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皎娇
(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被广泛认可的观点,在现代社会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内涵被进一步挖掘,成为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众多新兴的教育方法被大量应用,而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被认为是这些方法实施的基本前提.小学数学作为十分关键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发展潜力,基于科学思路将学生分为不同群体,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再结合分层教学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融合,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受到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基础、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导致和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面临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作业难度设置等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教学改革理念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层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事实上,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早有出现,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相对单一,多数仅以一次或几次考试成绩排名作为分层依据.而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分层,再制订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引导、作业设计、目标考核等方面制订配套的教学计划.最后,教师要建立多层次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产生良性影响,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
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都占据重要地位的科目,要求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显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化,理解难度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在该阶段,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导致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受到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基础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不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显然,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虽然满足了基础较差的学生,但是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轻视的心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而过难的知识虽然会锻炼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但是也会加重其他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教师有必要采用更为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大多数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的基本学习要求,也会满足部分学生能力提升、发散思维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通过多维度的教学分层,可以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而灵活化的分层教学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达到相互弥补、相互督促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1.强化学习情况的把握
在小学数学开展分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可以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分层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进而进一步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对班级内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索,在此基础上去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提升教学精准性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自身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差异化的指导,进而能够从分层学习的瓶颈中脱离出来,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与质量,保证教学具有一定的精准性,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围绕着当前新课改教育的基本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可以在自身的发展规律下轻松学习.
4.提升执教能力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去学习与借鉴先进的分层教学手段,开展更加专业化以及高质量的小学分层数学课堂,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规律以及教学经验,从教学的瓶颈中脱离出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保证在分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只有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彰显出分层教学的精准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在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实际目标是促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以及质量显著提升.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具体的目的与成果,开展分层教学实施以及分层教学的探索,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做好长期性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强化与其他教师同行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进而可以分阶段地推进分层教学,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提升.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需要将分层教学落实到分层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可以更加有效地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实现最终的分层教学目标.
以上几方面的基本内容,为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使教师可以遵循着以下几个原则,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分层教学的探究中,可以总结出对应的经验与规律,进而有效发挥出分层教学的应用价值与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基础、思维基础为目标,同时兼顾一些思维发散、实践探索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梳理精细化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分层打下一个合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形成一套合理的分层教学体系.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平行四边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该课题的知识内容,划分出一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比如,目标1是让学生掌握识别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能力,能够在格子板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目标2是让学生能够利用三角形拼接平行四边形,或是在格子板上将不规则四边形调整为平行四边形;目标3是让该阶段学生试着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定理,包括平行、内角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目标涉及的知识难度是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要求侧重点也存在不同.基于此,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开展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来识别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理解能力,然后再通过一些问题或课堂作业来进一步对该班学生进行目标分层.教师可针对基础知识理解存在难度、响应不够积极的学生,将其与教学目标1进行适配,并兼顾一定的教学目标2的内容.对学习能力快、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设置难度稍高的课堂问题或作业来筛选出积极性高、具有主动思考能力、有发散思维潜力的学生,将其作为目标3的教学主体.
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来兼顾各个群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分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细化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基础的教学分层是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模式中进行的,而不能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区别对待.
小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如果依然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很难发现这些差异,更无法有效落实分层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当积极革新思想,在教学中将学习的主体身份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全面调动学生的能力,基于此,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一步深化分层教学机制.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前文提到的分层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需要覆盖不同教学目标的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活跃性,让相对活跃的学生带动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然后,教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之前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内容,请一些同学分享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识别技巧.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提问:“同学们,请问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让同学们进行组内讨论,并且总结出一个小组意见,再请代表进行发言,表述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显然,多数学生都会认识长方形这样的图形,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其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则没有思考的经历.通过小组讨论,不同教学目标层次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交流,这种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教师的知识输出有更好的影响力.在组内讨论、全班分享及讨论之后,教师逐步引出关于长方形的知识内容.随后,教师再画出一个正方形,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相对而言,这个问题的难度稍高,需要学生去回忆所学知识,并且观察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在组内讨论中,存在的争议性显然更大,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继续让同学们依照组内讨论、全班分享的方式来总结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基础好、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影响其他学生,帮助其夯实基础.
显然,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分层,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补和互相影响.同时,教师结合提问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讨论的欲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课堂主体,对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
情景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景,带动学生深入学习之中,帮助其掌握核心知识,并锻炼其综合能力.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科学利用情景教学法,让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学生在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统计和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依然采取前文提到的分组模式,设计一个课题,让学生去完成.课题内容是:“相信同学们都比较爱看动漫,现在老师想了解下不同年级的同学们爱看的动漫有什么区别,要麻烦大家帮老师统计一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以分组的方式去进行实地采访、统计数据,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来反映不同年级学生喜爱的动漫作品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讨论制订好统计工作计划,划分不同的岗位和任务,让不同学生配合着去完成.比如,积极性强的学生可以去进行实地采访,踏实稳重的学生可以统计和计算数据,统计知识掌握得好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统计结果汇报.
可见,该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作品入手,以一个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题完成过程中,不同学生都可以做出贡献,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需要分工协作的情景化课题,不仅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夯实知识基础,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不同的分层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际分层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作业设计符合分层学习的实际需求,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分层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的环节设置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保证作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分层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知识点讲解之后设计一些基础知识考察、提高知识内容考察、拓展延伸内容考察以及实践内容考察等多个层面的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学习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使作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让班级内的学生都可以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可以利用差异化的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下,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已经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当保证课堂作业设计与课外家庭作业设计之间的完美结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如今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分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被广泛认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认识到分层教学模式的价值,对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改良创新,基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划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深入理解分析,建立可靠的分层教学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再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