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自全面使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的编排体例,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深入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在习作编排上,更加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设置了单元导语,以习作要素引领“写什么”;发挥每一篇课文的“例子”价值,以习作支架指导“怎么写”;用好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和要求,以评改思路指向“写到什么程度”,不断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语,主要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每个单元导语都立足于单元整体,不仅指明了单元文本人文性架构的方向,而且还提供了关于阅读训练与习作表达的重要语文要素。在单元导语引领下的习作教学,巧妙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设置了悬念,既帮助教师梳理了“教”的思路,又引导学生弄清了“学”的方向,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八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习作要素与单元文本中习作内容的对照梳理,连接成了一条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路径。人文主题从宏观上引领单元文本走向,习作要素从微观上具体明确“写的内容”,习作内容从实际操作上有效落实“写的内容”。三个部分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直指习作教学“写”的内核。
以第一单元为例,先来看单元导语,人文主题的表述是:“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习作要素的表述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细细品读这两种表述,不难发现,其实它们都与仔细观察和用心感受相关。人文主题以“飞鸟”和“虫儿”为例进行简单列举,然后延伸到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观察大自然中更多的生灵提供了方向指引。而习作要素则更为直接,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那么,学生可以观察什么事物?观察之后又该做些什么?人文主题明确了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即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习作要素也提出了观察之后“写清楚”的要求。这些都为学生具体的习作实践提供了好的思路,更充分体现了单元导语中双线结构的整体性价值。
再来看单元文本中的习作内容,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植物朋友”,从主题中就可以看出,习作内容是有效落实习作要素要求的具体体现。从人文主题到习作要素,再到习作内容,单元导语设置的习作教学悬念和思路,都在具体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落实。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既重视汲取原有教材中的精华,也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生长。单元导语的巧妙设置正是实现这一编排意图的重要形式。
对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关注应当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而针对这一亮点的整体架构和设计则主要依托于习作教学单元和普通教学单元的同时推进。以习作教学单元为引领,系统地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教给学生具体的“写的方法”和习作技能。以普通教学单元为辅助,立足于每一篇课文这个“例子”,用好每个单元中的习作训练,以达到指导习作方法和训练习作技能的目的。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习作教学单元和普通教学单元的相辅相成,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提升习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习作教学单元为例,这是教材中的第五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两篇,分别是《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紧随其后的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篇习作例文,还有一篇习作,主题是“奇妙的想象”。从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的表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和习作要素的表述“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可知,本单元中的五篇课文(含例文和习作)都是围绕“大胆想象”这条主线来进行整体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以文本呈现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乐趣,重在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交流平台”主要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两篇精读课文中“是如何大胆想象的”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了什么内容?如何想象内容?如何表达想象内容?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而“初试身手”则主要从实践层面出发,以体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感受想象的乐趣,并指导学生撰写想象片段,将初步习得的理论支架运用到学习实践中来。两篇习作例文结合分析和指导,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为学生指明了在习作实践中展开想象的方法,进一步将理论层面的方法指导转化成了有实际操作价值的习作支架。最后的一篇习作,真正将学生推到了习作的实践中来,既是对学生习得的习作方法的检验,也通过具体的习作实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再次夯实和再次提升。
习作教学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篇习作例文,以及其中安排的每一个“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都相互交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学生的习作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教学单元也是如此,虽然其没有习作教学单元这么严密、系统的习作教材编排和训练体系,但是贯穿始终的一条指向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线”一直都会引领着学生在习作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也许就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编排上的重要价值指向。
习作教学单元也好,普通教学单元也罢,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编排上的设计意图和尝试方向是顺应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也要深入剖析教材文本中的价值,用更多新颖有趣、务实有效的学习支架,引领学生不断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针对习作评改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淀大量的习作方法至关重要,但是在评改的过程中进行一番打磨也是必不可少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就特别重视习作评改,在编排习作时就巧妙地设计了一些关于习作交流的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厘清习作评改的思路,让学生在习作表达中知晓“写的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七次习作内容和一次综合性学习(指向具体写作层面的)。这八次习作训练在文本中都设计了习作交流的提示。
以第二单元为例,习作的主题是“看图画,写一写”,习作交流的提示主要包括“插图”和“文字”两个部分。插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放风筝的情形,文字表述的是:“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写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综观上述习作交流中“插图”和“文字”两个部分的提示内容,不难发现,无论是写之前,还是写的时候,不同阶段的习作要求基本上指明了本次习作的思路。这样的习作交流提示,不仅是教师进行习作教学的重要依据,还是学生习得习作方法、开展习作实践的源头活水,更是学生进行自我习作评改和相互习作评改的关键。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注重习作方法的获得,因为这为他们的实际写作提供了帮助,收获是显而易见的。殊不知,扎实的习作学习不仅在于获取习作方法,更在于全面掌握“听、说、读、写、改”。尤其是习作评改,更是提升自身习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站在自己的角度,借助习作交流提示,审视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也许正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编排带给学生的重要启示。其实,每一次的习作评改都是学生的一次自我提升,每一次的习作评价目标达成也都预示着学生习作能力的生长。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编排上对习作交流提示的重视,既是整本教材注重语文实践运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呈现形式。习作交流提示的出现,必将成为学生能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的关键,也必将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习作水平的重要媒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其在教材编排上重视整体架构、聚焦目标意识、指向语文实践、注重能力生长的设计理念让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都受益良多。尤其是在习作编排上,立足单元引领,紧扣整体思考,发挥单篇功能,以单元导语引领习作要素,以教材文本搭建习作支架,以习作提示厘清评改思路,让学生的成长真正可见、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