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热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022-12-31 12:24肖荣林吕晓丽王小宪
广州化工 2022年19期
关键词:悬浮液成膜热导率

杨 丹,巩 阳,肖荣林,吕晓丽,王小宪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便携式、高性能的电子设备需求越来越高,元器件也呈现微小化和集成化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设备功耗和发热量的骤增,进来产生过高的工作温度损伤半导体界面连接焊点,严重影响设备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轻质、稳定和性能优异的导热材料以满足目前电子封装的需求。

电子封装领域对于导热材料的要求是导热性能优异、柔韧性好、易于加工、占用空间小、可以适应电子元器件复杂的表面。常用的导热材料有金属和人工石墨片等。金属材料的热导率低、密度大、易氧化、热膨胀系数高,无法满足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和组装需求。聚酰亚胺经过高压碳化和石墨化后,可以得到了石墨取向高度一致的热导率在1100 W/m·K左右的人工石墨片,由于导热性能良好,在过往导热应用中被认为是理想的导热材料。但是,制备高质量的人工石墨薄膜成本高,机械加工难度大,制约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人员试图选用合适的碳质材料,探索工艺简单、能耗低,导热效率高的材料,以代替人工石墨片。

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共轭排列形成的六元环结构,在平面方向的热导率可达5300 W/m·K[1],是已知的材料中热导率的极限。同时,石墨烯的碳原子质量轻,成键力强,可以轻易弯折、卷曲形成富勒烯和碳纳米管,而不需要改变原子本身排列方式,具有薄而灵活的坚固结构优点。石墨烯的制备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符合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石墨烯有望成为取代传统导热材料的柔性导热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在2020年10月发布的小米10手机中,通过采取了石墨烯作为散热材料,实现了高达120 W的快充。

1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石墨烯导热存在各相异性,在各个方向上热导率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利用石墨烯在面内方向优异的导热性能,需要将二维结构的石墨烯组装成三维结构的薄膜材料,通过扩大导热通量,实现石墨烯材料的导热应用。

石墨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外延生产法、取向附生发和化学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法相对来说具有工艺简单、产量大的特点,是目前工业化的主流方法。目前采取的化学氧化还原法一般指Hummers法或改良Hummers法,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带有含氧官能团,能够很好的分散在水中和其它极性溶剂中,可以作为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前驱体。常用成膜方法有:真空抽滤法,气液界面成膜法,静电喷涂成膜法,注塑成型法,刮涂成膜法等。

1.1 真空抽滤法

真空抽滤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是工业制膜广泛采用的方法。真空抽滤法是利用压力差,除去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的溶剂,在基底上得到自主装氧化石墨烯薄膜的过程。在压力差作用下,氧化石墨烯片层之间紧密的堆积,形成取向高度一致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Kumar等[2]利用真空抽滤法,将不同片层大小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制成薄膜,再经过HI还原处理,避免了能耗和环境污染,并研究了不同片层尺寸的氧化石墨烯成膜后的导热性能,发现大尺寸的氧化石墨烯制备的石墨烯薄膜热导率较高,得到了热导率为1390 W/m·K。Song等[3]利用真空抽滤法,将抽滤成膜的氧化石墨烯在氮气中400℃下保温0.5h,再通过逐步升温到1200℃,最终制得了热导率为1043.5 W/m·K的散热膜。

1.2 气液界面成膜法

Cheng等[4]的研究发现,将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置于80 ℃条件下,在气液界面会发生层层自组装得到氧化石墨烯薄膜。Shen等[5]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置入聚四氟乙烯表面皿中,在80 ℃的条件下进行表面蒸发自组装成膜,制备了大尺寸的薄膜,经过石墨化后得到厚度2.7 μm,热导率在1100 W/m·K石墨烯导热膜。Huang等[6]将铜箔浸泡于石墨烯分散液中,得使铜箔表面沉积一层氧化石墨烯薄膜,再通过热压还原,得到了热导率为1219 W/m·K的石墨烯薄膜。

1.3 静电喷涂法

静电喷涂沉积成膜法是在高速载气流的带动下,使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雾化,喷射沉积在基底上,结晶成膜后再高温处理,得到石墨烯薄膜。Xin等[7]利用静电喷涂法,将氧化石墨烯沉积在金属基底上,由于石墨烯和金属亲水性能的不同,在水中就可以实现脱膜,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经过1600~2850 ℃的高温和高压处理,得到了热导率为1434 W/m·K的石墨烯薄膜。

1.4 注塑成型法

注塑成型法的原理和真空抽滤类似,Li Peng等[8]通过注塑成型法,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直接浇注成膜,制得了平均片层尺寸108 μm的氧化石墨烯膜。经过3000 ℃高温还原,在石墨烯片层中引入微褶皱,使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半富勒烯的结构,再对微气泡进行热压,在片层局部形成微小折叠。采用这种方法,制得了热导率达为1940 W/m·K,密度为2.03 g/cm3(石墨的单晶密度2.266 g/cm3)的致密石墨烯薄膜。同时材料的断裂生长率达到了16%,实现了石墨烯薄膜热导性能和柔韧性能的兼顾。

