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璟
自主学习能力属于小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关键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堂的实际,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在多方面加强培养,提升学习乐趣。下面进行分析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给实践教学工作有价值的指导。
信息技术专业具有比较强的发展性和开放性,能够把实践性工具性的思维均衡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更好的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更新的周期更快。信息技术学科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内容必须定期更新与发展。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契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性和开放性,是比较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工具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其中大多数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之后完成的。学生可以学习到计算机的使用方法、windows 操作方法,这些实践性是其他学科没有的,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思考才可以完成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明白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3]。
信息学科往往会受信息技术设备的影响,计算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水平,无法在一样的水平上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和这些个体之间的矛盾,为全体学生使用。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顺应时代潮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一旦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很容易会游离于课堂,无法认真对待学习问题,往往会浮于问题的表面,不能有更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所以,运用信息学科可以让学生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
自主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自主教育的活动中,激发出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主体意识是针对学生内在品质而言的,当学生在认知动机方面积极地参与后,学习就可以是自主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接受知识,对知识有更强的渴望,从而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科学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这是每位信息技术老师都值得去探索的教学问题。
当前,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家长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要求,而且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重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程度,建立起较高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教师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思路,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4]。
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时间,让其自主思考。例如,教学时可以适当精简教学内容,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或者是自学,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以后,会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练习,摒弃传统按部就班传输固定知识的教学方法,以免局限学生的自由发挥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深刻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期间,学生在保持较高的兴趣情况下,才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培养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乐于动手操作,以便对计算机知识更好地掌握。实践证明,小学生普遍喜欢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了解关于“色彩搭配”的内容中,为学生营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情境,让学生作为设计人员的角色,思考“怎样协调地实施搭配色彩以及布局”,进行动手操作,制作一些小图标等,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能够被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再如学习《大鱼吃小鱼》编程知识点期间,通过鱼的大小、运动的速度,对游戏的难度进行调整,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这种小游戏,先进行思考创意,之后写出剧本,最后设计好程序,完成编程全程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创作,学生不仅乐在其中,而且也显著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要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创建一种“教师顺学而教、学生顺心而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把课堂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包括声音、动画、图像,等等,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操作,也推动小学生学习方法积极的改进,使其自主学习过程具备更好的体验,并且领悟学习策略。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包括通过“看”“听”“说”“做”进行学习。而教学时,这四要素是有机结合的,缺一不可。
例如,学习“申请电子邮箱”时,读一读电子邮件概述,思考电子邮件的特点有什么;学一学电子邮箱地址各组成部分,掌握每一部分代表的都是什么;做一做自主尝试,依据要求标准进行输入网址,点击“注册”按钮进入注册页面,观察申请电子邮箱过程中要填写什么内容;说一说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是什么;写一写电子邮箱地址,等等。基于任务要求下,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身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能更有效地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发挥内在潜能。
教师的评价需要多样化,包括群体评价、激励性评价等,同时也要纳入评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这一指标,主要的目的就是辅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以及自行评价,更重视其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5]。例如,在学习“美化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期间,抛出问题,指引学生展开反思,例如,“同学们,你会用哪些方法设置背景”“设置背景的要求是什么呢,你知道吗”“哪种方法是你尝试操作后发现的”“如果以10 分为满分的话,你给你自己的作品打几分呢”,等等。这种方式,可以辅助学生展开自我反思以及评价,促使其信息素养有效提升。此环节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提升全面素质的重要举措。
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属于小学生普遍青睐的一种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下进行自主探究,得到新的知识内容[6]。合作学习属于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可以将每位学生的优势进行发挥,并且变为其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模式。分组需要具备科学合理性,组内的成员中,要具备相近的学习能力,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混编安排到各个小组内,优等生可以起到带动后进生的效果,每位成员进行互相的学习,开阔眼界,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一起成长,学习真知。组与组间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即小组结束学习任务以后,各小组之间展开沟通交流,达到全班资源共享的目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竞赛模式、讨论模式等呈现,主要就是对小组内探究过程中遗留的未解决问题进行共同处理。另外,还有师生协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学习中充当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且教师也是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平等对待,师生之间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交流关系,让学生在师生协作学习中,主动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
首先,设置密切的关联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得培养,而且也建立起留心观察生活的态度。教学时,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了解即将学习到的知识,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另外,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思考教师提出的任务,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
例如,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平时生活中的自行车的车轮(圆形)、我们班级教室的黑板(长方形)、家里用的手帕(正方形),其中包含着众多的图形,怎样在电脑上对这些图形进行操作呢?”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极强,通过联系实践生活,会激发他们不断尝试的心理,通过自己的摸索,联系以往学习的知识以及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
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方式,增强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运用此模式展开实践教学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即:需要具有明确性的任务,同时应该把任务密切地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一看到任务就可以一目了然。例如,“怎样将图片正确地插入到幻灯片中”。教师需要确保问题具备明确性,包括“怎样对图片的尺寸进行调整”等。在具备明确的问题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思路也是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主动学习什么内容,掌握什么重点,进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另外,任务分配也具备层次性的特点[7]。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各具差异性,所以展开设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学情状态并分析,建立起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让所有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全体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另一方面也十分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激发,让其充分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建立起更高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密切联系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其在自主学习中发掘乐趣,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锻炼实践操作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