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中国科幻电影起源新探

2022-12-31 20:48刘学民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隐身衣科幻片科幻电影

刘学民

(河北医科大学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 石家庄 050017)

2014年,随着电影《三体》等一批项目的立项、开拍,国内媒体界释放出2015年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强烈期待。随后,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讨论日益增多,同时,议题转向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史的起源问题,并逐渐形成几种代表性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对于民国时期电影史料掌握并不充分,失之于准确。笔者在2018年注意到,开心影片公司徐卓呆、汪优游等人摄制的影片《隐身衣》(1925)应当为中国科幻电影发端之作,随后将该片纳入笔者讲授的科幻文学与科幻电影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在“重读电影史”的思潮之下,本文试图对中国科幻电影起源问题进行进一步梳理、讨论。

一、中国科幻电影起源观点评介

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源头,目前主要有“《珊瑚岛上的死光》说”“《小太阳》说”“‘孤岛’说”“其他说”等几种说法。

(一)《珊瑚岛上的死光》说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是《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这种说法在电影界、科幻界影响广泛,颇受认同。

在电影界,著名导演吴贻弓等人持此种观点。沈寂称,“文革”结束后,他“先编了两个电影文学剧本,一是《珊瑚岛上的死光》,领导不重视,可是观众说好。后来得到吴贻弓肯定,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片”。[1]吴贻弓主编的《上海电影志》也认为《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片”[2]。沈寂也表示,“1980年,我将童恩正原作《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片”[3]。其他很多人观点亦同,不再赘述。其实,早在1980年该片上映之时,就有电影杂志称之为“我国第一部科学幻想故事片”[4]。在科幻界,这种看法也比较普遍。1980年,“新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称,《珊瑚岛上的死光》为“第一部中国的科学幻想故事片”[5]。董仁威主编的《科普创作通览》也认为该片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6]。该片的原著小说作者童恩正也在访谈中持此种看法[7]。科幻作家韩松、星河以及一些科幻文学研究者观点亦同。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有一些科幻电影被摄制出来。

(二)《小太阳》说

2002年,科幻文学学者、作家吴岩教授在文章中谈及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时,首先提及的是电影《小太阳》(1963)[8]。虽然吴岩没有明确指出该片为“第一部科幻电影”,但对于更好认识中国科幻电影史是有意义的。2003年,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网络文章《被忘却的佳作》中称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小太阳》。该文后来收入《刘慈欣谈科幻》《我是刘慈欣》等书,其观点并无变化。影片《小太阳》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讲述了一群热爱科学的小朋友设想通过制造人工小太阳来改变气候,使北方地区的春天更早来临的故事。该片是作为科教片来摄制的,有时被称为“科学幻想样式的科教片”[9],有时也被称为“科学幻想片”[10],前者的看法应该更准确一些。不过,即使对“科幻片”进行宽泛理解,把凡是具有“科学虚构”内容的“故事片”均纳入科幻片的范畴,《小太阳》也称不上“中国第一部科幻片”。原因同上,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已有一些科幻电影出现。

(三)“孤岛”说

在上海“孤岛”时期,由于压抑绝望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上西方电影的持续传入和影响,中国各电影公司出于逃避现实、追求票房等考虑,拍摄了一批以商业利益为主要诉求的电影。有学者指出,其中一些影片属于科幻电影。笔者姑且把这种观点称之为“‘孤岛’说”,该说具体有两种观点。

一是明确指出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为《六十年后上海滩》(1939)。早在该片公映时,就有电影评论称该片为“中国影坛空前的第一部科学理想片”[11]。时隔80年,电影界现在依然有人认为该片是“中国最早的科幻片”[12]。在科幻界,作家、评论家郑军也持此观点[13]。二是概括指出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出现于上海“孤岛”时期。张巍教授主编的《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认为,“早在1939年和1940年古装片泛滥期间,有些影片公司已经拍摄过些所谓现代题材的影片”,其中包括艺华公司的科幻片。“孤岛”时期的“惊险片、侦探片、科幻片、恐怖片等”,“大多是美国类型电影的直接翻版,而各种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很多电影剧本是把诸种元素杂糅在一起,面目非常混乱。如……徐欣夫编导的《陈查理大破隐身术》……杨小仲编导的《化身人猿》等都是对美国类型片的模仿”。[14]可见,该观点认为“孤岛”时期的影片《化身人猿》(1939)、《陈查礼大破隐身盗》(1941)(《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一书和其他一些资料把影片《陈查礼大破隐身盗》的片名写作《陈查理大破隐身术》。根据现存的电影说明书等史料可知,后者应为讹误,本文从前者),属于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至于“艺华影业公司的科幻片”具体是指哪部电影,根据笔者的梳理,艺华影业公司制作的影片中仅有《新隐身术》(1941)属于科幻电影。