1.5 刮涂法

刮涂成膜法,是利用物理方法使氧化石墨烯片高度平行、剪切排列。Akbari等[9]研究发现,通过将小直径的石墨烯薄片按比例加入到大尺寸氧化石墨烯中,使用刮刀法浇铸薄膜,然后进行热处理、辊压和两次3000℃热还原,制得的薄膜致密度和热导率均有提高,薄膜密度达到了2.1 g/cm3,导热膜热导率达到了2025 W/m·K。

1.6 其他制备方法

随着液相剥离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机械剥离石墨直接得到石墨烯悬浮液。Stevens等[10]向胆酸钠溶液中加入的石墨原料,通过反复多次机械搅拌和过滤,得到石墨烯分散液。Teng等[11]利用复合球磨方法,直接从石墨片中批量剥离出石墨烯,得到了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分散液的石墨烯悬浮液,将此悬浮液真空抽滤、温和烘干、2850 ℃热处理,机械压缩,制备得到了热导率为1529 W/m·K的石墨烯导热薄膜。这种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不引入含氧官能团,片层之间相互的作用力较小,真空抽滤的成膜效率较高,在工业应用中也有很好的潜力。

2 石墨烯薄膜导热影响因素

石墨烯薄膜导热依赖于三个因素,一是石墨烯的微观尺寸,二是石墨烯组装成膜的结构,三是氧化石墨烯薄膜的还原工艺[12]。

2.1 石墨烯的微观尺寸

石墨烯的导热依赖于声子振动,随着石墨烯层数增加,声子的边界散射效应增大,热导率降低。Ghosh等[1]通过理论计算和测试实验得出了随着石墨烯厚度的增加,石墨烯二维结构的优势逐渐消失。当石墨烯层数由2层增长到4层,热导率由2800 W/m·K降为1300 W/m·K。因此,优化石墨烯制备工艺,获得单层率高的石墨烯原材料,是高导热石墨烯材料应用的基础。

2.2 石墨烯薄膜的结构

单层石墨烯太薄,所能携带的热量非常有限。将二维结构的石墨烯组装成三维结构的材料,可以扩大导热通量,提高导热性能。理论上,制备厚度较厚的石墨烯薄膜只需要调节悬浮液的浓度即可,但实际较厚的膜成膜质量不高,而且石墨烯片层之间的堆积取向无序性较高,导热性能较差。Zhang等[13]将气液界面成膜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在水中溶胀,再将薄膜逐层组装,后续通过干燥、热压和高温石墨化,得到了热导率为1224 W/m·K,厚度为200 μm的超厚石墨烯薄膜的导热薄膜。Kong等[14]用一维炭纤维与二维石墨烯搭界,实现了石墨烯材料在三维层面的自组装,制得了导热性能为977 W/m· K,薄膜厚度可在10~200 μm 调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

2.3 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工艺

氧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强酸等氧化剂,引入了含氧官能团且破坏了石墨烯的碳六元环,使声子传热的结构受到破坏,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导热性能不佳。由于不同的还原工艺,会造成还原氧化石墨烯结构的差异[15]。因此,采用合适的还原工艺,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转变为石墨烯薄膜,才有利于材料的导热。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提升至1000 ℃时,石墨烯薄膜导热性能发生了质变,面内热导率由6.1 W/m·K提高至862.5 W/m·K,且温度继续升高到1200 ℃时,热导率提升到1043.5 W/m·K[16]。

3 结 语

随着石墨烯导热膜在手机、平板电脑中的商用,石墨烯导热薄膜的制备和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制备大面积、无缺陷、导热性能优异的石墨烯薄膜的挑战仍然很大。未来石墨烯导热膜的研究一方面是要优化石墨烯制备工艺,提升石墨烯材料的导热率,同时开发石墨烯环保制备方法。另一方面要优化石墨烯薄膜制备及后处理工艺,开发低耗能、石墨化程度高的还原工艺。

猜你喜欢
悬浮液成膜热导率
空位缺陷对单层石墨烯导热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
CMOS-MEMS薄膜热导率的测量
凹凸棒土对种衣剂成膜性能的影响
一种适于玻璃纤维的成膜剂、包含该成膜剂的浸润剂及该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纳米ZrO2-8%Y2O3 水相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研究
纳米Y2O3悬浮液流变性能及注浆成型研究
煤泥含量对重介质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
真空绝热板纤维芯材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
POWERBLOXTMFilmer-17成膜剂在种子处理悬浮剂中的应用研究
悬浮液进样—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膏霜类化妆品中的铅、砷和汞