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砚冰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为前列腺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考方向,保证理论知识的规范正确性。方法:随机纳入2009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期抽取100例无前列腺疾病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比较,在两组研究对象身体检查结果中分析不同前列腺疾病与ADC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判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对观察组100例患者疾病病情诊断分析得到,当固定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0.100s/mm2时,其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诊断后得到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显示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大于b值为0.600s/mm2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b值为0.600、0.100s/mm2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可作为前列腺疾病筛查的重要指标,其可以收集患者当前疾病主要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在疾病干预治疗中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思考线路。
前列腺疾病是男科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困扰着男性成年患者,可以分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临床当中主要被用于脑卒中的诊断,颅内肿瘤的诊断,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感染性疾病脑脓肿的诊断以及弥漫性肘索损伤的诊断等。但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作为当前唯一非侵入性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医学技术在检验疾病当中发挥着自身的重要意义,将其使用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也有着不可忽视重要价值。本次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现列举10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以及100例无前列腺疾病的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从2009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随后抽取100例无前列腺疾病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49.45~85.09岁,平均(63.98±5.69)岁。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尿、尿潴留以及排尿困难等。对照组患者中血尿患者95例,尿潴留患者84例,排尿困难患者7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0.02~84.65岁,平均(62.89±5.03)岁。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尿、尿潴留以及排尿困难等。观察组患者中血尿患者93例,尿潴留患者88例,排尿困难患者79例。两组观察对象在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0例实验观察对象均完成对应的入院评估。使用GE公司3.0T扫描仪(美国)行T1WI、T2WI及DWI扫描,两组观察对象在进行扫描之前,需要保证其自身6h禁食。
在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扫描时,200例被检者需要保证其检查过程中始终保持仰卧位。各序列扫描参数:T1WI参数:轴位,矩阵320×256,回波时间12ms,回波链4,重复时间870ms;T2WI参数:轴位,矩阵384×384,回波时间120ms,回波链19,重复时间4300ms;T2WI序列扫描冠状位矩阵512×192,回波时间120ms,回波链19,重复时间5000ms;DWI参数:轴位,矩阵128×256,回波时间95ms,重复时间7100ms,翻转角度90°;增强扫描参数:矩阵320×192,回波时间2.5ms,重复时间5.5ms,翻转角度15°。依据T2WI解剖细节确定ADC图弥散敏感系数(b)值,并进行等级类型分析。
此次研究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工作站,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价值,得到最终精准结果。同时,ADC值需要至少有两位放射科医师在不清楚患者病情的前提下进行盲测,检测过程中至少两位放射科医师之间不能相互干扰决策,选取直径最大的病灶层面行实性部分测量,与此同时使用同样大小的圆形感兴趣区在病灶部位的随机测量三次,随机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然后将多次不同位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的均值记为该区域的ADC值。根据正常病理组织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信息搜集,分析判断其T1WI、T2WI及DWI扫描结果高与低。
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行t检验,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比不同b值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疾病患者定量以及定性情况,当b值为0.600s/mm2时,其信号强弱比评分为(1.44±0.55)分,疾病能见度评分为(2.25±1.25)分;当b值为0.100s/mm2时,其信号强弱比评分为(1.99±0.88)分,疾病能见度评分为(3.19±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ADC值比较,当b值为0.600s/mm2时,观察组的ADC值为(1.20±0.37),对照组的ADC值为(1.45±0.26);当b值为0.100s/mm2时,观察组的ADC值为(1.01±0.38),对照组的ADC值为(1.28±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在早期病情当中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一旦癌细胞变态生长,就可能出现患者前列腺出现肥大的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患者的排尿困难。而后癌细胞会随着血液循环系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非前列腺部位,加重自身的癌症病状,影响到最终患者的生命健康[1]。一般前列腺癌的病程发展十分缓慢,其晚期会出现远处转移以及膀胱颈口梗阻等不良情况。