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当代价值

2022-12-31 12:17西南科技大学陆芬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文明中心群众

西南科技大学 陆芬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由“单一”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多元”的美好生活需要,标志着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变化与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下解决社会矛盾必须重视的关键领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建设内容。然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在人民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前提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下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出路。因此,必须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手段、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化转为自觉行动为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发展难题、提升人民幸福、凝聚社会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面对环境破坏与能源枯竭的双重危机、急需转变发展理念的发展困境、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理论成果,是立足于新时代时代背景和致力于解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困境的先进理论成果。

(一)环境破坏与能源枯竭的全球背景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不仅意味着世界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面临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的巨大转折。世界正面临着环境破坏与能源枯竭的双重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历程,在走弯路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实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的转变。然而全球大多数国家还处于欠发达状态,多以消耗自然资源和以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获取本国的发展,但这样只顾眼前而不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式是不科学的,资源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不是长久之计。与此同时,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诸如“酸雨”“有毒化学品污染”“臭氧破坏”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频发,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经验的不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限度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这样形势严峻的全球背景与国内背景之下,要修复被破坏掉的生态环境、开发与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着眼于关注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激发人民群众全体力量的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上来,这是应对环境破坏与能源枯竭双重危机的必然出路。

(二)面临急需转变发展理念的困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原有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倘若再按照以往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总量而罔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以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是重视经济发展“速度”,而轻视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以“高能耗”为主要形式,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进入新时代,中国供需关系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社会生产迟缓于人民需求,造成生产与人民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一方面,产能过剩给中国资源造成了沉重负担,资源消耗与产品产出极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产品供给以中低端产能过剩为主要表现形式,缺乏高端产品的供给,要保护我国生态与生活环境,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调整供需关系的错位情况。同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牺牲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出现了有矿就开采、没矿就搬迁的情况,且不重视对开采资源后的地表修复,地表环境遭到破坏。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代下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彻底转变不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我国破解发展难题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必然选择。

(三)人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又深刻,凡是与人民幸福相关的都是值得重视和发展的。人民要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必须要以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精彩的文化精神生活、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良好生态环境而空谈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良好的生态环境包含着清洁、美丽的自然环境、安全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生态文明产品,人民群众向往生活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与否。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生活在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生态环境之中,改变以往生活受到环境污染所困扰的现状。环境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越好的地方,人体受到的伤害越小,越有利于身体健康。针对过往追求经济发展而一定限度上牺牲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历史,新时代下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实现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必须要坚持生态为民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造福,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丰富,形成了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手段、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强化公民环境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动力的主要内容。

(一)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手段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显著与否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先进的、绿色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注重对发展理念的研究。其一,创新不仅有利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当今社会发展科技的潮流不可避免,要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必须重视对科技的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够有效提升发展方式。但是创新必须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下,在不加重生态环境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创新,保证科技创新始终朝着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符合为人民造福的要求下前行,否则当科技凌驾于生态之上时,“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其二,绿色发展就是要以不加重生态负担为发展前提,就是要以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要手段。在全球性的资源枯竭与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推崇使用可循环材料,减少对一次性物品的消耗,推动“垃圾分类”等,都是切实可行的绿色生活方式,必须大力推动这些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方式。

(二)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生活环境舒适与否,与人民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建设适宜人民群众居住的生活环境,“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2]”要实现绿水青山的宜居生态,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其中要重点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治,对于无法转型的高污染企业予以关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杜绝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污染整治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水、土壤、空气等重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整治,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中,唯有如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人民群众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就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把人民群众所担忧的、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和新格局。

(三)以强化公民环境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动力

人民群众是数目最庞大的生态环境活动的主体,也是能够对生态环境起最直接影响作用的群体。人民群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享有者,也蕴含着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底层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将公民环境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动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必须要时刻谨记:“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3]。”必须强化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强化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人民群众才能够在强烈意识的指引下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教育,指出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强烈生态环保意识的指引下,人民群众能够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来。积极行使自己的生态参与权、生态监督权等合法权利,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唯有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有其依靠力量。

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对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彰显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态价值追求以及凝聚社会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为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提供生态助力

从生态视域思考发展问题,是既尊重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能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从属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生产资料。人作为自然界中后出现的生物,人的生产、生活、发展既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改造下,也需要建立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下,清晰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引领人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下要破解中国的发展难题,必须要从对人与自然的深度反思中来寻找答案,故而要依托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同时,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拥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改天换地的巨大潜力。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审视人类自身和自然界的关系,在充分认识自然界的重要地位的前提下,再去谋求人类自身的发展。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和发展困境,就是人类发展以牺牲自然界为代价,罔顾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错误做法下造成的。而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坚持对自然界保护的前提下谋求人类的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来破解发展困境,就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的深刻论证。因此,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提供生态助力。

(二)彰显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态价值追求

人民幸福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民幸福不能够脱离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是构成人民幸福不可缺少的内容。倘若人民群众生活在不良生活环境中,何谈幸福;对一个国家文明限度的衡量,必须涵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的幸福和发展具有三重含义的指向。首先,人民群众只有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反之,人民群众生活在环境重大污染、资源日益枯竭的环境中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生命是人发展的前提,生命都不存在了,其他一切都是徒劳的;其次,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发展的环境基础。人民群众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人的成长与性情也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最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享受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重要介质,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建设内容,良好生态环境是衡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总之,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从人的生存、发展与享受提供了建设路径,彰显出深刻的实现人民幸福的生态价值追求。

(三)为凝聚社会力量提供了重要助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同时,人民群众能够有获得感和认同感。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来源于切实的感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民为出发点落脚点,着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是把人民群众当成国家的主人的鲜明写照和具体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为人民群众谋取生态福利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撑。而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就能够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我国一直重视对人民群众的动员,激励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成为足以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和实现伟大成就的根本动力源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生态幸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进而凝聚这股磅礴的社会力量,把它变成为改天换地的重要力量。因此,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凝聚社会力量提供了重要助力。

猜你喜欢
文明中心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漫说文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