更偏向于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所以长寿成为道家的最终追求。历代帝王同样追求长生不老,也与中国人民对福寿绵长的理解不谋而合。在道家的观点中蝙蝠成为了福报的象征物,所以山庄的建筑图案中也常常能看到蝙蝠图案。同时,山庄中仙鹤图案、寿松图案作为高洁、经久不衰的代表,其象征意义也得到了道家的肯定。在后人的评价中也常看到文人墨客将承德避暑山庄比作得道仙人的居所,可见山庄的纹样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最后,佛教最初得到尊崇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中国传统建筑中大多包含着佛陀的形象。而在佛经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便是莲花的形象,许多工匠便以莲花的形象作为原型,通过抽象化的表达改造成为“宝相花”的装饰纹样,伴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宝相花便成为了很多重要建筑或瓷器上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和平安。到了清朝,历代皇帝为取得藏区高层统治者的信任,藏传佛教在内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广,承德也因此建立了许多座藏传佛教寺庙。在山庄中也出现了许多宝相花纹等有着佛教气息的象征物,这些具有吉祥意蕴的代表性图案,符合我国传统民族情怀中向善的期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表现。

儒释道三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不仅体现了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不同功能的门窗均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形式与意蕴,很多图案原型不仅来源于儒、道、佛,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也一直通过艺术形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体现阶级观念下的皇权意识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时期,皇权至上观念在社会上影响较深,因此,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也必然深深刻印着皇权的意识。山庄作为最大的皇家园林,曾是清朝几代皇帝游玩之处。在清朝这个独特且复杂的历史时期,康熙与乾隆作为重要的两个历史人物,与山庄中的纹样有着密切的联系。山庄于康熙帝在位时便开始修建,后来由乾隆帝根据社会变化与个人喜好,在原有建筑上进行了相应修改与增建,于是便有了现存最大的皇家行宫。尽管山庄属于皇家园林,但是其纹样的风格与设计仍具有自身独特特点,整体风格以简约淡雅为主[7]。所以,在山庄中,并不能看到金碧辉煌的宫廷式建筑,尤其是在康熙年间,很多的建筑及门窗色彩,仅仅采用了灰白色的筒泥式建筑,房梁及门窗上也未呈现鲜明的色彩。即使是在宫殿区,也看不到复杂多样的纹样类型。而在乾隆时期,山庄的很多房梁、宫殿、亭楼便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纹样体系,但由于过于追求新鲜有趣,很多图案加工过度反而失去了原有图案的朴实,亭楼之上的图案也变得更加繁琐,成为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以广元宫为例,其主要功能是供皇族观看歌舞短剧,但是在建筑设计上大量采用了琉璃瓦等昂贵建筑材料,由此可以看出,乾隆时期的建筑均有着华而不实的特征。山庄中的许多建筑均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也与皇帝个人的喜好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在其他方面也体现中国传统,例如,黄色仅能用在皇族的建筑中,民间的建筑大门上不能使用红色和金色,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三、纹样在承德避暑山庄中的设计应用

从康熙42年(1703年)动工兴建,直到乾隆57年(1792年)才最后完成,历时89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帝王建设的山庄,尽管坐落于远离京城的群山之中,但山庄依山而建,取自然之美,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当中少有的杰作,更是我国园林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纹样作为我国古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装饰设计,在山庄中的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均有呈现,门、厅、桥、洞均使用了大量的纹样图案。

(一)纹样在山庄中的造型设计

山庄作为最大的皇家园林,其纹样的应用具备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性特点,同时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受到多民族文化的影响,造型设计也具备了更多的生活气息,所以山庄多采用如意纹、十字符、灯笼棉等简约纹样题材。

首先,在山庄中如意纹常常作为隔扇裙板中的装饰物,其纹样的形状也会根据裙板的大小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尾端的边线花纹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采用简单的波浪形纹路,有的则采用了较为复杂的花式条纹。如意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代表着人们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愿景,也常蕴含诸事顺遂的希望,所以在山庄中也会有一些小型的门窗采用如意纹的部分结构。

其次,十字纹在山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十字图案源自于西方文化,不仅因为基督教拥有十字架,也因为十字的结构为两条垂直相交的线条,反映了宇宙间人类生死的关系。十字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被认为有十全十美之意。而十字纹的交叉点在两条线的正中心,给人以稳定祥和之感,而中国传统建筑中讲究对称美,山庄的门窗以及庭院采用十字纹,不仅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而且也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最后,灯笼棉应用在山庄中大多呈现长方形的形状,底端的提线代表着灯笼的装饰穗,顶端的提线代表灯笼的提灯。由于灯笼棉的图案较大,在山庄很多小型门窗上灯笼棉的基本形状就更改为如意弧形,以便在狭小的门窗之中增加变化,在拓展视觉空间的同时,提高了灯笼棉题材的趣味性。山庄将艺术元素和皇家园林的功能相结合,体现了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展现了纹样应用的智慧与文化底蕴。

(二)纹样在山庄中的构图设计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纹样在设计和运用的过程中,其审美角度或许不同于我们目前的美学价值,但图案的选择和设计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我国先辈们的生产生活与智慧,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来源于勤劳的双手,更来源于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最终汇集于一代代能工巧匠的脑海中,再呈现于一墙、一砖、一瓦、一窗,再经过历史沉淀后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山庄纹样的构图设计纷繁多样,将不同图案进行组合形成了山庄独特的构图设计体系,尤其是纹样的设计,充分考量了承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乃至于避暑山庄建成后的主要用途。

首先,最为巧妙的便是门窗和亭楼之上的十字对称图。山庄在使用十字对称构图时,往往利用十字原有的结构将门窗分为四个部分,并将各部分设计为同样的图案,给人以庄重稳妥之感,这既满足了封建社会皇家巩固政权的需要,也符合建筑美学的韵味。[8]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称美始终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建筑中,建筑图案的对称性也展现了整体环境格局的完美,有着吉祥的蕴意,山庄的纹样构图设计同样遵循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这一规则。

其次,山庄的纹样,除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使用和排列方式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山庄纹样在排列设计时,常以调整数量、转换不同种类图案的方式体现排列的韵律感。其中,影响纹样排列顺序的重要因素便是门窗的大小,这也是灯笼棉造型在山庄使用次数较多的重要原因。灯笼棉在构图设计上多采用横向纵向排列的方式。横向排列的数量大多控制在2个以内,以体现单位图案的平衡性。纵向排列的方式会出现在门与隔扇的中间部位,这种宽大的空间构图可以帮助纵向的灯笼棉与其他题材更好地融合。纵向排列的灯笼棉并没有固定的数量限制,但是在山庄中纵向排列的图案大多以偶数出现,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常有好事成双的美好意愿,所以山庄的纹样设计大多呈现着二方或者四方的连续样式。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纹样设计都包含了特定的蕴意,这些图案的选定,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追求,也是维系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9]许多特定题材的选定是在经过历史的反复锤炼与选择后,其内涵才得以被认可,纹样符号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本身的特点,也反映了某个时期的社会精神面貌。山庄中的纹样图案,承载着清王朝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很多纹样题材的选择均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在当前信息快速发展的时期,新的科技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何在遵循艺术创作原则与传统文化审美价值标准之上丰富现代建筑设计形式,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于传统文化内涵,吸收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养分,才能确保本土性的艺术特点不被丢失,展现中国建筑风格的魅力。

猜你喜欢
山庄纹样图案
桃花山庄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栖凤沐花海 渔影近山庄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