前列腺增生是当前导致中老年男性患者排尿障碍的重要原因,前列腺增生在尿动力学上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膀胱出口梗阻,在解剖学上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以及前列腺增大的情况,在临床组织学上表现为腺体成分以及前列腺间质的增生[2]。前列腺炎症在男性患者发病的过程当中,医学上根据其发病的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前列腺炎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其主要的致病原因是细菌感染或者非细菌感染。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小腹会阴部出现胀痛的情况,尿白,尿痛,尿频,尿浊等,影响到男性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临床上对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检查,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超声、X射线检查、组织检查、下尿路尿活动力学检查、前列腺液检查以及CT和MRI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相对比于过去传统的常规核磁共振成像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的鉴别基础是根据水分子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身体功能部位生理状态的有效信息,进而对其症状部位的敏感性进行有效的判断。由于弥散程度较低在第一个梯度脉冲发生质子去相位,所以对称的弥散敏感梯度回波加在T2WI180°脉冲序列前、后,静止的水分子会与第二个梯度脉冲重聚相位,所以得到其结果显示的信号减低,且不明显,并不能够清晰显现。由于其弥散较强运动的水分子则不能在第二个梯度脉冲重聚相位,也导致了其信号减低的情况。前列腺疾病的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为良性前列腺组织,那么其基质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内皮与间质则可以在相互作用下导致前列腺腺体大量增殖,增强水分子弥散运动能力,增加,腺体内液体成分;如果患者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前列腺疾病,那么其腺管结构以及前列腺癌正常腺上皮结构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原本应该有着高水分的腺泡结构细胞被癌细胞群替代,癌细胞不断增殖繁衍,形成结构致密的病灶组织,导致其组织内部的水分子扩散能力大大受到限制。
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鉴别表皮样囊肿以及蛛网膜囊肿,肿瘤坏死以及脓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甚至还可以有效判断颅内的一些外伤,感染,肿瘤以及脱髓鞘等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通常情况下,磁共振弥散加权主要作为脑卒中检查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运用到其他身体部位病变以及颅内其他病变的研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价值[4]。
影响弥散信号的因素主要为:ADC、b值、T2穿透效应以及各向异性等。其中,ADC与DWI的信号与弥散系数表现为负指数关系,对患者自身的肢体移动、呼吸以及心脏搏动有足够的敏感度。b值越小,DWI就越小,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减小,图像的弥散权重变小。T2穿透效应与DWI上的信号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DWI的信号正比于T2值[5]。与此同时,当测量得到的ADC值越纯,证明其可以更好地发现患者体内小病灶,其鉴别力度增大。通常情况下,操作人员不建议使用b值的DWI图来评价前列腺癌,因为癌组织的ADC值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ADC值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所以使用b值的DWI图会导致疾病诊断的ADC值的特异性降低,直接影响最后的诊断结果。不仅如此,一些增生组织通常会比周围组织的细胞密度更高或者中央带显著增生的组织压迫外周带,会导致外周变薄,加大了手工绘制ROI的难度加大,增加人工误差存在可能性。各向异性是人体内部自身水分子弥散的表现,存在着方向以及不同方向上的大小,主要可以表现为水分子在人体内的任意运动,且运动状态具有随意性。
在分析大量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其前列腺癌良恶性病灶在信号强度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其由于DWI图像的信号取决于自旋和T1、T2弛豫时间,所以其当发现了肿瘤囊肿情况时,会直接表现为高的T2投射效应,而且其低b值情况下,DWI图像高信号可能是由于水分子扩散受到限制或者高的T2投射效应。为了进一步分析其b值对诊断结果的干预影响,于是选择增加b值的大小,结果发现其T2投射效应对信号强度的影响逐渐下降,其结合证明了当前细胞成分情况可以直接干预前列腺癌良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分析大量文献情况,知道DWI图像是由于弥散受限的原因才会显示恶性肿瘤和脓肿的高信号部分,其道DWI图像的恶性肿瘤和脓肿的低信号部分则是由于高度的组织扩散能力。
欧阳永[4]通过文献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多组研究者中的信号强度值、动态扫描参数(转运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和表观弥散参数,证明了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技术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柏劲松[5]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3.0T MRI DWI ADC值能反应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联合此次研究结果,当固定b值为0.100s/mm2时,其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诊断后得到的DWI,显示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大于b值为0.600s/mm2DWI的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b值0.600、0.100s/mm2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给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积极应用,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诊断,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概率,可作为前列腺疾病筛查的重要指标。同时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重视严格根据相关操作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操作诊断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最好是选择诊断更有价值的图像,减少b值的DWI图的使用率,避免用图不当导致前列腺疾病诊断的ADC值的特异性降低,影响最后诊断精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