上海在“孤岛”时期拍摄了一批科幻电影,这是没有疑问的,但不能说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诞生于“孤岛”时期。有学者指出,由于1939年《六十年后上海滩》《化身人猿》两片先后上映,因此1939年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15],这一观点也值得商榷。

(四)其他说

目前有一种说法在部分传统媒体和大量网络媒体、自媒体上十分流行,称“第一部中国科幻电影”或“第一部中国科幻类电影”为1928年摄制的影片《庄子梦蝶》。2015年,已经有报纸文章持此种观点[16],后来,《广州日报》等主流报纸在相关文章中延续该种观点[17]。登载类似文章的网络媒体、自媒体更是难以胜数。这种说法大体上是在2015年3月电影《三体》项目开机、公众重新关注国产科幻电影之后产生的。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各类媒体只是声称中国1928年拍摄了影片《庄子梦蝶》,但没有任何一家媒体能够给出这部电影的基本剧情、演职人员、制片公司等信息。况且,中国电影史相关著作也从未提起这样一部电影的存在,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也没有该片的任何报道。因此,笔者推测,这种观点是一种因错就错且以讹传讹、未加证实也无法证实的讹误观点。

总之,上述几种观点均不妥当。上述观点提到的科幻电影(最后一种观点除外)虽然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并非中国科幻电影的源头,与其说这些影片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历史起点,不如说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中的重要节点。

二、对中国科幻电影源头的考证

1925年,江苏吴县人徐卓呆、上海人汪优游等在沪成立开心影片公司,于当年拍摄了《隐身衣》《爱情之肥料》《临时公馆》三部无声滑稽短片,后来又拍摄了《千里眼》等片。由于开心影片公司具有摄制科幻电影的艺术兴趣和艺术自觉,曾三次尝试摄制科幻电影——除了《隐身衣》,还曾于1925年尝试摄制《面孔改造术》,[18]于1926年尝试摄制《万能博士》,[19]因此,下面笔者对《隐身衣》以及该公司其他同期需要厘清类型属性的电影作品进行考证与分析。

(一)影片《隐身衣》考证与分析

影片《隐身衣》的编剧为徐卓呆,导演为徐卓呆、汪优游,主演为汪优游、徐卓呆,[20]片长三本。该片的主要情节为:某甲外出忘带钱袋,回家取时,意外发现妻子有外遇,正在与某公馆的仆役某乙在家中欢叙。但是,甲非常惧内,虽然十分愤懑,却不敢表露声色。甲忽然想到自己的朋友万能博士“有隐身衣之发明”,于是登门求助。万能博士拿出隐身衣,让甲试验,果然可以使人隐形。甲大喜,借走衣服,返回家中。甲通过隐身衣的科技力量,对妻子和乙进行报复,使二人大受作弄:甲故意发出声响,引开二人,然后趁机吃光了妻子为乙准备的饭菜;甲突然从空中伸出手来,打乙的耳光;甲偷偷把妻子新做的鱼换成鞋子,把妻子的扇子换成扫帚,把乙头上的帽子换成粪箕,把酒壶换成夜壶,并在空中舞动粪箕与扫帚。乙大惊而归,来到其雇主的公馆内,甲也尾随而至。雇主让乙把行李搬到马车上,甲却偷偷把行李又搬回原位,雇主对乙大加苛责。甲又用手捏雇主的鼻子,搔雇主的头,并嫁祸于乙。雇主大怒,最终让巡警将乙捉走。[21]

