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杨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在成人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采取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方式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常规治疗组(n=38)与呼吸机治疗组(n=38),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有效率达78.9%;病死人数为8例,病死率达21.1%。呼吸机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7例,有效率达97.4%;病死人数为1例,病死率达2.6%。经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呼吸机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9%;呼吸机治疗组病死率为2.6%,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1.1%,对比差异性显著(χ2=6.1758,P=0.129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成人患者的治疗,相较于常规疗法,以呼吸机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所得到的整体疗效更为理想,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同时还能缩短其治疗时间,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起着积极意义,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重症肺炎是尤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持续高热、咳痰、咳嗽等。由于老年患者其自身存在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旦合并出现重症肺炎之后,通常会累及至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病变。重症肺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这种疾病的起病较为急促,并且进展极快,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的肺通气进行改善,并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则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其治疗原则依旧是做好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并改善患者的通气,通常情况下给予患者吸氧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炎状况。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上,针对重症肺炎患者提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在胸腔内形成正压,通过这种方式减少静脉的回心血量,一方面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另一方面还能减轻患者的气道阻力,使患者的心肌氧气供给量得到增加,并且还能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而另一方面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呼吸肌氧耗,缓解患者出现的过度应激反应,使患者的呼吸衰竭状况得到缓解。在确认患者为重症肺炎后,医务人员需要尽快确定治疗方法,及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进而提高临床疗效[1-3]。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76例重症肺炎成人患者为例,探讨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效果,以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方式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常规治疗组(n=38)与呼吸机治疗组(n=38)。常规治疗组:男24例,女14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48.4±5.7)岁;病程3~15d,平均(8.26±1.06)d;呼吸机治疗组:男26例,女12例,患者年龄28~76岁,平均(48.5±6.0)岁;病程3~15d,平均(8.45±1.12)d。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与研究。
纳入标准:①满足院内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②了解本研究内容,同意加入到研究中,且签署相关协议书者;③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者;④存在呼吸衰竭、意识障碍、休克或严重换气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未超过18岁者;②依从性较低者;③无完整临床资料者;④精神、智力障碍者;⑤伴有心梗或恶性肿瘤;⑥伴有颅内压升高或高血压。
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沙丁胺醇、氨茶碱、抗感染类药物,及时进行解痉、平喘、消炎、营养支持、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
呼吸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有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所应用呼吸机类型为PB840,在刚上机前调整呼吸机模式为A/C与SIMV模式,在撤机时使用SPONT模式,连续辅助治疗7d。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常规病情管理,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对症治疗,确认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由医务人员进行记录,并最终进行数据对比。
以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来评估患者在经过呼吸机支持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改善情况,其中治疗有效率越高、病死率越低、住院时间越短则表示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以SPSS21.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以百分数(%)进行表示,应用χ2校验数据,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以±s进行表示,应用t值校验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有效率达78.9%;死亡人数为8例,病死率达21.1%。呼吸机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7例,有效率达97.4%;死亡人数为1例,病死率达2.6%。
经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呼吸机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9%;呼吸机治疗组病死率为2.6%,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1.1%,对比差异性显著(χ2=6.1758,P=0.1295)。
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68±1.72)d,呼吸机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4.84±2.03)d。
经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对比差异性显著(t=13.9311,P<0.05)。
肺炎大多是由于不同病因或病原体所致肺部炎症,随着疾病不断进展,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临床表现以气短、发热、咳嗽困难等症状为主,在肺炎疾病中,重症肺炎危害性较大,且病死率较高。重症肺炎是一种肺炎的常见症状,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本身存在的肺部炎症有极为密切的关联,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病死率较高,当患者肺部存在炎症时,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会下降,再加上炎症反应的影响,患者的自身调节力会进一步下降,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重症肺炎的状况,而这种疾病又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感染或者休克等其他并发症。导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呼吸困难,使得体内电解质水平失去平衡,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脑出血、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对于因肺炎疾病而引发的并发症,其自身难以进行调节,易出现昏迷、神志模糊、嗜睡、烦躁等症状。在近年来临床治疗中,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率不断提升,病毒性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这种肺炎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最为普遍,而细菌感染的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为主。故而,尽早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有效治疗干预,对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4-6]。
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与机体状态、感染、年龄等因素有关,婴幼儿群体与老年群体易出现重症肺炎疾病,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力较差,肺炎很容易扩散,并迅速恶化;而老年群体则由于自身基础性病史较多,且机体功能逐渐降低,一旦感染上肺炎之后,易发生重症肺炎。临床上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时,将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控制肺部感染作为治疗原则。常规用药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但在近年来实际治疗过程中发现许多药物对于重症肺炎患者产生的药效并不理想,虽然抗病毒或抗生素类药物能够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肺部感染,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许多病原菌对于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进而影响了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而有创呼吸机也被称作多功能呼吸机,对于影响到肺内气体交换功能的疾病,如肺水肿、哮喘、肺不张等,能够起到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肺内气体功能,同时还能够提高血液中的氧浓度,及时将二氧化碳排除体外。有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控制、改变或代替人体进行正常生理呼吸,通过应用正压通气,在患者胸腔中形成正压,可有效降低静脉回心血量,进而降低心脏负荷量及气道阻力,提高心肌氧气的供给量,以此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7-10]。呼吸机是这种疾病进行治疗的优良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呼吸机的通气模式进行调节,发挥压力作用,使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速度更快,吸气压力的功效主要是借助吸气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提高患者的肺泡通气量,而呼气压力则是提高患者的残气量改善患者的氧合作用,在治疗期间患者能够自主感受到呼气与吸气时压力的定时切换,进而保持自己气道正压状况,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潮气量,提高通气与血流之间的实际比值,避免患者在呼吸时出现疲劳的情况,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乏力感[11,12]。
本研究中,经分析常规疗法及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后,呼吸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8.9%,呼吸机治疗组死亡率仅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1%,P<0.05;本试验还显示,呼吸机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84±2.03)d,低于对照组(20.68±1.72)d,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呼吸机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并且住院时间较短,P<0.05,这说明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挽救其生命,可作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仔细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个体感受,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时应当由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并终止治疗,必要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处理,等待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够耐受呼吸机治疗后再继续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本试验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试验样本量较少、观察期较短、未深入分析患者远期疗效等,在今后研究中临床应当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期,深入分析呼吸机支持疗法对于重症肺炎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在成人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机支持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够确保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改善其预后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机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