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效与思考

2022-12-31 15:02张彦成
中国水利 2022年21期
关键词:节水型用水节水

高 鹏,张彦成,李 琴

(1.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610072,成都;2.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610036,成都;3.四川省眉山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620010,眉山)

四川省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 616 亿 m3,人 均 水 资 源 量 2 900 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自2017 年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加强工作调度、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工作培训,取得较好进展。2020 年,四川省双流区等45 个县(市、区)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达标县占比24.59%,完成了2020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的目标要求;2021 年,持续推进崇州市等25 个县(市、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截至目前,除内江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外,其他市(州)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创建比例均达到25%,其中广元市、巴中市、泸州市等11 个市(州)达到50%。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四川省提前谋划部署、高位高效推动、积极主动作为、狠抓落地落实,省、市、县三级同向发力、综合施策,大力推进全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1.省级创新

(1)明确目标任务,规范建设程序

四川省水利厅结合全省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计划和主要任务,规范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程序。

验收过程中,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专家,严格对照《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进行验收,保障四川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高质量完成。

(2)优化工作程序,加强交流培训

四川省水利厅优化工作程序,为充分发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督促作用,委托市(州)水利(水务)局负责辖区内技术评估工作,并根据实际灵活将市级技术评估和省级验收工作合并开展,减轻县级负担。

推进过程中,组织相关县(区)交流经验,组织专家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分片辅导,助其提高认识、掌握标准,保障达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市级配合

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全程参与、积极推动所辖范围内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开展实施方案初步审核、年度检查、技术评估和整改落实,督促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3.县级落实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达标县围绕《评价标准》的各项考核要求,在加强节水管理、落实节水制度、改造节水设施、创建节水载体、创新节水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县委书记谈节水”,确保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建章立制、规划牵引,多管齐下、抓出成效。各县(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基础条件,根据水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布局和行业用水结构等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体现地方特色的做法:成都市各县(区)结合节水型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用水全过程,创新了覆盖全行业的节水激励长效机制;峨眉山市、旌阳区、仪陇县等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着力打造节水载体样板;双流区、乐至县建设再生水厂,新津区、邻水县等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江阳区、彭山区等创新宣传模式,扩大节水宣传效应;青白江区、旌阳区等大力推动节水标杆创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朝天区、仁和区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4.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优先”逐步深入人心,公众节水意识逐渐增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末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37 亿m3,人均综合用水量283 m3,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到10%以内,全省万元GDP 用水量56 m(3可比价),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 m(3可比价),较2015 年分别下降37%、68%。

二、存在问题

1.节水认识不到位

四川省是丰水地区,从基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到各类用水户、普通群众,水忧患意识普遍不强,有些县(区)尚未正式出台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建设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但建设工作大多是基层水利部门承担,缺乏经信、住建、农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协同推进;受投入成本、水价限制等影响,全省再生水利用率普遍偏低。

2.资金激励机制不完善

节约用水是全社会、各行业的工作,且需要资金支持。自2018 年四川省水资源费改税后,共投入6 681万元补助县域达标建设,但节水资金投入仍有不足,且目前省级层面尚未建立关于节水的金融财税激励机制,实施节水工程的成本得不到补偿,导致地方政府和经济主体节水内生动力不足。

3.基层节水工作人员不足

根据四川省《节约用水管理年报》统计,四川省45 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中,仅有12 个县(区)成立了专职节水管理机构,占比26.67%,专职节水管理机构建设滞后。多数县(区)节约用水办公室挂靠在某个股室,缺乏专职人员,且混岗严重、调动频繁、技术薄弱、经验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开展。

4.创建进度不均衡

受基础条件的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约束,四川各市(州)达标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度不一,21 个市(州)中,仅11 个市(州)有50%以上的县(区)完成了达标建设;黄河流域县(区)完成情况进度也不一,目前只有松潘县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并通过技术评估和省级验收工作,完成率为20%。

5.创建标准认知不一致

各县(区)对《评价标准》中考核指标认知不一致,比如“节水三同时”制度,在落实时未充分贯穿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评价标准》提出的七大重点用水行业和经信部门不一致,且未明确食品行业,县(区)在创建过程中常出现统计不完全的情况;节水型载体创建中,未明确需执行的评价标准;再生水利用的统计口径和住建部门不一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的再生水往往难以被认定为再生水利用。

三、建 议

1.细化标准,加强培训

“节水优先”对节水工作要求较高,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各考核指标的评价对象及范围,定期开展培训,加强调研指导,让地方准确领会顶层设计;同时建议考虑南北方水资源禀赋条件差异,适时修订《评价标准》,优化考核指标,细化指标内涵,提高现场核查结果在复核结果中的比重。

2.理顺机制,加大投入

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涵盖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行业广、建设内容多、需要资金投入大。建议从顶层设计建立节水制度、完善节水机制、创新激励体系,同时多形式加强资金引导,建立持续稳定、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节水投入机制,明确工农财税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提升节水内生动力,激发地方政府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合实际,优化考核

四川省少数民族县(区)占比较大,且经济社会欠发达,基础条件较差,受生活习惯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满足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难度较大。建议水利部结合高寒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论证调整部分创建指标,如水价机制制度、管网漏损率、再生水利用率等。

猜你喜欢
节水型用水节水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