可见,《隐身衣》讲述了甲利用万能博士发明的科技成果“隐身衣”进行复仇的故事,片中出现了代表科学力量的叙事符号“万能博士”和“隐身衣”,把隐身衣的科学力量作为推动影片情节不断展开的叙事元素,科学虚构成为该片的重要叙事内容,符合科幻电影典型的叙事模式,也符合科幻作品“立足于理性思维和科学逻辑之上”的基本特点,[22]该片可以毫无疑问地被称为科幻电影。可能存在的疑问在于,“万能博士”与“隐身衣”这样的科学元素在片中是否过少?其实,科学元素的多少是一个难以量化的问题,并无明确的标准。《隐身衣》中仅有两个科学元素,这与该片属于短片有关,并不影响对其科幻电影属性的判断。另外,科学元素的多少与其重要性的大小是两个问题,应当分别评判。“万能博士”与“隐身衣”(尤其是后者)是这部影片叙事得以推进、完成的重要元素,对该片的科幻电影属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实际上,后来电影史上类似的作品相当之多,例如《飞天法宝》(Flubber,1997,美国)、《黑洞频率》(Frequency,2000,美国)、《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美国)、《她》(Her,2013,美国)等影片,具有与《隐身衣》相似的叙事特点,片中的科学元素并不以数量见长,但这并未否定它们的科幻电影属性。

(二)同期其他影片考证与分析

1.《爱情之肥料》(1925)。《爱情之肥料》的编剧为徐卓呆,导演为徐卓呆、汪优游,主演为汪优游、徐卓呆,片长三本。有一种观点认为该片带有“些许科幻的元素”[23]。这种观点应当是基于对该片情节的偏差描述导致的误解。例如,《中国影片大典》一书对该片剧情的描述为:“一对夫妻结婚多年没有生一儿半女,夫妻感情受到了影响。一天,朋友送来一种药,妻子吃后,奇迹般地有了孩子”[24];《滑稽戏》一书的描述为:“某对夫妻一向不和,后受植物得肥而壮之启发,在爱情上施肥,两人居然不由自主地要好起来,并生一子”[25]。实际上,上述文献仅谈及情节大略,已经偏离实际情况太远。根据该片“本事”,可知其主要情节为:王伯因在百货公司购物时,意外听到店主、学徒说店内有“女贼”盗窃首饰,学徒尾随跟踪,发现“女贼”家门口写着“王伯因寓”。王大惊,为阻止店主报官,声称这是自己妻子的玩笑之举。王回家后,发现妻子面容羞愧,吞吞吐吐,便心里坚信妻子行盗窃之事。[26]经过大量误会与一系列周折,最终,王发现妻子只是去店中购买“种子丸”而已,而王之所以去店中,也是为了购买同一药物。店主登门致歉,称店中并未丢失首饰。误会消除,夫妻感情更加和睦,皆大欢喜。[27]可见,片名中的“肥料”是一种比喻修辞和幽默说法,指的是促进生育的中成药“种子丸”。因此,该片并不属于科幻电影。

2.《千里眼》(1927)。《千里眼》也是开心影片公司的电影作品,导演为汪优游(一说徐卓呆),主演为汪优游、吴媚红、徐卓呆等,片长九本。关于该片剧情,徐卓呆回忆道:“有人得了一千里眼镜,他闭门家里坐,可以纵览全世界名胜,而且能窥探人家秘密,滑稽之至”[28]。《滑稽戏》一书也作了类似的介绍。在清末民初的日常用语中,“千里眼镜”一般是指望远镜,但在该片中,其功能被放大,例如,使用者可以借以看到数里之外的盗贼行窃[29],更具有透视功能[30]。但是,该“千里眼镜”并非科学发明,而是“神宝”,最后被神仙收回。[31]如此看来,“千里眼镜”本身并不是“科学虚构”,后面的剧情也没有明显的“科学虚构”内容,因此,《千里眼》应不属科幻电影。

由是观之,《隐身衣》属于科幻电影应无疑议。笔者以该片为起点,沿着电影发展史向前追溯,再未发现其他国产科幻电影的存在。可以十分肯定地说,《隐身衣》一片堪称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

三、影片《隐身衣》的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肇始之作,《隐身衣》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原创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类型电影的探索和发展,影片叙事风格体现出科幻喜剧片的独特魅力,为中国科幻电影贡献了最早的文本形态。

(一)文本的原创性

影片《隐身衣》作为中国最早的科幻影像文本,具有十分强烈的独创性。在《隐身衣》摄制的年代,西方出于经济侵略的目的,向中国输入了大量影片,其中包括《奇怪车》(The Great Radium Mystery,1919,美国)、《奇光镜》(The Flaming Disc,1920,美国)、《无声飞艇》(The Sky Ranger,1921,美国)、《毒医生》(Dr. Jekyll and Mr. Hyde,1920,美国)等一批科幻电影。影片《隐身衣》或许受到这些西方影片的间接影响,但它在故事情节上、叙事风格上与前述影片均无联系,而且别具一格,原创性十分明显。在当时的西方科幻电影中,并不存在与《隐身衣》类似的关注市民个体日常生活、滑稽与科幻相融合的作品。中外科幻小说在民国时期也相当流行,徐、汪二人尤其是徐卓呆创作、翻译了一批科幻小说,其中,徐卓呆1924年翻译的美国科幻小说《隐身衣》(Dr. Hackensaw’s Secret: The Secret of Invisibility)与影片《隐身衣》同名,而且同为隐身题材。但是,影片《隐身衣》与美国同名小说二者在情节上相互独立,并无联系。事实上,影片《隐身衣》确实改编自科幻小说,但并非西方科幻小说,而是徐卓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万能博士》。[21]由此可见,彼时的西方科幻电影、西方科幻小说对《隐身衣》的影响至多只可能是文化与观念方面的间接影响,《隐身衣》并没有直接借鉴西方相关作品,《隐身衣》是以徐卓呆为主的中国电影人自己原创的影像文本。这与后来直接借鉴西方电影的中国科幻电影《陈查礼大破隐身盗》(1941)、《新隐身术》(1941)是完全不同的。

(二)类型的探索性

开心影片公司在类型片探索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开心影片公司初期以摄制滑稽片为宗旨,摄制了《临时公馆》《怪医生》等滑稽片,推动滑稽片初步实现类型化;摄制了《凌波仙子》《红玫瑰》等连环戏,成为了古装片的嚆矢;[32]31摄制了《神仙棒》等片,开创了神怪片的先河;[33]当然,《隐身衣》一片更是促成了科幻片的发端与肇始。可以说,开心影片公司有力促进了国产类型片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电影事业尚处于早期,开心影片公司对类型片的探索必然是不成熟的。以科幻电影为例,1925年时,中外电影界都尚未实现科幻电影的类型化。在西方电影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幻电影”的术语才普及开来并成为一种惯用术语;[34]《隐身衣》摄制时,中国电影界一般把前述《奇怪车》《毒医生》等西方科幻电影称为“科学侦探长片”“科学片”等,虽然这些标签并未准确揭示科幻电影的本质特征,有的还容易与“科教片”相混淆,但是这些标签毕竟认识到了科幻电影应当包含“科学”元素,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不过,开心影片公司并未使用这些标签,而是把《隐身衣》称为“滑稽片”“笑片”“笑剧”等。可见,开心影片公司虽然对于科幻电影充满兴趣,并三次尝试摄制科幻电影,但是他们的艺术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客观上还没有形成科幻电影的类型意识。把《隐身衣》确定为科幻电影,正像科幻文学界把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的小说《弗兰肯斯坦》确定为第一部科幻小说一样,是后人在梳理类型片和类型文学的发展史时产生的新认识。

(三)风格的融合性

《隐身衣》是被作为滑稽片来摄制和宣传的,在首次放映时也被中央大戏院拿来和美国演员罗克主演的滑稽片《丈母娘》一起放映,称其为“中外滑稽大会串”,[35]但是,《隐身衣》同时使用了科幻片的典型叙事模式,具有科幻电影的鲜明特点。因此,在《隐身衣》一片中,科幻片与滑稽片两种风格相容共生、碰撞交错,具有鲜明的融合性,堪称一部科幻喜剧片。在科幻方面,影片注重展示科学想象和新奇影像,在万能博士家、主人公家、雇主公馆等多个场合反复呈现隐身衣的惊人科技效果,“忽隐忽现”、“甚为新异”,[36]其特效摄影被时人称为“奇观”[37]。在滑稽方面,影片着重展示误会、窘态、恶作剧等内容,符合传统的“打闹喜剧”的特点,时人称赞该片“实不亚于卓别灵、罗克也”[36]。两种风格有机结合,科幻、滑稽熔于一炉,特效摄影、戏谑场景融为一体,甚至“万能博士”的名称也巧妙地将“科学万能”思想和滑稽戏谑风格合而为一。因此,时人称《隐身衣》一片“利用摄影,供人以甚深笑料”[38],郑君里也称其“运用电影手法的奇迹(如‘倒摄’‘慢摄’‘复摄’等)做成许多新鲜的笑料”[32]33。总之,《隐身衣》使得传统的笑闹故事发生于新奇的科幻时空,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为中国电影开拓了新的叙事空间。

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科幻电影有着近百年的发展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科幻电影不断发展的今天,重新梳理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脉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隐身衣科幻片科幻电影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邪恶的隐身衣
捉迷藏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地球君的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